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汽車新勢力紛紛入局芯片制造,中國正在攻破最後的堡壘

2024-09-01科技

文/許禹

造車新勢力開始造芯浪潮。

8月27日,小鵬汽車宣布,公司自研的圖靈芯片流片成功,可同時套用在AI汽車、AI機器人和飛行汽車上。

該公司披露的資訊顯示,該芯片擁有兩個獨立影像ISP,在套用在L4自動駕駛汽車時,一顆圖靈芯片可媲美當前3顆主流智慧駕駛芯片。

而在一月前,7 月 27 日,蔚來釋出自研5奈米智慧駕駛芯片「神璣NX9031」 ,這是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中的第一家公開自研車規芯片。

更往前,零跑汽車曾聯合股東—大華股份旗下公司聯合研發淩芯01(4.2TOPS),用於低階ADAS。而與此同時,比亞迪、小米、理想等造芯運動早已經「箭在弦上」。

蔚來造芯

作為車規芯片國內先行者,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自創業以來,一直網感特別好。

近日,被人發現和【黑神話:悟空】裏的大boss「金池長老」神似的李斌,公開回應並號召大家支持國產。並被遊戲玩家們發明了一個網路名場面——「即見蔚來,為何不buy」(視訊原場面:即見未來,為何不拜)。

作為蔚來汽車創始人的李斌,在智慧電動車路上也一直是在升級打怪,在已經釋出手機後,沖破最後一關:車規芯片。

在2024蔚來科技創新日(NIO IN)上,蔚來創始李斌從褲兜裏掏出了當天的「彩蛋」——半個手掌大小的芯片進行展示。

事實上,蔚來一直都是全球領先的芯片公司的最主要的汽車行業客戶,這也是李斌堅持自研智慧芯片的重要原因。

李斌認為,研發這條路徑雖然見效慢,但肯定是毛利提升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他將蔚來造芯總結為「短期是投入,長期是利潤」;同時也承認,僅在2023年,蔚來在研發上的投入就超過134億元,每個季度要持續投入30億元左右的研發費用,其中60%~70%用在基礎研發方面,「芯片的研發費用高,但只要量產了,單價就會便宜」。

在李斌看來,汽車行業是一場馬拉松,蔚來在芯片方面的優勢至少要到2025年第一季度才會發揮出來;同時,AI將成為智慧電動汽車企業的核心能力。一家成功的智慧電動汽車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蔚來每年過百億元的研發投入,是在爭取參與「決賽」的資格。

蔚來不是第一家造芯的公司,也不是最後一家。汽車行業自研芯片的「先行者」是特斯拉。

早在2014年,特斯拉開始研究自動駕駛,並與Mobileye、輝達等企業展開了硬體(芯片)方面的合作。但到了2016年,由於市場上沒有滿足其自動駕駛需求的現成的解決方案,因此開始組建團隊啟動了自研芯片計畫。

2019年,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正式推出,開始批次生產裝車,由此降低了對於輝達的依賴。

除了在自動駕駛芯片上的進展,特斯拉還在攻克AI芯片。2021年AI Day上,特斯拉釋出了D1芯片。2020年,特斯拉公布Dojo超級電腦計劃,D1芯片的推出就是為了滿足其在AI領域的發展需求。

據稱,特斯拉還在研發下一代D2芯片,以進一步提升芯片效能並解決資訊流瓶頸問題。

在2019年特斯拉量產FSD芯片後,國內汽車公司也相繼於2020年組建起自己的芯片團隊,其中造車新勢力蔚小理最受關註。

多家新興車廠都在造芯片

自2020年以來,在手機芯片被不斷突破後,汽車行業自研芯片的車企名單還有比亞迪、吉利、小米等。

2024年1~7月,造車新勢力蔚小理三家的累計銷量分別為107924輛、63173輛、239981輛;特斯拉的累計銷量約為90萬輛;比亞迪的累計銷量為194.8萬輛。

從規模上看,國內最應該造芯片的是比亞迪。事實上,有著規模優勢的比亞迪,以投資芯片產業鏈的方式,實行深度繫結合作。

2021年開始,比亞迪加速全產業鏈投資布局。在芯片領域,其最先投資了地平線。此後3年多時間裏,比亞迪投資了近80家企業,其中近1/3的企業都是芯片半導體相關領域,涵蓋AI芯片、智慧駕駛芯片、碳化矽外延芯片、半導體器件等細分賽道。

同時,比亞迪也開始自研。在比亞迪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王傳福表示,未來將在智慧駕駛領域投入1000億元,聚焦包括生成式AI、大模型等在內的智慧駕駛技術研發。

從手機到汽車的小米,憑借手機時代的技術積累,也在自研芯片領域取得成效。從2014年開始研發至今,小米已經推出了多款自研手機芯片,並逐步擴充套件到汽車芯片領域。

和比亞迪類似,小米也在透過投資進行布局。據公開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透過小米產投,小米已經投資了約110家與芯片半導體和電子相關的企業。

