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用鈔票換成長空間:TikTok的AI戰略,能否再次「大力出奇跡」?

2024-08-02科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8月2日訊(記者 朱俊熹) TikTok的增長奇跡曾經離不開巨額買量,這給Meta和Google帶來過巨額收入,而字節跳動自己也得以成為新的全球社交媒體巨頭。現在,揮舞著鈔票起舞的TikTok,把潑天富貴又灑到了AI和雲供應商上,比如微軟。

當地時間7月31日,矽谷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稱,TikTok是微軟最大的AI雲端運算客戶之一。有接觸到內部財務檔的人士透露稱,截至3月份,TikTok每月要支付2000萬美元透過微軟購買OpenAI的模型,占微軟該服務銷售額的近25%,推動這項業務年收入有望實作10億美元。

該報道同時指出,銷售額過於集中在TikTok這一家公司上可能會給微軟帶來風險。因為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同樣投身於AI大模型的研發中,希望能推出在對話和影像生成領域與OpenAI相媲美的產品。一旦其AI技術成熟,TikTok可能會減少對微軟的依賴,停止購買該服務。

就像數年前借力Facebook高速增長的故事一樣,TikTok有機會在微軟身上再復制一次——在自研大模型還不夠成熟時,先用巨額資金獲取到OpenAI最先進AI技術的使用權,以此慢慢積累經驗和使用者,為未來的爆發做準備——這是字節跳動早已用過並驗證成功的增長方法論。

與OpenAI合作又競爭,微軟疑慮重重

微軟是緊隨亞馬遜之後的全球第二大雲服務提供商。其核心雲端運算平台Azure面向企業客戶、開發者等群體,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平台即服務 (PaaS)、軟體即服務 (SaaS)等多種服務,滿足客戶從基礎設施到高級應用程式開發的各種需求。多家數據平台的統計顯示,Azure占據全球雲市場約四分之一的份額,僅次於亞馬遜的AWS。

TikTok與微軟進行交易的則是Azure平台提供的雲服務之一,Azure OpenAI服務。這項服務允許使用者透過Azure平台存取OpenAI的模型,接入其內容生成、程式碼輔助等功能,同時能夠享有Azure的安全等企業級功能。

對很多中國企業和開發者來說,微軟的Azure OpenAI服務留出了一個使用OpenAI能力的視窗,也是國內呼叫GPT模型唯一的合規渠道。當OpenAI 6月宣布將收緊對中國的API介面時,微軟(中國)還在其微信公眾號上釋出了一篇「何須平替?遷移到Azure OpenAI,簡單快捷」的文章,現已被刪除。

微軟是OpenAI的最大外部投資者,投資總額達130億美元。根據雙方合作協定,Azure平台是OpenAI的獨家雲服務提供商,這鞏固了微軟在雲市場中的有利競爭。微軟有權轉售OpenAI的模型,同時還能從OpenAI直接銷售給客戶的收入中賺取分成,並收取伺服器租用費。

但這兩個看似緊密繫結的合作夥伴在銷售上的競爭開始加劇。據The Information此前報道,OpenAI自己銷售的AI模型已經超過了微軟。截至今年3月,OpenAI透過出售GPT-4等模型的存取許可權已產生了約10億美元的年化收入,而微軟Azure OpenAI服務直到6月才達到10億美元的年化收入。

OpenAI還組建了專門的銷售團隊,承諾讓客戶優先獲得最新版本的對話式AI,將一些原Azure客戶吸引過來。對此,微軟也調整了Azure OpenAI服務的收費策略,降低客戶在需求高峰期使用伺服器的最低費用。直接向客戶轉售OpenAI模型會給微軟帶來更高的利潤,報道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OpenAI最初支付給微軟的伺服器租用費僅覆蓋其使用Azure計算資源的成本。

8月1日,在微軟最新送出給SEC的年度報告中,微軟表示與OpenAI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系,並是OpenAI的獨家雲供應商;同時微軟也明確將OpenAI列為新興競爭對手。同樣,在6月的蘋果WWDC上,OpenAI也成為了蘋果Apple Intelligence的首要合作夥伴。這些錯綜復雜的合作競爭關系使得各個科技公司間的利益訴求都並非一致,反而各懷鬼胎,TikTok也因此得到了機會。

