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從什麽時候起,網購這件事開始變得充滿壓力了?

2024-08-28科技

一開始,我認為只有我自己會有這樣的「錯覺」,但詢問了周圍幾乎所有的人之後,發現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只是有些人來得比較晚。

我承認自己仍在享受這種「便利」,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知從何時起,它確實開始對我們造成了「內耗」...

這一期的內容,我反思了很久,也不是單方面的看法,經常進行網購的人應該有很深的體會,也希望那些還沒意識到這一點的人能及時醒悟,避免內耗。

1、東西開始按箱賣

之前網購還不算發達,能在網上購買的多是服裝,款式新穎且價格便宜,消費者仿佛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商家也抓住機會,開始涉足各個行業。

原本事情正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不知從何時起,商品開始按箱銷售,體驗就「變」了。

生姜、大蒜這種只需用一點點的調味品,網購基本都是幾斤的包裝,說實話,最後長芽或發黴的比實際吃的還多;

麵包、牛奶等保質期短的食品也是按整箱銷售,每天都要趕著吃,還可能有幾個過期,浪費是一方面,關鍵是過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提起這些食品,胃口都會反感。

有些日用品更誇張,明確標明「運費貴」,其實正常價格我們也能接受,但一比較就覺得吃虧,不知不覺中就買多了,最後無論是送人還是自己忘記,總之是多花了錢。

請聽勸:這些商品不是不能網購,但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消費量進行購買,否則便宜反而變貴,還讓自己處於被動。

要知道,無論買什麽,新鮮一點的,吃起來也更香!

2、預售時間越來越長

不得不說,現在的商家真是太會玩了,之前網購衣服,最多標註48小時或72小時發貨,給予理貨或調貨的時間,大家也都能理解,畢竟衣服是提前準備好的,也不差那麽一兩天。

但現在就過分了,不知從何時起,幾乎所有衣服都變成了預售,而且愈演愈烈,從最初的2-3天,變成了7天,現在甚至一個月、兩個月的都有。

比如我,年前想給孩子買件國風衣服,過年時穿得喜慶,結果看中的款式,預計2月底才發貨,到時候年都過完了,天氣也應該暖和了。

即便是為自己選擇的衣服也是一樣,15天才發貨,我雖然不是專業裁縫,但我想,如果我決心自己縫制,可能都用不了15天。

甚至開始懷疑商家是不是根據訂單量去購買布料的。

請聽勸:實際上,站在商家的角度,透過適當的預售可以避免庫存風險,但無盡的等待也是一種折磨,等到手的商品可能還不盡如人意。

與其這樣,不如約上三兩個好友

3、處處相同的圖片


許多人在網購時都會有一段「搜同款」的經歷,想著利用技巧節省開支,搜出來的商品如果更便宜一些就算賺到了。

但在搜尋過程中發現,不僅各家的模特圖片相同,連評論區的圖片也一模一樣,分不清哪家是原版,這時只能怨自己不是福爾摩斯。

還有一種情況,評論區的買家秀品質非常高,高到讓人懷疑是自己太土了還是現在的美女實在太多。

但這一點後來被證實,都是寄拍的!我的天啊,突然感覺像是掉入了一個陷阱。

更誇張的是褲子,根本找不到正常腿型的,模特一米七那樣的腿長,看著比我一米八的男友還高。

關鍵是,如果真的被某款商品吸引,又想省錢,買了不同價格、不同店鋪的同一商品,結果不僅發貨地相同,連退貨地址也一樣,這就讓人無語了。

請聽勸:不知道你們怎樣,反正我很難買到合身的衣服,不是款式與圖片不符,就是大得像袈裟,以前幾乎沒有退貨的情況,現在誇張到10件中退9件。

有些還沒有運費保險,東西買不到合適的,自己還得額外付運費,後來我想通了,還不如把這些錢花在去商場的打車費上。

4、品質越來越差

隨著商品種類的增加,或者說賣家的增加,理論上應該有人選擇「薄利多銷」,有人選擇「直銷源頭」,無論如何,消費者都應該受益。

但可怕的是,在品質上做了手腳,價格看似越來越便宜,但拿到手的商品卻非常糟糕:

紙巾比以前買的小了一圈;

洗臉巾看似更大了,芯也更大,但張數反而減少了;

部份塑膠制品,稍用力可能就會碎;有的鐵藝制品,竟然比塑膠還薄...

請聽勸:大家都想省錢,但如果花了便宜的價格買了用不了的或很快就壞的東西,還不如一開始就買個品質好的。

至少用著、看著都舒心。

5、運費保險越來越貴

回想最初的網購時代,其實是沒有運費保險的,當然,有了運費保險後,買東西確實更隨意了:退貨就是了,最多花點時間,不用花錢!

