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百度不相信大模型泡沫

2024-08-23科技

圖片系AI生成

大模型的發展似乎到了一個觀望期。當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新技術出現時,市場態度起初過於樂觀,覺得大模型什麽都能做,後來逐步轉向務實和中性,認識到大模型也有其局限,現在甚至還出現了略悲觀的情緒。

6月底,高盛釋出報告【生成式AI:花費甚多,而收益甚少】,其中多位專家都表示人們對AI的期待過高,投入過大,但它已有的收益和潛在的收益都太小。當下,AI存在著巨大泡沫風險。

AI當前真的有巨大的泡沫麽?至少百度不這麽看。

8月22日晚,百度釋出2024年Q2財報,顯示季度總營收339億元,百度核心營收267億元,百度核心經營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23%,超出市場預期。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文心大模型日均呼叫量超6億次,日均處理Tokens文本超1萬億,均為國內最高。

同時,AI驅動百度智慧雲保持強勁增長,在本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4%,其中AI相關收入占比增長至9%。

百度還在用AI持續重構包括搜尋在內的內部業務,目前,百度搜尋上已有18%的搜尋結果由AI生成;百度文庫的訂閱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5%,AI功能受到使用者歡迎;智慧體在百度生態的分發量正在快速上升,7月日均分發次數超800萬,為5月的兩倍。

泡沫存在是因為市場的非理性,以及技術落地無法兌現期待。綜合百度已經建設的AI業務三節火箭看,文心大模型呼叫量持續增長,為大模型提供基礎設施的智慧雲收入預期樂觀,以及大量被AI重構的業務有巨大變現的潛力。

百度不相信大模型泡沫,因為讓AI兌現價值的鑰匙就握在他的手中。

大模型行業正在整合

「我認為在未來的兩到三年,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會非常激烈。至於說誰會是最後的贏家,我的看法是誰賺錢誰就能活下來。」李彥宏說道。

對於未來的看法直接影響人工智慧廠商的動作,去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還處在所謂的「百家爭鳴」時期時,李彥宏就預測,人工智慧行業最終會走向整合,只有少數幾家基礎大模型企業能夠存活下來。

目前,文心大模型的日均呼叫量和日均處理的Tokens數均為國內最高,與23年Q4公布的5000萬次日均呼叫量相比,半年增長超10倍。稍加觀察即可發現另一個事實,其他國內大模型在基數不如文心的情況下,增長速度也難以追趕,差距只會越拉越大,形成事實意義上的馬太效應。

對比海外市場,OpenAI一步先,步步先,如今依舊在規模上碾壓其他大模型。百度是全球首家推出類ChatGPT模型的上市公司,此後便持續透過百度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四層架構對模型進行升級,文心大模型4.0版本成為中國首款對標ChatGPT GPT-4的大模型。

今年六月,百度推出了文心大模型4.0 Turbo版本,相比文心大模型4.0版本,Turbo版本的Turbo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目前已支持模型精調,以方便企業和開發者訓練出更貼合需求的大模型,提升在業務中的使用效果。

新技術普及必然伴隨使用門檻的大幅降低,不僅是技術門檻,還有成本門檻。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大模型免費和降價的策略,都能廣泛推動大模型采用的廣度,進入驅動文心大模型使用者數和API呼叫量大幅提升。

目前,百度智慧雲的ERNIE-Speed、ERNIE-Lite、ERNIE-Tiny系列模型偏好設定服務對客戶免費開放使用,ERNIE 4.0、ERNIE 3.5兩款旗艦模型大幅降價,為企業降低了大模型的試錯成本。ERNIE 4.0 Turbo面向企業客戶全面開放,輸入輸出價格分別低至0.03元/千Tokens、0.06元/千Tokens。

李彥宏提到,百度一直致力於文心大模型的普及,希望越來越多的使用者能夠負擔得起,讓更多的使用者利用文心大模型來解決現實世界的需求。因此持續降低模型推理成本、擴充套件模型組合、開發用於模型構建與應用程式構建的工具包,以便使用者、合作夥伴以及開發人員能夠更高效、更有效地使用文心大模型的各種強大功能。

更好的模型、更低的價格可以換來大模型的高頻使用,而在更低的價格下輸出更好的效果,不僅考驗大模型廠商的資金,也是廠商綜合能力的體現,伴隨大模型的深度普及,行業正在加速整合。

智慧雲到了收獲的時候

智慧雲的增長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百度智慧雲一定會受益於大模型,百度智慧雲在本季度營收達51億元,同比增長14%,並持續實作盈利(Non-GAAP)及利潤率提升。同時,AI貢獻的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高於上一季度的6.9%。

意料之外的是外界還是低估了百度智慧雲,百度智慧雲事業群總裁沈抖表示,非常有信心百度智慧雲業務收入將在未來幾個季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並實作長期增長,利潤也將保持永續的健康增長。