從2020年起,小米產投開始加大在電動車產業鏈的布局。2021年,雷軍曾宣布,未來五年小米的研發投入將超1000億元。

吉利汽車曾在2024年初釋出新一代智駕芯片AD1000;而更早之前,吉利旗下芯擎科技自研的第一顆 7 奈米制程車規級 SOC 芯片「龍鷹一號」於 2021 年 12 月釋出,截至 2023 年 12 月出貨量已突破 20 萬片。

吉利 2021 年釋出的「智慧吉利 2025」戰略裏——智慧將是未來 5 年,吉利融合集團資源打造的核心技術能力。吉利認為,芯片是撐起「智慧科技生態網」的基石和驅動力

因手機芯片被困而廣受關註的華為,在汽車芯片領域沒有再重蹈手機芯片的覆轍。不造車的華為推出智駕AI芯片——昇騰610,在2023年銷量在榜單末位,2024年上半年已快速躍升至國內第三名,成為華為問界系列持續熱銷賦能的關鍵支撐。

華為車規級芯片麒麟9610A,2023年8月成為江淮汽車在最新一代的車規級芯片,並成為國內眾多汽車廠商智慧駕駛的首選配置。

兩款芯片在2023年推出並在2024年開始占領市場,華為對汽車芯片的重視吸取了手機芯片的經驗教訓。

理想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三家車企中最晚傳出自研芯片的廠商,計畫代號為「舒馬克」,有訊息顯示預計在2024年內完成。

針對如此眾多的汽車公司的自研熱情,也曾經有業內人士有過擔心。事實上,這種擔憂也正常。此前,零跑汽車曾自研首款國產智駕芯片淩芯01,但因為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最後不了了之。對此,零跑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汽車的量太少,芯片投入太大,自研芯片並不劃算。

現在的一個行業共識:芯片制造要想有突破,在國內要先形成規模化效應。

合力攻克最後的堡壘

汽車行業自研芯片加快的現實是——車規芯片國產化率嚴重不足。

根據海關總署8月份的數據,2024 年前七個月,芯片進口總量為 3081 億片,價值約2120億美元,進口量同比增長 14.5%,美元價值增長 11.5%。2023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口總額為3490億美元,較 2022 年下降 15.4%。雖然沒有車規芯片詳細數據,整個芯片領域仍然是近年來需要攻破的堡壘,車規芯片更甚。

一個行業常識:新能源汽車上有兩種最重要的芯片,分別是智慧駕駛芯片和智慧座艙芯片。行業現實是,在中國,這兩種芯片,基本被輝達和高通壟斷了。智駕芯片,輝達占據32.6%的市場份額。智艙芯片市場,高通,市場份額接近60%。行業流傳一種說法:「輝達決定著中國的智慧駕駛,高通則左右著中國的智慧座艙。」

同時,汽車芯片是一種具有非常大的技術壁壘、認證壁壘和客戶壁壘的芯片類別,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2-3年嚴苛認證才能進入汽車供應鏈,產品工作壽命周期要求更是高達15-20年。

工信部電子五所元器件與材料研究院高級副院長羅道軍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中國汽車芯片自給率2021年還不到5%,這兩年雖然有所提升,但目前自給率依舊不到10%,存在著顯著的結構性短缺問題。

中國每年銷售超過3000萬輛汽車,約占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但本土汽車芯片供應量僅占10%左右。中國每年使用的200億顆汽車芯片中,有超過180億顆都需要進口。也就是90%的芯片,需要從其他國家的芯片企業購買和進口。

另外,2023年全球汽車芯片廠商的市占率排行榜上,排名前12的企業,都是國外跨國公司,它們占了全球77.2%的市場份額,中國汽車芯片企業只有22.8%的市場份額。

國泰君安一份研報顯示,在MCU、智慧功率器件、電源管理芯片等高端芯片領域,國外廠商占據主導地位,高端汽車芯片國產化勢在必行。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有望在2024年達到905.4億元,同比增長6.5%,市場規模穩步擴張。在汽車產業逐步邁向智慧化的新階段,基礎軟體和芯片在汽車技術革新中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

事實上,政府主管部門早就註意到汽車芯片的重要性。

2023年8月,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提到開展人工智慧芯片、車用芯片、消費電子用芯片等套用標準研究;2023年4月3日,中汽協釋出了關於征求【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征求意見稿)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

2024年1月8日,由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編制印發的【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出爐,這份檔提出,到2025年中國要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到2030年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

2024年5月份,有外媒報道稱,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已要求部份國內汽車制造商於2025年將汽車相關芯片的本地采購比例提高到20~25%。

最後的堡壘被攻破已不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