可能很多人都是這種心態,也可能是因為某些商品真的很差,導致一些商家取消了運費保險。

但好在,對於那些拿不準的商品,我們還可以自費購買運費保險,但好像也沒那麽方便了,初始的兩三塊錢還可以

接受,但漸漸發現運費保險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部份服裝店鋪,客戶自己加買運費保險都要八九塊了,而樓下發個快遞才八塊錢,你敢信!

冷靜下來想想,這不是明顯把風險轉嫁給消費者嗎?有網友就很清醒:我可不想用我的眼光來保證商家的品質!

其實,運費保險的價格是根據商家的退貨率來定的,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商品的品質。

品質好的,退貨少,運費保險價格就低,商家願意承擔;品質差的退貨多、價格高,商家也不會愚蠢到進行投入產出比是負數的投資。

請聽勸:不能一概而論地說沒有運費保險的商家品質都不好,但至少可以斷定沒有且自己買單品運費保險貴的,退貨頻率肯定高,如果不是你的問題,就是商品的問題。

6、價格如過山車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買燈的經歷,今天看還是一千多,明天點進去,價格就變成了兩千多,一天時間,漲了足足八百塊,就像坐過山車一樣。

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甚至還是在有保價的情況下發生的,你說巧不巧,剛過保價期限,價格就降了!

這時再去詢問商家,是徒勞的!再去檢視訂單,還讓人生氣,真是太內耗了。

請聽勸:要避免這種現象,購買前詢問是否有即將進行的促銷活動是必須的,如果遇到含糊其辭的回答,就等大促銷活動,一般不會有錯。

如果實在不趕巧,也不要過於自責,畢竟無論在哪裏購物,促銷活動都是常見的,也要註意避免陷阱,正規的商家店鋪,即使在大促銷時,價格波動也不會超過20%。

7、區別對待

提到這個我就生氣,中午和同事一起點外賣的時候,竟然發現平台還有區別對待的情況。

我工作了幾年的同事,可能薪水比我高,點同樣的菜品,他的價格比我貴,雖然被區別對待的不是我,但事實上,這讓人感覺很不公平。

後來我們又試了機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航班、同一個平台,不同的人顯示的價格也不同。

還有一位同事說,他和她的丈夫,同一個商品、同一個連結,點選進去一個有運費保險,一個沒有,這種情況讓人感到非常不公。

請聽勸:對於區別對待這種情況,很難做出評價,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這種情況影響了你的情緒,請及時停止使用這個平台。

如果實在不行,就進行比較,或者幹脆放棄這個讓你不舒服的平台,眼不見心不煩。

8.找不到客服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找不到網購客服的情況?

反正我經常遇到,遇到的都是機器人回復,根本找不到人工客服,費勁八輩子回復幾個「人工客服」後,才能彈出人工選項,但還需要排隊。

請原諒我真的沒有那麽多耐心,到了這一步,心情已經非常不好了,再遇到的回復一看就是復制貼上的官方話,更加讓人生氣。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人工客服已經回復了,機器人還在繼續回答,讓人感到非常混亂,真的很討厭!

請聽勸:有些品牌的客服是外包的,也就是說常規問題她們已經編輯好了回答,詳情頁裏都有,沒有的問題問了也是白問,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多看幾眼詳情頁,真的比找客服要方便得多!

9、推播機制的「問題」

簡單地說,如果你搜尋了一件白裙子,會出現很多款式,但這時你不敢隨便點選,一旦點選了,再往後翻,推播的80%都是你點選過的那個款式。

這時,你可能會先懷疑自己,搜尋關鍵詞是否有問題,然後再懷疑是否款式有限,其實這是推播機制的問題,因為如果你換個帳號,或者關掉瀏覽器再重新登入,就會出現新的款式。

但問題又來了,即便如此,你如果搜尋了,還是會顯示你點選過的款式,甚至你停留時間超過幾秒的款式。

請聽勸:大數據捕捉,它就是靠點選來知道你的喜好、靠停留時間來推播關註,這點沒辦法改變,唯一能改變的是自己,如果你真想淘到自己喜歡的,告訴你一個簡單的辦法:去標註。

長按商品兩秒,會出現選項如「不感興趣」、「不想看」、「已經買了」等,標記後同款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10、變得內耗

原本方便、輕松的網購,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變得內耗。

首先是陷入了選擇困難,有時候連買紙巾都要搜尋攻略,生怕買到不好的。

然後,再在各個購物軟體中比較,哪怕多花一分錢也不願意,如果順利的話,整個過程下來,買一件東西需要花幾小時甚至一整天,如果不順利,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什麽也沒買到。

再回頭來看,熬夜選出來的東西在家裏吃灰,由於熬夜皮膚越來越差,月底賬單也讓人心驚肉跳,這時真的很煩自己。

請聽勸:請明白,一旦購物不再快樂,需要反復比較到讓自己惡心的程度時,不妨按下暫停鍵,停一周,大機率你下周都不會再記得這些非必需品了。

而且,時刻記得不要透支自己,無論是金錢還是精力,更不要透支到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