「我們認為,百度智慧雲業務的表現要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健康,並能為我們持續帶來營業利潤(以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我們也會持續關註利潤提升。」他說。

大模型落地離不開基礎設施,各行各業對生成式人工智慧以及大語言模型(LLMs)的強勁需求,很大程度上轉換為對智慧雲的需求,結合文心大模型的強勢,百度智慧雲自然能更好承接客戶的需求。

李彥宏表示,百度提供了業內最先進、最具備價效比的AI基礎設施和優秀的MaaS平台,成為越多越多企業的共同選擇。據IDC最新報告,百度智慧雲在2023年中國大模型平台市場份額位居第一,達到19.9%。

從財報電話會上獲悉,本季度,GPU使用者在百度公有雲上的支出顯著增加,目前百度智慧雲將CPU雲服務向GPU使用者交叉銷售,來自這部份使用者的CPU雲收入顯著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度智慧雲的市場份額將實作持續增長,生成式人工智慧雲業務的標準利潤也將超過傳統雲業務。

對於價格戰,百度也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大語言模型市場仍然處在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便捷的可上手性與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對於拓展市場至關重要。因此,在不斷提加文心大模型能力的同時,智慧雲也會持續降低推理成本,從而保證百度行業領先的位置。

有的使用者可能希望進行模型訓練,智慧雲提供強大的、極具成本效益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有的使用者希望使用大語言模型與呼叫API智慧雲就提供百度的文心大模型系列,結合一系列功能全面的工具包,使用者可以輕松實作模型微調、模型自訂,並針對特定需求研發適當的應用程式。

客戶落地方面,在公共服務領域,百度與一家企業合作,幫助6000多個村莊改善基層服務,自4月大規模落地以來,該服務的日使用量激增了30多倍,達到200多萬次;在醫療行業,企業透過文心大模型和模型客製工具ModelBuilder訓練出行業專屬模型,可以輔助醫生自動生成醫療記錄,部署2個月後,醫生平均診療患者數量增加了50%。

為進一步降低大模型使用門檻,百度持續最佳化千帆大模型平台上的開發工具。季度內,模型客製工具ModelBuilder迎來重大升級,引入多樣化的混合訓練數據集,可支撐使用者微調出高效能的行業專屬模型。同時,基於對AI原生套用開發平台AppBuilder的持續最佳化,已有超數十萬套用在平台上被建立,覆蓋線上教育、電商、政務等行業。

被AI重構的內部業務,潛力待釋放

「一直以來,百度都秉承著‘套用驅動’的發展理念,這也進一步擴大了我們的有利競爭,讓我們在一系列競品中脫穎而出。我們始終認為,如果不能在基礎大模型上研發實際套用,那麽開發再多的基礎大模型都是無用的。」李彥宏如是表示。

因此百度也是深度改造了自己的套用,如百度搜尋、百度文庫等,將這些產品叠代為具有人工智慧功能的套用。

據悉,目前,百度搜尋上已有18%的搜尋結果由AI生成,AI生成的搜尋結果不僅能為使用者提供更準確和直接的答案,還能增加以前無法獲得的資訊;其搜尋新增的互動功能,支持使用者透過多輪對話的方式細化需求,增強使用者體驗。另外,百度還在搜尋結果中加快分發智慧體,為使用者提供智慧助手。

從行業視角觀察自大模型爆發以來,各家搜尋引擎都在探索大模型能力,百度之外,谷歌、微軟、Meta等全球科技公司紛紛入局AI搜尋。當前多數AI搜尋引擎主要以增加大模型能力為主,使用者所感受到的僅僅是增加了「AI生成內容」的搜尋。

李彥宏指出,智慧體能夠幫助使用者解決復雜的問題和決策。例如百度在6月推出的高考智慧體,可滿足不同考生的個人化需求,幫助他們選擇大學和專業。高考後,該智慧體的日活躍使用者峰值接近200萬,實用性受到認可。

智慧體改變了搜尋的使用方式,大幅提升使用者的搜尋體驗。以往使用者使用搜尋引擎獲取的多是網頁,如今當使用者在搜尋框中輸入自己的需求,百度搜尋的「AI助手」能夠精準解讀使用者意圖,將最匹配的智慧體推播到使用者面前,使用者可以隨時呼叫。智慧體重構AI搜尋,將成為百度創造的更大的潛力。

智慧體在百度生態的分發量正在快速上升,7月日均分發次數超800萬,為5月的兩倍,最常用的智慧體包括內容創作、性格測試、日程規劃等型別。使用者、開發者、服務商、商戶均為智慧體生態的重要參與方,目前,在百度開發智慧體的商戶已達1.6萬家,覆蓋教育、法律和B2B等行業。

李彥宏提到,盡管人工智慧有巨大的產品叠代潛力,但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短期來看,對於人工智慧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對收入有負面影響。但我們相信,這種轉變最終會帶來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型人工智慧生態系,一個功能全面、高效、使用者友好的生態系。 (本文先發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