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相信大家對人工智慧的概念都不陌生了。現階段的人工智慧套用,大部份停留在紙面上,「AI泡沫」隨時有破滅的風險,前段時間,谷歌前CEO提出一個危險的想法,增強人工智慧在軍事層面的套用, 他說,這將深刻改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進一步鞏固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谷歌前CEO施密特
什麽是AI武器化
艾瑞克-施密特,矽谷科技知名科技大佬,他最被人熟知的身份是谷歌前CEO,當初谷歌進軍中國,就是他一手主導。在這個身份之外,施密特還是國會山的知名掮客,長期遊說美國政府,加大在人工智慧和通訊等領域的投入,他本人投資了多家國防初創公司,還是「中國威脅論」的主要推動者。 有知情人士透露,施密特的能量非常大,在白宮、國防部、中情局都有人脈,他突然提到人工智慧武器化,顯然是意有所指。
施密特認為,當前,地區沖突不斷和大國競爭造成各國軍費開支不斷上漲,國防工業將迎來快速發展周期。此時正趕上人工智慧革命,決策者應該把目光投向耐消耗、價格合適並且更加豐富的武器系統。比如在俄烏沖突中被大規模使用的小型無人機和無人艇,還有美國空軍正在測試的無人戰鬥機。
無人機在俄烏沖突中被廣泛運用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少不了美國政府的支持,他希望下一任美國總統能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扶持力度,增加研發支出,這樣他的公司就能產出更多的人工智慧武器,以解決目前五角大廈在武器研發領域遇到的種種問題。
背後有何目的
按說商業大佬在媒體上大談科技問題,不是什麽新鮮事,但像這樣公開鼓吹人工智慧武器化的言論,還是讓人吃驚。為了引起美國政府的註意,施密特還拿中國舉例,說美軍航母在紅海,不得不用數百萬美元的防空飛彈對付胡塞武裝幾萬美元的無人機,這已經很不劃算。 如果將來台海爆發沖突,中國也用類似的戰法,美軍又該如何應對呢?
這話聽起來,有點像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說的,在台海沖突中使用無人武器是更明智的選擇。帕帕羅認為,無人武器除了能提升軍隊戰鬥力,節約人力和經濟成本外,還可以透過人工智慧,最佳化後勤管理和作戰方案,評估戰場態勢,提高將領們的決策水平,可謂是好處多多。
但人工智慧武器,仍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
但施密特說這話,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前面我們說了,當前美國的「AI泡沫」,就有點像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大量投資湧入人工智慧產業,卻無法換來相應的報酬,這兩年火遍全球的OpenAI,2023年財報顯示虧損50多億美元,投資者正在對人工智慧領域失去信心。
那麽代價是什麽
那如果,人工智慧和戰爭結合起來,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眾所周知,美國最賺錢的企業不是谷歌、微軟、輝達,而是軍火商,因為他們拿到的合約,都是美國政府給的,完全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 只要能把人工智慧繫結在武器上,以後政府訂單裏,就有人工智慧企業的一份兒,施密特這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明。
這幾年啊,美國軍政界有一股很詭異的風潮,軍工企業、軍方將領,包括國會議員們,言必稱「中國威脅」、「國家安全」,要求政府撥款,提升軍力。包括俄烏沖突期間,大量的美國人民繳的稅流向軍工企業,這已經成為一個擺在明面上的分贓遊戲,人工智慧想擠進去分一杯羹,可能並不容易,美國政府現在也不富裕,但資本逐利就是這樣,但凡有一絲賺錢的機會,他們都會付出成倍的努力。
將來會不會發生人類VS人工智慧之戰
那麽,代價是什麽呢?
當其他國家都在把新興技術用於生產建設,創造財富時,美國卻還想發戰爭財,以前美軍實力橫掃全球,哪怕攪亂全世界,他們也能「重塑秩序」。可是以後美國還能做到嗎?如果美國發現他們做不到,不排除會更加激進,把整個世界都拖入戰爭,到那個時候,像施密特之流,恐怕也沒辦法獨善其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