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復旦才女,估值40億

2024-07-23科技

近日,Fireworks AI官宣完成B輪融資。起初我並不覺得這次融資值得關註,畢竟眼球已經被被AI動輒數億美元的融資轟炸習慣了,5200萬的B輪融資讓我實在提不起興趣。

但朋友圈不斷地熱議,我被動接收到Fireworks AI不少碎片資訊,稍微一研究發現,確實有點意思。除了投資方堪稱頂級外,還有幾個顯著的標簽:復旦才女,小眾賽道,明星客戶。

並且透過Fireworks AI這筆融資,也顯示雖然國外大模型投融資依然如火如荼,輝達也依然堅挺,但在頭部格局已經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已經開始越來越延伸到下遊,一些類似Fireworks AI的公司不斷受到資本關註,競爭也愈發激烈起來。

因此,當我們被海外大模型不斷重新整理紀錄的巨額融資吸引時,不要忘了已經有一批類似Fireworks 的AI公司,在解決開源大模型和行業、垂直場景之間的鴻溝,並且在資本和商業上都獲得了不小的認可。李彥宏說「沒有套用大模型一文不值」,朱嘯虎說「大模型商業模式差,明年套用層將爆發」,都是一個道理。

與國內市場一樣,對於大模型及上下遊行業未來前景,也存在不小的非共識。紅杉資本認為目前已經到了模型到套用的轉折點,其合夥人David Cahn去年就發表了對輝達估值的不滿,大意是GPU產能過剩,熱切相比於輝達賣GPU的收入,這些GPU創造的價值還遠遠不夠。

有趣的是,同樣在AI上砸了大錢的A16z,狠狠駁斥了紅杉合夥人,稱紅杉低估了AI的革命性影響。不管怎麽說,有非共識就有超額收益的機會。這不,紅杉合夥人去年9月發表那番言論後到現在,半年多時間輝達股價火急火燎地漲了3倍多。

對輝達股價的非共識,我的同事蒲凡已經撰寫了稿件,感興趣可以持續關註,先來看看Fireworks AI的融資情況。

成立一年半,估值達5.52億美元

不同於明星公司,動輒一年融好幾輪,甚至一兩個月一輪的融資節奏,在資本引入和融資金額上,Fireworks AI節奏不快。包括本次融資在內,Fireworks AI僅完成了兩次融資,且金額算不上大,分別為2500萬美元和5200萬美元。同時,這兩輪融資的間隔時間也比較久,第一輪融資還是在2022年剛成立時完成的。

雖然兩次融資規模放在AI大盤子中只是九牛一毛,但出資方卻都大有來頭。

A輪融資由Benchmark領投,紅杉資本、Databricks Ventures 、Snowflake前執行長Frank Slootman、Scale AI執行長 Alexandr Wang 、 LinkedIn、Confluence的高管 、Meta 和 OnePassword 等也參與其中。

A輪融資後,Benchmark的合夥人Eric Vishria加入了Firework AI的董事會。

再看剛完成的這次融資,除了領投方老股東外,其他投資方分別是NVIDIA、AMD和MongoDB Ventures。不同於A輪中有多家風險投資機構和個人的註資,這次的資方更多的來自產業,甚至更直白一點,來自Fireworks AI的合作夥伴。

有點國內產業投資的意思了。

據了解,自兩年前推出以來,Fireworks AI與AI堆疊中的多個提供商達成了協定。其中包括與 Nvidia、AMD、AWS、Google Cloud Platform和Oracle Cloud合作最佳化模型基礎設施。

近期,該公司還與跨平台NoSQL資料庫MongoDB合作建立了互動式檢索增強生成或 RAG 產品,該產品旨在將權威的即時數據引入大型語言模型,以提高準確性並減少錯誤。

綜上,新一輪融資使Fireworks AI籌集的總資金達到7700萬美元,估值達到5.52億美元(約合40億人民幣)。

另外Fireworks AI表示,未來將這筆投資用於推動行業向復合AI系統轉變,擴大團隊,增強平台,使開發人員能夠快速將AI應用程式從原型轉移到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個創業方向比較小眾,但Fireworks AI並不是孤例。比如開源的AI框架Caffe的作者賈揚清創業成立的Lepton AI,也是讓開發人員可以用很低的成本部署大模型的套用和開發,跟Fireworks AI同屬於一個賽道。

在國內,像是阿裏和百度這樣的大廠也有相關的業務,另外由袁進輝創辦的矽基流動也是這個賽道的布局者,該公司近期也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清華系基金、360、智譜AI等。

