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消費市場中,零部件企業雖身處幕後遠離台前,卻也影響著未來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
畢竟一輛汽車雖由車企負責設計和生產,但整車所有的組成部份,也沒有車企會事無巨細全部包圓。
細分到具體每個零部件,離不開供應商們提供的各類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
有時候車企有新鮮想法,聯合供應商們來實作,有時候供應商們有創新技術,車企來采用。
所以他們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如今汽車行業的技術賦能者。
而未來汽車是什麽模樣?或許從他們那裏也最先知道。
比如大陸集團,可能大家關於大陸集團最熟知印象是馬牌輪胎。
但不單單只是輪胎,從硬體到軟體,從路端到雲端,從單一零部件到整合式技術解決方案,很多汽車上也都有他的身影。
不久前,大陸集團中國區舉辦了一場「技術體驗日」,在各種新鮮有趣的前沿技術展示中,關於未來汽車的形態,我們也可以一窺全豹。
智艙、智駕新形態
比如在今年大陸集團中國技術體驗日上。
你見過把前擋風玻璃當成全景式擡頭顯視器,不需要低頭,也能對車輛資訊一覽無余嗎?
此前CES展會上,我們或許見過寶馬有過整個擋風玻璃被投影的概念展示,但大陸集團開發的全景式擡頭顯視器還略有不同。
它沒有將顯示內容投影到擋風玻璃的透明區域,而是以極高的亮度將對駕駛員重要的資訊,投影到擋風玻璃下邊緣的特殊黑色印刷塗層區域,產生的清晰影像橫跨整個擋風玻璃。
不僅顯示尺寸非常大,還可以把顯示內容實作從A柱到A柱的無縫體驗,使多個螢幕隱藏在儀表板下方並相互連線,也給了內飾設計師更大的自由度設計內飾。
除了全景式擡頭顯視器,此次在大陸集團中國技術體驗日上,還帶來了大視野變焦式增強現實擡頭顯視器,這可以看作是對全景式擡頭顯視器的資訊補充。
它能將輔助的駕駛資訊(比如車道偏離、沿途的景點、自適應導航資訊等)在需要顯示的時候,以增強現實的形式貼合路面的角度進行顯示,非常有意思。
不過,最吸引我的還當屬同樣套用在智慧座艙內飾面板上的「睿隱顯示器」。
很多消費者其實對於車內智慧化並不排斥,但對很多車企車內一塊大螢幕打包所有的偷懶做法,卻很不以為然。
「睿隱顯示器」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只有當需要時,才能看到螢幕,車內大屏「恐懼癥」的終極福音了!
這項技術是這樣的,當手接近時,或透過語音控制或短暫點選螢幕,螢幕顯示和控制才被啟用。
而當不需要點亮時,這完全就是一塊傳統的內飾面板造型,科幻感相當足啊。
不過此次大陸集團中國技術體驗日,除了智艙還有智駕。
在實作終極自動駕駛的過程中,路徑有很多種,無圖、有圖、純視覺方案、雷射雷達方案。
比如大陸集團與地平線的合資公司智駕大陸,根據本土市場需求打造的智慧駕駛系統解決方案,正是無雷射雷達方案。該系統解決方案配備了11個智慧網路攝影機,1個前向公釐波雷達,以及基於地平線征程6解決方案打造的智慧駕駛域控制器。該方案不依賴高精地圖,可以實作L2+行泊一體全場景覆蓋,支持輕量化城區NOA、高速NOA、記憶泊車HPA以及智慧泊車APA功能。
但在這次技術體驗日上,大陸集團展示的另一種自動駕駛方案,則和以上都不同。它不單只是單車自動駕駛能力的實作,而是以交通環境中各類具備智慧本領的交通參與者,一起協同實作的自動駕駛方案。
其基本原理則是大家已經熟知的C-V2X技術和5G通訊技術。
技術體驗日上,我的同事也親自坐進大陸集團的協作式自動駕駛開發測試車,體驗了一番。
體驗上,協作式自動駕駛與單車自動駕駛最大的不同,就是行車的舒適性、流暢性有很大提升。
畢竟當路上每輛車、行人,甚至路邊的交通標誌,都加入協作式自動駕駛的智慧交通環境中時,相比起在路上瘋狂「做題」式的單車自動駕駛,協作式自動駕駛屬於早已提前掌握答案的另類玩家。
當可以與前車、前方設施聯網,進行提前預警、預判,車輛自然就不存在「緊急避險」這類極限花活,其行車狀態也就更加得心應手遊刃有余。
甚至更大膽的去暢想一番,未來這種真正「按圖索驥」的協作式自動駕駛,或許還可以實作交通「零事故」的願景。
底盤、制軔系統還有哪些新玩法?
