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科技耀京城系列講座 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2024-08-31科技
當下,究竟AI已發展到何種程度?如何用好AI?人類應該培養哪些能力以應對AI所帶來的風險?近日,一場主題為「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的講座在北京王府井書店開講。
在距離開講還有30分鐘的時候,一些家長便帶著孩子早早來到現場等待,期待「搶」到一個好位置。面對如此火爆的場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首席專家牛建偉表示,這說明聽眾對人工智慧話題的關註度很高,他也將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聽眾,由淺入深地進行講解,加深聽眾對人工智慧的認識和理解。在講座中,牛建偉從人工智慧是什麽說起,詳細介紹了當今最新的人工智慧成果,深入分析了當代人工智慧的發展行程與對人類產生的影響。
牛建偉
傳統人工智慧與當前人工智慧之分
一般來講,人工智慧分為傳統人工智慧和當前人工智慧,這個概念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它的內涵非常豐富。首先傳統人工智慧是指基於規則和邏輯符號推導的人工智慧,比如一個人發燒、咳嗽,醫生大概會推斷你感冒了,這種具有規則的推理屬於傳統的人工智慧。最近幾年比較火的人工智慧是深度學習,它是透過帶有標簽的數據來學習的,透過大數據訓練一個深度學習模型,相當於一個非常復雜的非線性函式,在這個函式中蘊含著帶有標簽數據的一些規則或者知識。比如將包含有狗和貓的成千上萬張動物圖片輸入給大模型,經過學習之後,盡管機器見到一張從來沒遇到過的圖片,它也可以辨識出圖片上的動物是狗還是貓。
當前人工智慧的優勢與弊端
目前人工智慧主要以機器學習為主要研究方向,機器學習有很多方法,目前最流行的方法就是神經網路。因為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大腦工作原理是由很多的神經元構成的,而神經元之間透過突觸連線起來。人們模擬大腦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神經網路,這就是連線主義學派。神經網路模型的一個好處就是無論輸入哪個領域的數據,只要這個數據是帶有標註的,那麽經過反復訓練,就可以挖掘出這個領域的知識。但這也有明顯的弊端,包括現在的深度學習大模型,只能輸出結果,不能回答為什麽。目前的大模型沒有一個嚴格意義的數學理論作為支撐,可解釋性比較差,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幻覺(錯誤),所以在一些對安全要求很高的領域,套用大模型還是比較慎重的,比如武器裝備、民航飛行控制、醫療等領域。
人工智慧發展對於人類的影響
台北時間2024年2月16日淩晨,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釋出了一款名叫Sora的文生視訊大模型,只要輸入一句話,AI就可以生成一段長度10秒到60秒的視訊,例如一個20歲男性正坐在雲端看書,東京街頭櫻花和雪花同時落下,這些視訊中的人物形象、動作,甚至視訊鏡頭的移動都太逼真了。盡管在去年已經有不少AI生成視訊工具出現在市面上,但是與Sora相比,視訊效果遜色很多,Sora的視訊效果堪比各類視訊素材網站的實拍素材。未來幾年之內,Sora會對人類的電視劇、廣告片拍攝、電影拍攝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大模型驅動的機器人發展迅猛
傳統意義上的人工智慧稱之為電腦智慧(或者互聯網智慧),這種電腦智慧不支持運動,只是相當於人腦在工作,但不具備人體四肢的運動功能。人類無論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很多時候不單要動腦筋還要動手。如果大模型通用智慧(AGI)和機器人結合,讓它既擁有人的運動能力,又擁有人的智慧,這就是目前研究最火的大模型驅動機器人(具身智慧)。
華為公司做的一款大模型驅動的機器人能夠做到讓機器人辨識出說話人的意圖,然後完成這個動作。這對於傳統的自動化機器人來講是無法實作的。目前看來這種大模型驅動的智慧化自主機器人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未來10年、20年,這種自主智慧化機器人在很多方面會代替人類,很多工作會比人類做得好,甚至在很多方面可以做到人機無縫融合,「機器人中有人、人中有機器人」。例如損壞的人類心、肺等各種器官都有可能被機器元件(矽元件,而不是碳元件)來代替。從這種意義上來講,人類的壽命可能會得以大振幅延長——各種衰老或損壞的人類器官可以被機器器官來替代,最終將有可能達到無限期壽命。
人工智慧能否替代人類
人工智慧現階段完成某個單一任務的能力很強,例如下圍棋。如果專註在某一個方面來訓練它的話,在這個方面它可能會達到人類的智慧,甚至超過人類的智慧。但是人類要完成的任務是千姿百態的,而一個機器模型能夠下圍棋,但它不一定會下象棋;一個智慧機器人會走路,但它可能不會遊泳。此外,目前的人工智慧不太會擁有社交能力,包括人的情商、洞察力、談判技巧、溝通能力、同理心、創造力。未來的話,雖然人工智慧會在很多方面代替人類,但是在這幾個方面代替不了人,至少矽基智慧代替不了。
許多家長問,未來孩子上大學應該選擇什麽專業?牛建偉認為,「現在比較肯定的是,有些工作很快會被AI替代,比如文秘、會計、個人助理、插畫師甚至電影電視的制作等。所以在為孩子選專業的時候就要考慮未來這些專業的就業情況。此外要著重培養孩子在一些文藝創作、情商、人際溝通、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未來健康的體魄對孩子特別重要,要盡可能讓孩子到大自然當中多玩玩,有一個良好健康的身心,我覺得非常重要。」
在隨後的現場問答中,觀眾非常積極地與牛教授進行了互動。有觀眾提問,小學生及初中生如何學習人工智慧。牛教授表示,目前網上有很多人工智慧科普的內容學生們可以廣泛學習,他推薦湯曉鷗教授主編的【人工智慧基礎】一書,該書分為初級版、中級版和高級版,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學習需求。當有觀眾問到人類與人工智慧未來將處於何種關系時,牛教授回答道,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還是要遵守1942年美國科幻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提出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是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也不得因不采取行動而使人類受傷;第二定律是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些命令違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是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樣違反第一定律或者第二定律。未來在發展人工智慧過程中,一定要受這三個定律的約束,以避免帶來一些難以想象的後果。本組文/王珮力 攝影/劉漢
活動簡介
「科技耀京城」系列講座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青年報社承辦的科學文化傳播活動。每場活動會走進一家書店,邀請一位科學界專家學者,介紹一個前沿科學領域,展現一項國家科技成就,完成一次科學精神的傳遞。
AI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焦慮與不安。究竟AI已發展到何種程度?如何用好AI?人類應該培養哪些能力以應對AI所帶來的風險?本次講座邀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首席專家牛建偉帶領聽眾了解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主講嘉賓
牛建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首席專家。近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30多項課題。目前研究方向是嵌入式系統、工業機器人作業系統、機器學習等。
書店介紹
王府井書店隸屬北京發行集團,成立於1949年2月10日,被廣大讀者譽為「共和國第一店」。書店除了經營圖書、文化用品、文創商品等,還為讀者搭建良好的閱讀場景。一層開辟了中軸線文化專區。三層有「懷中讀·閱童館」,營造了一個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的場景,透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六層設有與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聯合創辦的「館店結合」模式的「王府井圖書館」,為市民閱讀提供空間與優質服務,平均每月圖書借閱近5000冊,實作讀者既可以在書店「購書」,又可以「借書」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