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炒的沸沸揚揚的就是「AI替代焦慮」,這股AI替代浪潮中,討論最多的有:無人駕駛,金融,人力資源,財務,編程,當然還有寫作。
目前主流的移動端AI代表有:OPPO的小布,Vivo的藍心小V,小米的小愛,榮耀的Yoyo,它們都具備一定的基礎寫作能力,註意是「基礎」,就是能用,不保證用的好。就像你去買奧迪和寶馬入門款,能開,但是享受不到精髓和靈魂部份。
為此呢,筆者也整理了幾個和寫作相關的功能,並告訴你它們的「笑點」在哪?
1.句子,標題成文
顧名思義,你輸入標題或句子,手機AI自動生成一篇文章,以藍心小V和小布來看,普遍生成的字數還不少,你標題給的限定越多,生成的文章內容就越詳盡。
2.要點提煉,文章摘要
你把一段老長老長的內容扔進去,AI自動給你提煉出中心思想或要點。
3.文本潤色
你輸入一段「蒼白無力」的內容,AI經過各種運算,加工出另一段「煥然一新」,表達意思大概一致的內容,就是把你的原話用一種更優雅,更生動,更有序的方式重新排列組合一下。
4.作圖,修圖
文章少不了合適的圖片,作圖就是按照你的要求生成一張或數張圖片,同樣的,你的要求描述越具體,生成的結果就越理想。
修圖大概包含:摳圖,AIGC消除,AI一鍵最佳化等幾個方面。
看了一圈,迷糊了吧,功能多而全,效率杠杠的,原來耗時數小時,甚至數天完成一篇文章現在只需要幾秒生成數篇,這吸重力不言而喻了吧!
但是,我要負責任的告訴你,如果只靠AI,你的作品就是一篇生硬,冰冷的「廢文」,一直用AI,或面臨更大風險。
搬運泛濫
把爆款標題搬運,在有限的AI智力,模型和資源下,大機率生成一篇主題,內容和表達都同質化的文章,在你搬運前,這樣的標題別人早已用AI搬運,發表在各平台多次。
無論是全部還是部份搬運,AI二次搬運之前,這篇文章可能早已被無數投機者加工多次釋出,平台同樣會判定內容積比重復。
滯後性
AI對於部份資料的更新具有滯後性,比方說我讓AI寫一篇手機的評測文章,可能出現部份參數資訊錯誤,而這個錯誤要等新機上市一段時間後才會更新和修復。
缺乏靈魂,共鳴和獨立觀點
AI文章乍一看全是高級,專業詞匯,各種高大上排比句,但只要細看,就會發現內容和表達千篇一律,毫無溫度,靈魂和獨立觀點,這樣的文章不僅讀者無法認同和共鳴,平台輕則不給展現,重則扣分處罰。
誠然,手機AI創作無論是效率,還是耐力,都不是「人工」可以相提並論的。我們可以借助AI創作,至於完全讓AI代替我們創作,只不過是不少「投機者」忽悠小白,利用風口賺錢的手段。AI代替創作雖然未來可期,但目前局限性和風險較大,還會嚴重破壞自媒體內容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