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美芯片戰再升級,中國如何破局「圍堵」?|鳳凰聚焦

2024-10-14科技
美國發起的芯片戰層層加碼,中國廠商稍稍適應和有突破之後,美國最近連續從產品品類、廠商範圍做出了更多、更有針對性的限制、封鎖。芯片戰究竟打到了怎樣的程度,核心攻防發生在哪個環節?中國如何應戰美國拉起的「芯片聯盟」?
Part.
1
10月8日,中方與美方商務部通話,就美對華半導體政策表達嚴正關切。
一個月前,美國商務部再次更新對華芯片禁運政策,新規則涵蓋了禁運量子電腦和元件,禁運先進的芯片制造工具以及發展人工智慧的關鍵部件高頻寬芯片等。這些管制措施適用於全球供應鏈,已經實施類似出口管制措施的國家可以獲得豁免。有訊息表明,美國總統選舉前還將出台一波對中國的芯片制裁。
中關村現代資訊消費套用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 包冉:
嚴格意義上說它不算是新規,是它開始將禁運的範圍重點從過去的光刻機為主,擴大到了刻蝕機。
刻蝕是除光刻之外的又一關鍵的芯片生產工序,目前中國刻蝕機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20%以上,出現了中微電子等代表性廠商,國產刻蝕機已被台積電、SK海麗仕等國際大廠采用。
但中國依然落後於西方,刻蝕機領域的主要巨頭有泛林集團,東京電子、套用材料等公司,占據了全球8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中關村現代資訊消費套用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 包冉:
為什麽它要針對刻蝕機呢?因為中國本土的刻蝕機企業以中微電子為代表,已經能夠實作百分之七八十的獨立生產了。也就是說在美國「小院高墻」「脫鉤斷鏈」的封鎖線上,開啟了一道缺口。
根據新的管制措施,美國還將管制的手進一步掐緊了盟友。拜登政府政府敦促盟國出台自己的限制措施,以限制中國獲取半導體技術。
早在今年6月,關於美國將尋求盟友幫助以求遏制中國芯片發展的訊息就不斷傳出。
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由三個核心部份組成--設計、制造和組裝。其中美國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日本和荷蘭占了半導體光刻機等制造裝置制造的大頭,中國台灣地區和南韓制造了全球大部份尖端芯片。
2022年,美國推動日本、南韓和中國台灣地區形成「芯片四方聯盟」。荷蘭雖不是四方聯盟成員,後來也被美國擴充套件為盟友。
台灣政經評論員 唐湘龍:
將這四者綁在一起,再加上荷蘭的阿斯麥。如果再算上半導體設計框架的上遊環節,美國幾乎是從頭到尾,全方位地透過一系列命令,緊扼中國最急需的半導體資源系統。雖然做不到永遠都是這樣,對美國而言,只要能遏制中國五到十年,便已足夠。
四方聯盟中,日本和台灣地區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願意跟隨美國的倡議。但南韓是猶豫了近一年,最後一個加入的。在半導體行業,南韓與中國大陸市場的聯系非常重要。
台灣政經評論員 唐湘龍:
在中韓貿易中,南韓目前幾乎沒有優勢,親美是它唯一的途徑和機會。關鍵在於中國能否在芯片戰中實作突破。一旦中國成功突圍,不僅美國全盤戰略受挫,南韓也將喪失所有談判籌碼。
聯盟成立後,美國開始逐個施壓。美國率先推出管制措施。2022年10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域公布管制新規,禁止向中國銷售18奈米及以下的DRAM芯片、128層及以上的NAND快閃記憶體芯片、14奈米及以下的邏輯芯片。
隨後,禁運開始向制造裝置和零件延伸。美國開始催促盟友盡快推出相應的管制措施。2023年3月,日本公布了對23種高效能半導體制造裝置進行出口管制。南韓也實施了對華禁運高端芯片。2023年6月30日,荷蘭也公布了對部份半導體制造裝置實施出口限制。而台積電2020年以來就開始停止給中國大陸企業華為代工芯片,更在2020年5月宣布赴美設廠。
中關村現代資訊消費套用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 包冉:
美國頻繁動用長臂管轄權,迫使其本土高科技企業及全球或區域聯盟對中國實施禁運,但同時留有申請缺口,實行「特事特辦」審批。我們曾開玩笑稱,當前最熱衷計劃經濟的竟是美國,連出口訂單都要審批。
南韓最先遭到了禁運的危害反噬。過去十年,南韓芯片一半以上銷往中國,高峰時達到67%。而芯片出口占南韓出口總額的20%。2020年,南韓芯片巨頭廠商SK海麗仕花費90億美元從英特爾手中盤下了位於大連的工廠。但因配合美國的管制措施,這家工廠一直處於停滯狀態。
三星也遇到了困難。2022年開始,儲存芯片行業進入一場巨大的周期性危機,需求不振,庫存高企,再加之對中國禁運導致的進一步封鎖需求,三星的利潤暴跌97%,SK海麗仕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南韓的兩大巨頭頂不住了,喊話政府速速遊說華盛頓。2023年4月,南韓總統尹錫悅訪美,芯片廠商的利益問題是他與美國總統拜登溝通的眾多話題之一。
遊說終於有了結果,2023年10月9日,美國給予了三星和SK海麗仕無限期豁免,允許它們向中國芯片工廠運送美國裝置。
相比三星和SK海麗仕的囧境,荷蘭的阿斯麥和日本的東京電子卻出現了營收增加。由於荷蘭和日本的禁運標準低於美國,中國廠商紛紛向阿斯麥和東京電子下訂單。據國際半導體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在芯片制造裝置上的支出已經達250億美元,是美國、南韓和台灣地區支出的總和。其中荷蘭的阿斯麥和日本的東京電子獲益最多,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這兩家公司近一半的營收都來自中國。
而另一邊,據統計,自2022年以來,美國的管制措施已經讓美國芯片公司的市值蒸發了1300億美元。
通訊行業專家 項立剛:
美國的制裁,對荷蘭、日本的要求相對寬松,而其本土芯片裝置制造商則受限較多。美國精英層認為對華制裁效果不佳,反而使荷蘭、日本獲利,美國企業受損,他們期望改變這一局面。
Part.
2
去年發生的一件事讓美國政府變得更為警惕。
2023年9月,正值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期間,中國科技巨頭華為釋出了載有7奈米國產芯片的手機Mate60系列。而美國管制的目標一直是將中國芯片制造技術限制在28奈米以下。
此事在全世界引起了大規模輿論關註,美國立即開始對全世界的主要芯片產業鏈和物流運輸進行核查。同時美國令阿斯麥屢次更新對華光刻機禁運名單。
2024年7月,東京電子公司估計,中國目前的芯片產能僅比台積電落後三年,重重制裁下中國科技廠商仍能實作突破,這或許是美國持續對華芯片政策加碼的因素之一。
中關村現代資訊消費套用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 包冉:
中芯國際今年一季度實作盈利,約17億美元,其代工業務全球出貨量躍升至第三。半導體行業周期長,初期往往面臨長達數十年的虧損,但一旦實作盈利及正現金流,前景可觀,就可以躺著過好日子了。中芯國際僅憑中國大陸代工業務,即占全球6.7%市場份額,並實作季度盈利17億美元。
美國加緊了對盟友的遊說。自2024年年中起,美國商務部已經派人到荷蘭、南韓和日本展開一致行動的談判。9月6日,美國的施壓產生了效果,荷蘭政府宣布將擴大對阿斯麥1970i和1980iDUV光刻機的出口授權要求,這樣,荷蘭對光刻機的出口限制規則就與美國對齊了。
9月11日,阿斯麥的執行長表達了對美國的不滿,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主導的限制措施變得越來越出於經濟動機。
9月17日,日本再傳來訊息,盡管害怕遭到中國的反制,但日本已經十分接近與美國達成協定,接受與美國建立互補的出口管制制度。此前荷蘭和日本都試圖抵制住美國的壓力。
同時,南韓也在和美國進行談判賽局,南韓貿易部長鄭仁教表示,如果美國希望南韓遵守針對中國半導體的額外出口限制,就應該提供更多的激勵措施。
中關村現代資訊消費套用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 包冉:
美國政府如果孤註一擲強力要求,它這些盟友沒有敢不聽話的。
荷蘭、日本等國因跟隨美國的制裁步伐,處於與中國更為緊張的地緣政治關系中。阿斯麥與東京電子等大廠商也對本國政府有諸多不滿。
Part.