當然,不僅僅是智艙環節、智慧駕駛領域,大陸集團中國技術體驗日上,包括底盤域也能看到不少領先技術套用。
比如EMB電子機械制軔系統、閉環控制空氣懸架系統、線控制軔系統等等。
最讓我感興趣的技術還是線控制軔系統。
這是大陸集團的線控制軔系統,線控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電控」,車輛智慧化發展的一個前提正是車上各類線控「電控」產品,對傳統機械液壓式結構的替代和解耦。
而當線控制軔系統套用在智慧電動汽車上時,不僅在絕對的剎車效能上有優勢,例如制軔速度比傳統液壓制軔系統快3倍,僅在150毫秒內就可以產生足夠高的制軔壓力。
更重要的技術特征在於,其可以實作100%的制軔能量回收,且能量回收與車輪制軔能做到無縫融合,相比安裝傳統踏板的混合制軔系統的能量回收效率提高30%。
能量回收效率的提高,也意味著排放的降低,僅靠該線控制軔系統可以使每公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克。
另外,最讓人感到黑科技的地方還在於其 OCA功能,也就是越野轉彎輔助功能。
這不是仰望U8上依靠四輪獨立電機,兩側車輪施加方向相反的驅動力矩,進而實作原地轉向的高奢功能。
OCA是透過同時控制驅動電機和剎車的配合,在一些低附著路面上做到類似減少轉彎半徑的效果。
其與仰望U8的區別不僅在於原理不同,更在於技術整合度更高,且布局更靈活。
而最最最重要的,是成本足夠低!
OCA功能即便十幾萬的車也有望搭載,堪稱是普通汽車消費者的福音了。
軟體要如何定義汽車?
我們常說軟體定義汽車,其實線控制軔系統的套用,就正是當下軟體定義汽車新功能、新體驗的一個小案例。
只是對於很多消費者而言,軟體定義汽車聽過了太多遍,但又該如何去理解?軟體具體又是如何去定義汽車呢?
通俗點理解,軟體定義汽車的基礎就是要將整車軟硬體進行串聯加以整合,使其數位化、智慧化,使其由傳統的硬體驅動轉向基於軟體驅動,讓傳統汽車功能體驗的「一錘子買賣」,變成功能體驗可以OTA,可以深度自訂,可以常用常新。
這其中自然涉及很多創新技術的套用,有非常多的專業技術名詞,諸如大家常聽到的SOA 、域控制器、MCU等等,或許只有專業工程師們可以深入理解。
關於軟體定義汽車,現場我的同事們還體驗到了搭載大陸集團中央動態控制(HMC)軟體的功能產品。
HMC作為可靈活擴充套件模組化的軟體產品,以軟硬體解耦的形式來實作整車全自由度的動態控制,車輛的駕駛性、舒適性,甚至是安全性,都可以由HMC來定義。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基於後輪轉向由HMC實作的蟹行變道功能,這正是HMC透過調節電機動力輸出以及後輪轉向實作的。蟹行變道功能作為單獨模組和其他模組開發並列,大大縮短了從創意到落地的時間。
HMC整合了線控執行機構的控制軟體,有利於整車的硬體集中進而控制硬體成本;此外HMC基於執行器介面,還實作了現在分布式控制架構難以實作的「協同化」控制,透過一版軟體,讓不同駕駛模式得以充分調動所有的執行器。
此外,在ABS對開路面制軔的場景,HMC透過調節動力,制軔與轉向,在保證減速度的前提下,增強了穩定性,顯著提升了在這種危險的極端工況下駕駛員的駕駛信心。
除了HMC,其實在此次技術體驗日上,大陸集團在軟體定義汽車方面的技術展示也非常全面,包括HMC中央動態控制軟體、車身控制高效能計算單元、SOA 中介軟體解決方案,以及區域控制器。
關於區域控制器,也就是具體的執行硬體,其實像此前提到的線控制軔系統就在其執行範圍內。
而SOA 中介軟體解決方案,也是軟體定義汽車落地的關鍵技術之一。
SOA可以理解為軟體定義汽車的土壤,在此之上還有諸多套用軟體層、基礎軟體層、服務模組等等,大陸集團的SOA 中介軟體解決方案則可以實作SOA服務和套用一次性開發,在不同目標硬體上的快速整合和部署,且支持多種SOA協定。
寫在最後
智慧汽車時代,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汽車從過去單一的、冰冷的硬體,變成了無時無刻不在成長變化的「生命體」,這也正是軟體定義汽車的技術趨勢所帶給我們的變化。
而暢想未來,智慧汽車還將帶給我們哪些新鮮體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