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美方一致同意禁止中方使用AI服務!大機率是中國人又砸了美國飯碗

2024-08-27科技

自7月9日起,美國將禁止中國使用其AI服務的訊息如同平地一聲雷,在科技圈和人工智慧領域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OpenAI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研究公司,目前為16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而美國此舉無疑是想將中國排除在外,進行全面的技術封鎖。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美國做出如此果斷的決策呢? 答案很簡單,卻也令人深思:他們辛辛苦苦開發出的生成式AI,最終卻變成了「為他人作嫁衣裳」。

雖然生成式AI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但其強大的輔助功能卻不容小覷,尤其是在工業生產領域,它所能帶來的提升是革命性的。 而美國當初之所以大力投入AI研發,正是為了在工業發展上追趕甚至反超中國。

近年來,中國憑借著龐大的人口基數、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日益強大的技術創新和轉化能力,將自身的工業水平提升到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高度。 長此以往,美國感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美國加快了對AI技術的研究步伐,並最終推出了生成式AI。 在普通人眼中,生成式AI或許只是用來寫寫文章、畫畫圖的工具,但在工業領域,它卻可以代替人類完成大量繁瑣的工作,從而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然而,問題在於,美國與中國在經濟結構上存在著本質區別:美國缺乏像中國這樣強大的國有企業體系。 美國政府雖然可以透過分紅或政策扶持的方式影響企業,但卻無法像中國政府那樣對企業施加直接的行政控制。而對於企業來說,逐利是其天然的本性。 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沒有哪家企業能夠輕易放棄。 至於政治因素,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往往顯得蒼白無力。

美國政府對中國無人機的禁令已經實施多年,但這並不能阻止中國無人機透過各種渠道流入美國市場,甚至還有人將其貼牌後高價出售。 只要有利可圖,美國政府的禁令就形同虛設。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AI領域。 美國AI企業無視政府的禁令,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面對這種情況,美國政府束手無策,此前曾多次試圖限制中國使用AI技術的權利,但都以失敗告終。

此次,美國政府之所以能夠上下齊心,達成一致,禁止中國使用其AI服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之前試圖利用AI追趕中國的計劃已經宣告破產,與其讓中國「坐享其成」,不如「釜底抽薪」。不可否認,AI技術的套用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美國工業衰退的趨勢,但這僅僅是治標不治本。 相比之下,AI技術對於中國這樣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而言,其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甚至可以用「核爆級別」來形容。

換句話說,AI技術雖然暫時延緩了美國工業衰落的步伐,但卻在客觀上為中國工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更令美國不安的是,AI技術對美國來說只是「止痛藥」,而對中國來說卻是「強心劑」。 畢竟,美國太空梭故障頻出、飛行員安全都無法保障的現狀,以及中國軍用機械狗的快速發展,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當然不願意看到中國繼續利用AI技術發展壯大。除了政府層面的擔憂外,美國AI企業也面臨著「被反超」的危機。 與中國相比,美國獨立的AI研究機構相對較少,大部份AI研發工作都是依附於大型科技公司。透過對OpenAI等平台的使用,中國不僅獲得了大量原本難以獲取的技術資訊,完善了許多關鍵技術的研發,還極大地加快了追趕西方科技發展步伐的速度。

對於美國科技巨頭來說,他們當初之所以願意冒著風險向中國開放AI技術,無非是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然而,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中國對AI技術的套用和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一頓飽和頓頓飽,孰輕孰重,美國科技企業心裏非常清楚。 為了維護自身的長遠利益,他們不得不忍痛割愛,選擇放棄中國市場。然而,這真的能夠阻擋中國AI技術的發展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在OpenAI對中國開放的一年多時間裏,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其核心技術和架構,唯一的差距在於資料庫規模和數據樣本數量。 這也是為什麽目前中國AI與國外AI相比,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在過去,由於可以使用更加成熟的外國AI,中國AI的套用場景相對有限,數據積累速度也相對緩慢。

但隨著美國對中國AI使用許可權的封鎖,國內AI企業為了生存,必然會加大對國產AI的研發和推廣力度,這將為國產AI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AI將會以更加成熟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將中國拒之門外,並非完全是一件壞事。 它或許會成為中國AI產業發展的「催化劑」,促使中國AI走上一條更加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