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高通聲明「炮轟」中國手機廠商:不給錢!欲收取超華為4倍專利費

2024-07-22科技

如果你要想做一個手機廠商,制作一部智慧型手機,並沒有簡單的零部件采購、組裝,你還需要看4家公司的「臉色」……

它們是高通、易利信、諾基亞,還有一家是中國的華為,這些公司就是通訊標準必要專利(SEP)專利權人。

SEP既是標準,又是必要專利,它們透過數十年的研發歷史,積累了海量的2G到5G專利,智慧型手機廠商沒有一家能夠繞開。

日前,高通在印度德裏高等法院起訴傳音控股,控告後者侵犯其四項非標準必要專利,並釋出聲明「炮轟」傳音。

媒體向傳音求證,傳音方面表示,「已與高通簽署了5G標準專利授權合約並正在履行該協定。 部份專利權人並未擁有或只擁有少量的專利,但要求按照全球統一的費率,訴求過高的授權費, 並未考慮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其在特定區域或市場無專利或只有少量專利、以及既有判例存在不同區域提供不同費率等因素,我們認為部份專利權人的做法並未完全遵循公平、合理和非歧視原則。」

除此之外,媒體還報道稱,飛利浦、諾基亞同樣要向傳音收取 專利技術費。

沒有企業能逃過高通的「怒火」

高通在聲明中表示,「傳音公司與全球其他頂級手機廠商的普遍做法背道而馳」,換句話說,其他手機廠商基本都交錢了。

而事實上不僅中國手機廠商如此,就連美國本土企業蘋果公司,在面對它時也要低下頭。

2019年4月16日,高通和蘋果宣布一項協定,取消兩家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所有訴訟,和解內容包括 蘋果向高通支付款項

支付的什麽款項?

就是專利費。

雙方達成了為期六年的授權合約,該協定自2019年4月1日起生效,其中包括兩年的延期選擇和多年芯片組供應協定。

這預示著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蘋果會再次向高通支付高昂的專利使用費。當時不僅蘋果向高通發起了對抗,就連蘋果的四大「小弟」也紛紛上陣。

富士康、緯創、和碩、仁寶它們緊隨蘋果的步伐,要求高通退還其從2013年開始過度支付的專利費,總計金額約90億美元。

但……

如今的蘋果依然沒有自己的基頻芯片,與此同時它依然需要向高通支付高昂的專利費。

不是不交錢,而是「太貴」

透過傳音的回應來看,它不是不交錢,而是有兩點它不能接受。

一、收費標準「不標準」。

事實上,這一點蘋果也早就提出了。

當時蘋果營運長(COO)傑夫·威廉斯(Jeff Williams)在出庭時,曾譴責高通按照整機收取專利費的方式非常不合理。

「雖然眾多部件的專利與高通無關,但高通一樣按照5%收取費用。舉例來說,如果按照高通公司的協定,我們在NAND記憶體上投入100美元,他們將得到5美元,即使他們與此無關;如果我們在不銹鋼和鋁外殼等方面多花60美元提升外觀,高通也會相應收取3美元。」

但是高通也有自己的說辭。

當時高通高級副總裁兼專利顧問馬克斯奈德(Mark Snyder)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高通是按照智慧型手機整機的價格來收取專利費,從上世紀90年代初高通啟動技術授權業務以來一直是這樣做的。

「在高通的收費模式中,對於計算專利費的整機價格也做了封頂,封頂的手機售價限定在400美元,整機價格超過400美元的部份,是不收取任何專利費的。」

傳音作為中端制造商,僅在5G專利上就需要向高通支付大約每台裝置售價的2.275%收專利費,而諾基亞每台收3歐元,易利信收2.5美元(低端)或5美元(高端),華為每台最多收2.5美元。根據智慧型手機均價3000元來計算,高通的收費標準大約是華為的4倍多。

二、收費標準過於「標準」。

傳音在回應中還有這麽一段話,「並未考慮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其在特定區域或市場無專利或只有少量專利、以及既有判例存在不同區域提供不同費率等因素」。

傳音被大眾稱為「非洲之王」,它的主要市場在非洲,除此之外還有南亞、東南亞、中東和拉美等70多個新興市場的國家。

傳音認為這些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其他市場存在差異,同時在一些市場並沒專利認可。所以它認為,高通在收取專利費用時不能「一刀切」。

「高通稅」不僅只在智慧型手機市場

高通的專利費,被業界稱為「高通稅」。

前段時間有小夥伴就曾咨詢過類似的問題,為什麽有的手機廠商需要支付高昂的高通專利費,有的企業則不需要。

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在於合作企業用不用它的芯片。

使用高通芯片的企業可支付 較少的專利費 ,使用其他芯片的企業則需支付更高的專利費。而傳音 目前主要使用聯發科的芯片,還有一部份是紫光展銳的芯片。

2017年11月,高通公司披露其未來3GPP 5G NR標準中使用專利發明的框架。高通對每部單模5G手機按照批發價的2.275%收取授權費,對多模5G手機按照批發價的3.25%收取授權費,如果需要同時使用標準專利,那這個比例就會提高到4%和5%。

簡單計算一下,一部售價3000元的5G智慧型手機,需要向高通支付的費用可以達到150元。

廠商不想支付這150元,就需要透過其它商業交易捆綁智慧財產權授權,也就是買它的芯片就能打折扣甚至免費得到專利授權。

在2019年時,高通與華為簽署了一項短期授權協定。當時高通財務長喬治·戴維斯(George Davis)在與分析師就公司財務業績舉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 華為每個季度將向高通支付1.5億美元。

這筆錢,就是專利費。

為什麽同樣是通訊巨頭,華為還要向高通支付專利費呢?

