網約車的抽成限制,從兩年前就開始了,但是越限制越誇張。為了保障司機的利益,多地的運管部門都規定網約車的抽成比例不能超過30%,這原本就是一個最正常不過的比例了。
不過有些網約車平台為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多賺點錢,開始動更多的歪腦筋了,比如今天要說的資訊費的問題。
資訊費也就是網約車平台給司機派單從中收取的一點費用,例如滴滴的資訊費就是5毛錢,幾年沒變過。現在有網約車平台為了多收錢,在資訊費上做手腳,從原本的定額轉變成根據裏程來收費。
從看到的資訊上來說,在5公裏以內的基礎資訊費還是按照原來的收費標準,0.5元。5公裏到10公裏的路程,資訊費1元。10公裏到30公裏,資訊費2元。30公裏以上資訊費3元。
乍一眼看去不多,但是兩塊三塊也都是司機賺來的血汗錢。況且現在網約車訂單少,而且多半是小單,訂單裏程超過10公裏的都少,前幾天筆者打車,12公裏的訂單,最後一口價付了36,再扣掉抽成,到司機手裏不知道有沒有30塊。按照這個收取資訊費的標準來說,12公裏就要付2塊錢,司機到手又少了2塊。
2塊錢看起來是不多,但是每一個司機的2塊錢,加起來可就多了。很多司機也都在疑惑,說現在是網約車的淡季,按照道理來說,網約車平台應該跟司機共同攜手來度過難關,為什麽平台的抽成實際上一點都沒降,反而還變相上升了?
因為平台就是壓榨無底線的,淡季本來訂單也少,如果抽成也降了,那平台到手的利潤也少。再說了,現在看盡管訂單品質不好、單子也少,但是多數司機跑一口價、特惠單、拼車這種低價訂單都跑挺歡的,說明現在的價格還不夠低,司機還能接受,要不怎麽不結束呢?
有關部門規定抽成比例,設定上限是好事,是保護司機的利益。但是有句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規定了抽成比例,一些不講武德的平台就能從其他方面給彌補回來,比如訂單轉賣、陰陽賬單、資訊費甚至還有提現手續費等。
如果真的想切實保障司機的利益,那麽就要從司機到手的金額來做規定,比如要求司機每公裏實際到手不得低於2元,確保司機的收入有一個基本的保障,這樣一樣來,不管平台如何變相抽成、轉賣訂單,司機的心裏都有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