直指大模型套用的剛性需求

隨著大模型越來越多地走入行業和細分場景,通用AGI的一些弊端也開始顯現,最普遍的障礙點就是太重、太慢、太昂貴,無法最好地滿足生產工作負載。

舉例來講,在電商客服領域,B端廠商無法直接把底層大模型拿來用,它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微調和效能最佳化,這裏的「微調」是指,給大模型輸入大量的客服相關的數據,進行訓練和推理,效能最佳化則更著重在準確性和響應速度上。

如果是有預算有研發團隊的大廠,有能力自己做這種微調和效能最佳化,同時也將投入大量的成本,換做是各種資源都有限的小團隊,獨立完成更有難度。

與此同時,企業在進入生產階段時需要平衡一系列需求:他們渴望閉源模型提供商的便捷性;開源模型提供的延遲、成本、品質和安全性。因此更多企業也越來越多地轉向復合人工智慧系統,這種系統結合了多個模型呼叫、檢索器或外部工具,與依賴單一模型相比,可以提供更好的效能、可靠性和控制。

當更多開源替代方案變得可行,橫在開源大模型和行業、垂直場景之間鴻溝也開始顯現,而這是需要開發者來完成,Fireworks AI就是打造了一個面向開發者的中間平台。

它並不是從頭開始訓練基礎模型,而是幫助微調其他模型以滿足企業的特定需求。「它可以是現成的開源模型,也可以是我們調整的模型,也可以是客戶可以自行調整的模型。這三種型別都可以透過我們的推理引擎 API 提供服務。」

復旦才女、PyTorch之母的新作

為何在這些初創公司中,紅杉選擇了持續押註Fireworks AI ?這還是回到了早期投資中關於人,關於團隊的老生常談的話題上。

首先,Fireworks AI於2022年底在加州創立,其聯合創始人兼CEO林喬(Lin Qiao)有著豐富的技術背景和深厚的工程管理經驗。她擁有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電腦科學博士學位,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

創辦Fireworks AI前,她在Meta擔任高級工程總監,團隊由300多名世界級工程師組成。期間林喬負責開發和部署Caffe2和PyTorch等AI框架和平台,支持了Meta數據中心、數十億行動裝置和數百萬 AR/VR 裝置的廣泛套用。

更早之前,林喬還曾在LinkedIn擔任技術主管和經理,負責構建下一代數據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此外,她在IBM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也參與了IBM Smart Analytics Optimizer和Shark等計畫的開發。

從林喬的早期工作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A輪投資方的身影,這足以見得,林喬技術能力頗受前老板們的認可。

其次,Fireworks AI 的創始團隊還包括 Dmytro Dzhulgakov、Dmytro Ivchenko、James Reed、趙晨宇、Pawel Garbacki、Benny Chen 在內的多位聯創人員,他們分別在技術和工程方面有著深厚的背景和經驗。另外,Fireworks AI是一個短小精悍的團隊,截止本次融資前,公司只有27人。

除了團隊的光鮮背景外,再回到Fireworks AI本身要做的事情上。Fireworks AI是一個專為開發人員打造的生產型AI平台,他們聚焦在效能最佳化、提升開發者體驗以及大規模執行AI套用上。

而在這個賽道是十分看中創業團隊的技術經驗的,因為不是每個開發者都能清楚地知道調整哪個參數才能得到最優解,如果沒有在足夠的經驗,那將大大增加試錯成本,這種成本既有時間上的,也有資金上的。

當然,再好的創業團隊背景也要做出真東西,才能得到市場認可。

看起來,Fireworks AI實在是個年輕的公司,但其產品上卻十足豐富。目前,提供超過100多種文本、影像、音訊和多模態大模型,這些模型在延遲、吞吐量和成本等方面,都進行了大振幅最佳化。

與傳統方法相比,Fireworks AI將推理時間減少了12倍,與GPT-4相比減少了40倍,每天處理1400億tokens數據,API的正常執行時間達到了99.99%。其最新產品Firefunction-v2是與GPT-4o相當的函式呼叫模型,效率提升2.5 倍,成本僅是其10%。

此外,Fireworks AI可提供較小的生產級模型,他們將模型大小限制在 70 億到 130 億個參數之間,從而降低了成本,而 ChatGPT4 中的參數超過 1 萬億個。這使得開發人員能夠專註於更小、更集中的數據集,這些數據集旨在處理更有限的業務用例,從而避免了大型專有模型的非私密性和難以量身客製客製等問題。

Fireworks 簽約的客戶也堪稱大牌。經過激烈競爭,企業(Uber、DoorDash、Upwork、Quora)和 AI 原生初創公司(Cursor、Superhuman、Sourcegraph Cody、Cresta)都選擇圍繞 Fireworks 構建堆疊。與Meta、輝達、AMD、亞馬遜、谷歌雲等科技巨頭也一直保持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