3
盡管這些芯片聯盟成員各有不情願,但從歷史來看,它們沒法脫離美國的掌控。
通訊行業專家 項立剛:
芯片聯盟成員都沒有那麽積極,因為它們沒有主動的驅動力要去制裁中國,它們都知道經濟會受損,所以肯定不積極,但要頂住美國也比較難。
半導體和半導體技術就誕生在美國。1945年,美國人肖克利首次提出「固態閥門」理論。之後,另外兩個美國人基比爾和諾伊斯嘗試將晶體管和導線放在同一塊半導體材料上,成為積體電路,芯片誕生了。從此美國建立了在芯片行業的絕對話語權。
晶體管發明的訊息最初是透過占領日本的統治者--美國軍事當局傳到日本的。透過從美國獲得技術轉讓,日本迅速起步,甚至一度和美國半導體公司展開市場大戰。現在,日本仍在世界半導體制造以及生產半導體制造裝置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利用半導體在全世界大賺特賺的時候,南韓也早就瞄上了這一新興金塊點。20世紀80年代,美日正因半導體而貿易緊張,南韓趁機而入。美國不僅為南韓的儲存芯片提供了市場,也毫不猶豫地將頂尖的技術轉移到南韓。現在,南韓的三星和SK海麗仕是世界領先的儲存芯片制造商,兩家生產的儲存芯片占全球產量的44%。
而在芯片市場發展的初期,美國公司就意識到了無晶圓廠模式能獲得更大收益。1968年,美國TI公司高管張忠謀到台灣地區選址建廠,為台灣地區引入芯片組裝行業。20年後,經台灣地區經濟部門推動,張忠謀建立了台積電。張忠謀與美國關系深厚,台積電頂尖員工都來自矽谷,客戶大多數是美國設計師。因此從初期,台積電就迅速獲得了成功。如今,台灣地區幾乎生產了全球37%的芯片。
中關村現代資訊消費套用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 包冉:
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它在建廠經驗、生產營運及良品率保障等各方面均穩居世界第一,毋庸置疑。其市值同樣卓越,作為代工廠及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逼近萬億美元,很了不起。
2015年,阿斯麥歷時30年才研發成功的EUV光刻機部署到了世界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廠。到現在,全世界也只有阿斯麥一家能夠生產EUV光刻機。但阿斯麥的EUV光刻機並不完全來自荷蘭,它的關鍵部件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西盟,以及德國的蔡司等公司,而德國公司也依賴美國生產的關鍵裝置。甚至研發光刻機的前期投資也有許多來自美國的英特爾公司。
這四個國家和地區芯片行業的啟蒙和發展所需要的關鍵技術都來自美國,讓他們沒法拒絕美國提出的邀請——共同抵制中國。
Part.
4
2024年9月中旬,據外媒訊息稱,美國近期的一系列遊說動作預示著,白宮希望在十一月總統大選之前出台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其措施的主要內容是「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即如果某種產品是使用美國技術制造的,美國政府就有權阻止其銷售——包括在外國制造的產品。同時,修改後的政策將使美國公司更難從以色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的子公司向中國發貨來規避制裁。
通訊行業專家 項立剛:
簡而言之,美國持續推動科技戰,不斷出台新政策,不僅動員本國企業,還拉攏盟友及非盟友企業共同參與。面對這些政策,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國家都在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要把它繞過去。
中國反制措施一定程度上也威懾了對手。去年7月3日,中國對鎵和鍺兩種金屬的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到今年,這項反制措施的影響越來越大。過去一年裏,鎵和鍺的整體出口量下降了一半,國際價格上漲了一倍。美國公司想要獲得鎵和鍺,也需要中國簽發的授權證。
5月24日,中國大基金三期註冊成立,註資3440億,高於一期987.2億和二期2041.5億的總和,這表明中國政府繼續堅定投資發展國產芯片。8月11日,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訊息,上半年中國國內共生產芯片362億顆,同比增長12.8%,相當於每天生產11.5億顆芯片。中國領先的芯片廠商也在不斷尋求突破,追趕世界前列水平。
中關村現代資訊消費套用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 包冉:
不要懷疑中國工程師在工藝和工程上的奮鬥決心和能力,這一點從中國的航空航天、「兩彈一星」這些歷史上都可以看得出來,那時候條件比現在更艱苦,使用電腦還得排隊,中國的工程師不還是做到了麽。
通訊行業專家 項立剛:
全世界形成一個聯盟,幹掉一個強大的對手,其實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所有聯盟都會各懷鬼胎,分崩離析,都會顧及各自的利益,一個強大的實體只會滾滾向前,不可阻擋。
制片人:宋陽
編導:夏莎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