華為為什麽收取的專利費用少?

在華為官網上,有這麽一段話:「截至2023年12月31日,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14萬件。90%以上為發明專利。截至目前,華為是累計獲得中國授權專利最多的企業,當前有效中國專利逾5萬件,在美國累計共獲得2.2萬余件授權專利,在歐洲累計獲得約1.5萬件授權專利。華為連續七年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全球第一。」

這麽多的專利,為什麽還要向高通支付數額不菲的專利費呢?

2019年之前並沒有傳出華為需要向高通支付多少專利費,大抵就是咱們上面分析的原因,就是之前華為大量采購高通的芯片,雙方可能在這一基礎上達成了某種協定。

2019年後,華為向高通交付專利費,主要原因有兩點。

1、高通依然是通訊先行者,在專利數量上雙方可能存在五五開的局面,但在技術原創性上是優於華為的。尤其是在 涉及2/3/4G時代,華為劣勢有點大。

2、華為擁有雙重身份,它是全球領先的ICT(資訊與通訊)基礎設施供應商,同時也在賣終端裝置。

如果不賣智慧型手機,那麽華為向高通支付的專利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雙方大抵會采用交叉專利授權的方式解決問題。

此外,很多人認為華為一年也收取不了多少專利費,這一觀點其實也不正確。

在2023創新和智慧財產權論壇,華為公布了收費標準。

華為對4G和5G手機設定的授權費率上限分別為每台1.5美元和2.5美元;對Wi-Fi 6消費類裝置設定的授權費率為每台0.5美元;對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裝置,華為設定的授權費率是凈售價的1%,每台費率最高不超過0.75美元,而對於透過物聯網增強聯接的裝置,授權費率則為每台0.3–1美元。

去年,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華為公司正在向大約30家中小型日本公司收取使用專利技術的授權費。

除了日本,華為還在向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地區加強收取專利授權費。

相較於其他專利巨頭的收費標準,華為的收費可謂相當合理,日媒報道稱,從只有幾名員工的企業到擁有100多名員工的初創公司都收到了華為的要求,有的費用是每個元件50日元(約合2.52元人民幣)或更少,也有的是整個系統價格的0.1%或更少。

2019年前,外界對於華為收取專利費的訊息知之甚少,主要原因就是在這之前,華為並沒有將其視為一項盈利的業務,包括現在亦如此。

華為是以產品營收為主的公司,在智慧財產權策略上與業界很多產品公司有共同點,有相互專利交叉授權的基礎,使用彼此的專利技術,能為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和客戶,從而繁榮了整個產業鏈。

在2019年6月,任正非曾開玩笑的表示, 「我們太忙了,發展太快了,沒時間收取專利費,當我們不忙的時候,閑下來的時候,即使要專利費,也不會像高通一樣要那麽多。」

他認為,「專利收費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願意再投入研發了,會形成我們的事實壟斷,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

華為目前在包括專利上的戰略依然非常清晰,依然是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當有一天我們走到世界領先的位置時,就可以來合理分配價值鏈了。」

難以逃脫的「高通稅」

很多人一提起高通,就聯想到了智慧型手機,其實高通在各行各業的影響都很大。

7月15日,知名數據分析機構Counterpoint釋出最新研報——【全球汽車NAD模組和芯片預測】,它預測 5G與5G RedCap將在2030年成車聯網主流,芯片和模組迎巨大產業機遇。

在通訊技術方面, 5G RedCap將快速取代4G Cat 4,用於L2 ADAS及以下的聯網車輛;在L3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領域,5G將成為主導技術。

而從產業上來講, 5G在車聯網市場爆發後,5G車載T-Box(Telematics Box,即車聯網通訊盒)作為關鍵的零部件,也將率先迎來需求爆發。

Counterpoint在研報中同時指出, 高通和聯發科將會在全球5G車聯網開發中廣泛受益,其中高通更是會持續引領全球5G車聯網的發展。

結合到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是,你想發展或者想要在輔助駕駛,以及後續的自動駕駛上有所作為,那麽就離不開高通。

事實是這樣嗎?

咱們看一張圖,請從第一名認真到最後。

沒錯……

即便是國產自主品牌的汽車車型,上面也是布滿了高通的驍龍平台,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在電動汽車以及後續的擁有自動駕駛的車輛上面會布滿芯片,自動駕駛車型的芯片會大到3000-4000個芯片,而中國本土能提供的比例不足10%,也就是90%以上的芯片需要進口。

這就是現狀。

傳音與高通最後會不會「和解」?又以何種形式「和解」?

其實不難推測。

在華為等企業沒有完全走在世界前列,擁有分配價值鏈絕對話語權之前,中國企業依然會在各行各業遇到無法逃脫的「高通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