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輝達危險了,中國AI芯片將改用自主研發芯片!

2024-07-16科技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23年中國的AI產業規模已經高達5,000億元,AI企業的數量超過了4,400家。而展望未來,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位將突破1萬億,到2035年更是有望達到2萬億。這一切聽起來都挺讓人振奮的,不是嗎?

但這麽龐大的產業規模背後,以前幾乎都是靠著輝達的芯片撐起來的。到2023年上半年為止,在中國AI芯片市場上,輝達的份額高達90%。可是問題來了,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讓輝達的芯片采購變得異常困難。我們拿到的,很多都是被一次又一次削弱效能的特供版芯片。

因為這種情況,最近日本的媒體也報道說,中國的一些大型AI企業開始加速轉向使用國產AI芯片,確保自家業務的穩定執行。

那誰能來頂替輝達的位置呢?目前國內不乏挑戰者,比如華為的昇騰AI芯片,就是目前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選擇之一。華為還建立了自己類似於CUDA的生態系,訂單自然也是大幅增加。

緊跟其後的是海光,自2023年秋季起就開始供應新的AI芯片「深算二號」,這也為市場提供了替代輝達的可能。除了華為和海光,還有像莫耳執行緒、避仞這樣的新興企業,都在積極準備,希望能在AI芯片市場上分一杯羹。

說到底,雖然這些企業的產品正在進步,想要真正替代輝達還是有不小的挑戰。首先,輝達可以使用台積電的所有先進工藝,包括頂尖的3nm工藝,而受到制裁的一些國內廠商只能用相對落後的工藝,這在效能上自然有差距。

其次,輝達的CUDA生態系目前幾乎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大多數AI都是基於這個平台訓練的。如果換用其他芯片,需要重新進行大量的編譯工作,這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因為生態系的不同,成功的可能性也未必很高。

盡管如此,國產芯片的路還是要走的。如果我們在AI芯片的國產化上停滯不前,與美國等國家的技術差距就會越拉越大,AI的整體效能也會落後。可以說,國產AI芯片能走多遠,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AI產業的未來。我們真的沒得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