對微軟而言,保證雲業務的業績增長至關重要。因為它需要向投資者證明:對OpenAI等創企的投資和在數據中心等人工智慧基礎設施上的巨額支出是合理的,能夠獲得報酬。

微軟本周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Azure雲端運算平台和其他雲服務收入增長29%,低於預期的30.6%,同時增速較前兩個季度有所放緩。資本支出卻大漲77.6%至190億美元,幾乎都是雲端運算和AI相關支出。微軟管理層還表示,計劃將繼續擴大AI基礎設施投資,這可能需要1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獲得報酬。

訊息公布後,微軟碟後股價一度下跌7%。不過,在微軟表示Azure的增長將在2025財年下半年加速後,跌幅收窄至4%。

AI時代,揮舞鈔票的字節跳動再戰海外

作為一個內容分發平台,AI技術是TikTok營運的核心要素之一。TikTok利用AI演算法對使用者的觀看歷史、內容偏好等進行分析,以推薦個人化的視訊內容。另據科技媒體The Verge 5月報道稱,TikTok正在測試將生成式AI納入到搜尋結果頁面中,提供「搜尋亮點」,這些結果被標註為使用ChatGPT生成。因此,TikTok對更強大的AI技術的需求正越來越大。

2023年底,字節跳動被曝透過微軟購買了OpenAI的使用權,然後在其代號為「Project Seed」的大語言模型開發計畫中,用OpenAI的API來對字節跳動自己的模型進行訓練和評估。該計劃主要涉及兩款產品的研發,包括已經推出的AI助手豆包,以及當時還在開發中的一個聊天機器人平台。

隨後OpenAI表示,所有API客戶必須遵守其使用政策,已暫停字節跳動的帳戶。OpenAI的服務條款規定,其模型輸出不能用於「開發任何與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競爭的AI模型」。

字節跳動發言人當時回應稱,其工程團隊在評估和測試過程中非常有限地使用了OpenAI的GPT及其他第三方模型。GPT生成的數據在「種子計劃」的早期開發中用於註釋模型,之後已從字節跳動的訓練數據中刪除。字節跳動強調,已得到微軟的GPT API使用授權,在非中國市場利用GPT支持其產品,但在中國市場是透過自研模型來支持豆包。

與國內其他大廠相比,字節跳動在AI大模型領域起步較慢,直到2023年8月才對外先發旗下的雲雀大模型(現改名為「豆包」),而CEO梁汝波更是在一次全員會中對公司遲至2023年才開始討論GPT表達了不滿。

當字節跳動開始重視大模型後,一度也考慮過像阿裏和騰訊一樣對外部的明星創業公司進行投資,但最終其沒有這麽做,而是選擇把所有資源投給自己,全力自研大模型和相關產品。從階段性結果來看,字節跳動主打的策略是國內、海外市場兩手抓,截至今年5月已面向海外陸續推出了7款AI套用產品,涉獵社交、教育等多賽道。

其中,字節跳動的不少AI套用是先在海外市場進行測試,再於國內推出的。例如其AI聊天機器人開發平台「Coze」在2023年12月上線海外市場,國內版本「扣子」於今年2月正式推出;AI對話套用「豆包」對應的海外版本為「Cici」。正如字節跳動此前回應,「Coze」和「Cici」接入的是OpenAI的GPT模型,「扣子」和「豆包」則是基於其自研大模型打造的國內產品。

很明顯,在現金牛廣告和電商業務的強力支持下,字節跳動這一行動網際網路時代的「App工廠」並不甘於在AI時代落後,甚至展現出想要打造下一個TikTok式的全球AI套用的野心。

但TikTok也仍然在美國面臨「非賣即禁」的困境,同時字節跳動也已經明確指出,出售TikTok的美國業務在商業和法律上都沒有可能性。TikTok的美國雲服務供應商甲骨文在6月釋出的財報中警告稱,如果TikTok遭禁,他們無法向TikTok提供雲服務,且不能及時重新部署這些產能的話,收入和利潤將受到不利影響。TikTok是甲骨文的重要客戶,使用其雲基礎設施來儲存和處理美國使用者數據。

除甲骨文外,TikTok還使用亞馬遜和谷歌的雲服務。如今,隨著TikTok對基於OpenAI的雲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微軟在這一合作名單中的重要性正在快速提升。而微軟也越來越急需向它的投資者證明,自己有能力收回對AI的數百億美元投資。

幾年前,在默默買量積累了數億使用者後,TikTok的崛起已經無法阻擋,而Meta親自把這個難纏的對手送上神壇,僅僅為了換回幾十億美元的廣告收入。如今,微軟和OpenAI卻似乎在重蹈Meta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