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邁向開放高地|不靠海 不沿邊 湘船重工闖出內陸造船新航道

2024-10-12科技
02:04
視訊制作:曹菲
編者按:不沿海、不臨邊,中部湖南走向世界的步伐,應該如何延伸?從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的殷殷囑托,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殷切期待,湖南如何作為?在湖南省委網信辦指導下,國際線上湖南頻道推出【邁向開放高地】系列報道,展示三湘兒女用實幹回應、以汗水作答、中部湖南亦可擁抱世界的時代答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
國際線上湖南報道(記者 曹菲 實習生 謝佳林):湘江,蜿蜒在湖湘大地,註入洞庭湖。
近日,在湘江畔,長沙國控集團下屬湖南湘船重工有限公司(簡稱湘船重工)為新加坡GULF海灣船舶石油公司打造的56m成品油船建造計畫正式啟動,這是湘船重工第一次與海外公司簽訂合約打造的油船,更是湖南省首艘出口東南亞的船舶。
汽笛聲聲,「長沙造」船舶在江海間劃出一條嶄新航道,將遙遙相望的江與海連線……
巨浪起 造新船
水上行駛易受不確定因素影響,因此,有了「見風使舵」一說。
潮起潮落千日變,順應時勢情自寬,風雨飄搖中,湘船重工闖出了嶄新航道。
湘船重工航拍圖 受訪企業供圖
20世紀90年代,陸運發展勢頭正旺,內河運輸衰落急劇。主營民用船的船廠經營一落千丈,如江面浮萍般飄搖。
有著四十多年造船歷史的長沙船舶廠(湘船重工前身)不願止步於此,時任廠長王勇當機立斷:要轉型,要學新技術,要造有市場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速客船。
時間見證了這條「航路」的開辟是正確的,湘船重工轉向專攻海島交通與政府公務船市場,已成為湖南省最大的重點船舶生產基地,共設計建造各類船舶1000余艘,「碧海9」系列高速客船和280客位豪華客船分別有著「海上法拉利」和「水面太空船」的美譽。
但時至今日,在湘江江域造船,由於吃水深度有限,船舶的體量的發展提升仍然受限。
湘船重工下水滑道全貌 受訪企業供圖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自身,造不了大船,就專攻中小型船舶,差異化開啟市場。」湘船重工總經理朱紅初說。中小客船講求經濟性、時速高,為此湘船重工錘煉出了走在全國前列的薄板焊接技術,可降低船舶重量,同時為了適配入水易變形的薄板,湘船重工投資近一億,打造了全國中小船廠唯一一條滑道下水裝置。
2022年,希臘愛可倫集團公司在中國各大船廠進行了多輪考察,在親眼目睹了湘船重工公司的薄板焊接技術後,拋來了合作的橄欖枝。
55公尺超級遊艇——湘船重工與愛可倫公司的首次合作便開創了湖南省建造國際超級遊艇的嶄新歷史,也讓湘船重工的「舵手」望向了更遠處的汪洋,一條嶄新的航道。
深藍中,有一顆夜明珠,它流淌著湖湘血脈,閃耀在無垠遠洋……
海浪靜 駛出去
「船廠生產車間與汽車有所不同,汽車可批次生產,但每一艘船,都是客製的設計,每一個焊接點,都要有人員到場。」朱紅初表示。
生產車間工人正在補焊 攝影 曹菲
設計、材料準備、鋼結構制造、裝配……普通淡水行駛船舶建造尚且不易,出口沿海地區乃至遠航大洋更要考慮防腐措施、抗波浪擊打能力等問題。
內河船廠鮮有造海船的業務,有造海船硬體的自然少之又少,重重障礙阻攔不了湘船重工在技術上的探索之路。「考慮到海面的風浪,我們設計出了消波船型,能有效規避波峰波谷,避免螺旋槳被波浪產生的‘氣泡’所損傷;考慮到海水的腐蝕性,我們從前端入手,透過表面噴砂,加工成型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塑膠表面,物理防腐……」一路走來,朱紅初見證著「湘船人」用智慧攻克一關關技術難題的征程。
即使有著近80年的造船歷史,但面對首次出口,湘船重工還是慎之又慎,在多方評估計畫可以承建的情況下,邁出了一大步——與新加坡GULF海灣船舶石油公司簽訂了出口計畫合約。
56m成品油船開工儀式現場 攝影 曹菲
「這艘船長55.8m,型寬12m,型深4.8m,為鋼制全電焊結構,是一艘具有柴油機驅動螺旋槳推進的雙槳、雙舵的油船。」說到船的制作工藝,朱紅初可謂是「手到擒來」,「它具有單甲板、雙層底、雙殼、球鼻首、尾機型首樓,尾部上甲板以上設有三層甲板室,全船設有10個貨油艙和1個裝載油桶的凹型甲板貨艙。」
造船行業集勞動、技術、資金密集為一體,一些國土面積狹小、勞動力成本高的國家不得不將眼光投向中國,湘船重工以其600畝的占地面積和先進的造船技藝,順勢成為亮眼的存在,湘船重工已然開啟出口大門。
出口的一小步,轉型的一大步。駛往太平洋岸的油船進一步加強了湘船重工與東南亞地區的經貿聯系,源源不斷有海外企業向湘船重工表明合作意願,企業也開始主動對接海外市場。
綠海闊 向未來
開啟國門,湘船重工依然在不斷揚帆破浪,開辟新航道。
90年代貨不對路,風浪大起,適時轉向;2022年探索外貿,激流勇進,駛向汪洋;2024向江向海,一往無前,堅定出口對接海外的過程中,湘船重工又發現了新的風向——綠色化轉型。
工人正在操作裝置 攝影 曹菲
綠色化轉型要求船舶的動力系統盡可能地低碳化,原本高能耗的燃油燃料就要逐步被替代,這就涉及到新一輪的船舶設計、制造的升級。
「所以對於我們船企而言,在新的轉型方向上,誰的技術叠代能更快地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需求,誰就占領了行業裏增量市場的先機。」朱紅初說。
30公尺級純電測量船「航道06202」輪 受訪企業供圖
目前湘船重工正在加大研發資源的投入,致力於開拓綠色化船舶、無人船、新能源船舶等新市場,目前已打造如19公尺交通艇、28公尺環保船、30公尺級測量船、35.5公尺護纜船等多艘新能源船舶,其中30公尺級測量船的成功交付將為推進國家「電化長江」戰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如果說出口是開啟海外市場,那麽綠色化轉型則是進一步拓展海內外高端船舶市場的實踐。
「在未來,我們不僅要出口,更要交出一份‘綠色答卷’,讓‘長沙造’新能源船舶從這裏誕生,駛向全國乃至世界的江河湖海。」朱紅初說。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線上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路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