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高分攻略!詳細解析「其他仿生機器人賽道」規則(含報名通道)

2024-08-31科技

仿生學的魅力源於自然界億萬年前進演化的智慧結晶,而 仿生機器人 則是人類將這種智慧轉化為現實套用的傑出代表,近年來湧現出許多令人矚目的創新。麻省理工的SoFi 機器魚 在水下悄然遊動,而普渡大學的 蜂鳥機器人 則在空中靈活盤旋。陸地上,科羅拉多大學的mCLARI 微型機器人 像昆蟲一樣爬行,NASA實驗室的蛇形機器人則能適應各種地形。軟體機器人方面,哈佛開發的 章魚觸手機器人 展現了驚人的靈活性。在精細操作領域,Shadow Robot的 仿生靈巧手 和東京大學的 高速多指手 讓人印象深刻。 這些機器人從海洋到天空,從微觀到宏觀,正在改變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近日盛大啟幕的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 其他仿生機器人賽道 是一個獨特而富有挑戰性的比賽計畫,為參賽團隊提供了展示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的平台。這個賽道的設計旨在 鼓勵參賽者探索傳統人形和多足仿生機器人之外的其他仿生形態 ,為仿生機器人的發展開辟新的方向。

對於有意參與這一賽道的團隊,深入理解比賽規則和評判標準至關重要, 本文是機器人大講堂對這個賽道規則的詳細分析,大賽報名方式詳見文末圖片。

賽道規則詳解

其他仿生機器人賽道的比賽分為 復賽 決賽 兩個主要階段。在復賽階段,參賽隊需要準備技術展示PPT並匯報決賽任務展示方案。這個階段非常關鍵,因為它不僅展示了團隊的技術實力,還決定了決賽中的任務設定。

參賽團隊需要特別註意的是, 需要自行設定不少於3個現場展示任 務。 這些任務將在決賽中實際執行,因此任務的設計既要體現團隊的技術優勢,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創新性。每個任務的時間限制為10分鐘, 這就要求團隊在設計任務時要確保任務既能充分展示機器人的能力,又能在規定時間內 完成。

比賽引入了難度系數的概念,這是評分的關鍵因素之一。 專家評委會根據任務的復雜程度為每個任務賦予一個難度系數,範圍從0.1到1不等,分為五個等級:易(0.1-0.4)、偏易(0.4-0.6)、中等(0.6-0.8)、偏難(0.8-0.9)和難(0.9-1)。 這種設計鼓勵參賽團隊挑戰更高難度的任務,因為難度系數直接影響最終得分。

在評分機制中,每個任務的基準分為100分,最終得分是完成得分乘以難度系數 。這意味著參賽團隊在設計任務時需要權衡難度和完成度之間的關系。 選擇過於簡單的任務可能會導致難度系數較低,即使完美完成也難以獲得高分。相反,選擇過於困難的任務雖然可能獲得高難度系數,但如果無法順利完成,最終得分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找到適合自身技術水平的任務難度至關重要。

參賽團隊應該註意,總分是三項任務完成得分之和。這意味著需要在三個任務之間合理分配資源和精力,而不是過度依賴單一任務。 均衡發展,全面展示機器人的各項能力,可能是獲得高分的關鍵。

參賽策略建議

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參賽團隊需要在多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機器人大講堂認為,首先,任務設計至關重要。 團隊應充分考慮自身的技術優勢,選擇能夠突出展示機器人獨特仿生特性的任務。這些任務不僅要在技術上可行,還需要能在規定的10分鐘內完成。在設計任務時,建議團隊考慮難度平衡,可以包含不同難度級別的任務,例如一個相對容易但能穩定完成的任務,一個中等難度的任務,以及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高難度任務。這種策略可以在保證基本得分的同時,爭取更高的總分。

創新性展示是"其他仿生機器人"賽道的一大優勢。 參賽團隊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展示非傳統形態的仿生機器人,突出獨特的仿生設計和功能。這不僅可能在評分中獲得額外認可,還能體現團隊的創新能力。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在於明確自己的創新亮點,無論是新型仿生原理、獨特的控制演算法、創新材料還是新的套用場景,都可能成為制勝的關鍵。

然而,創新不應忽視實用性。 參賽團隊需要思考他們的作品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如何提高特定領域的工作效率或安全性。確保作品能夠穩定可靠地完成預定功能也很重要,因為在決賽中,評委會重點關註機器人的實際表現,而不僅僅是概念設計。

