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短波無線電在國內日漸式微的背後因素與前景分析

2024-03-28科技

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家庭電子裝置的激增導致了電磁環境的日益復雜,這對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觀察近年來的趨勢,我們不難發現,短波無線電在國內的使用者數量正呈下降態勢,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

首先,電磁環境的惡化是短波無線電使用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小區內的電力貓、LCD顯視器、電動車充電器等裝置的頻譜泄露問題日益嚴重,導致原本清晰的短波訊號受到幹擾,接收難度大增。在這種情況下,短波通訊的品質大打折扣,使得許多愛好者望而卻步。

其次,短波通訊所面臨的三大難題——環境、天饋、裝置,也讓許多潛在使用者望塵莫及。在城市環境中,底噪訊號高達59+20,使得短波通訊變得困難。即使在深山老林,仍然有很大的底噪。此外,多數人不能自己獨占一戶,城市裏的高房價地價讓體形巨大的短波天線沒辦法架設。即使買了房子,物業也可能不讓在樓頂安裝天線,鄰裏鄰居也擔心放射線問題,會阻止安裝天線。在城市,安裝天線是個大問題。

至於裝置方面,雖然對於一些愛好者來說並不嚴重,但考慮到收入水平,短波裝置的成本相對較高。主流品牌集中在建伍、ICOM和八重洲,國內有個協谷。一台差不多點的二手裝置比如IC725或者FT80C都是一千出頭,對於沒有收入的學生和低收入群體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此外,短波裝置使用技術含量高,遠距離通訊完全靠天吃飯,這要看運氣。相較於UV段一通電就能玩來說,短波電台很多時候都在探索和失敗中度過。

然而,盡管面臨諸多挑戰,短波通訊的魅力依然存在。對於那些熱愛探索、追求挑戰的無線電愛好者來說,短波通訊依然具有獨特的吸重力。事實上,國內的短波使用者並不少,每天開啟電台短波上的人很多,到了周末比賽更是熱鬧。相對於UV段來說,短波的使用者確實較少,但這並不意味著短波通訊沒有市場。

總的來說,短波無線電在國內使用減少的原因主要包括電磁環境惡化、天饋問題、裝置成本較高以及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等。然而,盡管面臨這些挑戰,短波通訊的魅力依然存在,依然有一群愛好者在堅守。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電磁環境意識的提高,短波通訊或許會找到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