技術報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復賽階段的技術展示PPT和決賽任務展示方案同樣關鍵,它們不僅是展示團隊技術實力的機會,也是說服評委認可任務難度的關鍵。報告應該清晰、專業,詳細說明任務的創新點、技術難度和潛在套用價值。良好的展示技巧也能幫助參賽團隊贏得更高分數,這包括準備簡潔明了的PPT,練習清晰的口頭表達,設計吸引眼球的演示環節等。

在正式比賽前,充分的實踐和最佳化至關重要。 參賽團隊應該進行全面的練習和測試,不僅包括對特定任務的練習,還應該模擬整個比賽流程,包括任務之間的轉換。透過反復練習,找出可能的問題並進行最佳化。同時,團隊還應該制定應對突發情況的策略,包括在出現小問題時的快速修復方案,或者在某個任務無法完成時如何調整後續任務的策略。

除了完成任務本身,參賽團隊還應註意整體的展示效果。 這包括機器人的外觀設計、動作的流暢性,以及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清晰地展示機器人的各項功能。在外觀設計、材料選擇、制作工藝等方面精益求精,精致的細節往往能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

安全始終是比賽的首要考慮因素。 在追求創新和高難度的同時,參賽團隊必須確保機器人的每個功能都經過充分的安全測試,並在比賽中嚴格遵守安全規程。此外,良好的團隊協作也是成功的關鍵。組建一個專業互補的團隊,明確分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良好的團隊配合將在緊張的比賽中發揮關鍵作用。

最後,參賽團隊可以積極參與賽事組織的各項交流活動,與其他參賽團隊和行業專家進行深入探討。 這不僅有助於完善作品,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透過這些努力,參賽團隊不僅能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還能為仿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大賽背景

本次大賽以 「競技仿生 創新未來」 為核心主題,將匯聚全球範圍內頂尖的仿生機器人領域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創新團隊。大賽聚焦於機器人技術的全球尖端動態,透過競技、展示與交流的形式,共同推進仿生機器人技術的最新成果與突破,旨在打造一場集高科技含量、跨學科廣度及產業引領力於一身的 仿生機器人盛會。

賽事結構精心劃分為四大賽道: 人形仿生機器人賽道、多足仿生機器人賽道、具身大模型賽道 ,以及一個包含多種型別的 其他仿生機器人賽道 後者廣泛涵蓋了水下、飛行、爬行、軟體仿生機器人及仿生靈巧手等前沿探索方向。

賽程設定為三輪選拔: 初選階段由權威專家評委團對參賽計畫進行基礎評估;復賽則采取現場答辯與機器人基本技能實操演示相結合的方式;決賽則依據比賽規則,展開技術比拼與現場競技。

大賽專家委員會陣容強大, 組委會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宏為大賽專家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中國工程院院士於海斌和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為專家委員會聯席主席,以及20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大賽專家委員會,負責各賽道規則制定及評審。

在獎勵與支持方面, 大賽設立了255萬元人民幣的獎金池,以表彰優秀參賽者。 主賽道設有24個獎項及9個全能優勝獎,其中,冠軍獎金高達15萬元,亞軍10萬元,季軍5萬元。此外,創新賽道還特別設立了5個創新優勝獎,每項獎金3萬元。同時,大賽創新性地采取了市區鎮三級政府聯動機制,並聯合銀行機構,為獲獎者及參賽團隊提供包括 金支持、辦公空間、人才引進、金融服務等在內的全方位優惠政策,助力其技術成果轉化與產業發展。

招募參賽團隊

在這個仿生機器人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對於 仿生機器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創新團隊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無論是專註於水下仿生機器人、飛行仿生機器人、爬行仿生機器人、軟體仿生機器人還是仿生靈巧手,亦或是其他創新性的仿生機器人形態, 都可以來同台競技,展示和交流仿生機器人的最新技術和成果。

總體來說, 參賽者將有機會 展示創新成果,獲得業內專家的認可和指導;與全球頂尖的仿生機器人研發團隊交流,拓展視野,尋找合作機會;吸引投資者的關註,為計畫的進一步發展獲得資金支持;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趨勢,把握仿生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方向;贏取豐厚獎金和榮譽,為研發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報名方式見下方圖片指引:

以好奇心探索自然,以創造力塑造未來 。在仿生機器人的世界裏, 我們不僅在模仿自然,更在超越自然。 這不僅是一場科技的盛宴,更是人類智慧 的慶典。期待在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上,共同見證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