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的悲觀,讓拼多多「大超預期」,並且持續高投入、高增長、高營收。
從使用者端來說,拼多多的業績向好,意味著消費正在迅速降級。同期阿裏、京東的營收要麽同比增長個位數,要麽減少,但拼多多遠遠跑贏行業平均。
拼多多的增長,就是從同行嘴裏搶肉吃。因此阿裏、京東不得不開始反擊,淘寶天貓下場做低價,京東也有京喜。
但是拼多多卻十分淡定,去年被稱為是最卷的618,拼多多管理層表示:我們每天都是618。畢竟,在平價消費成為主流的時候,消費者都在選擇平替。主流趨勢和拼多多的調性撞了個滿懷,不自覺成為風口。
從商家端來說,由於拼多多客單價低,充斥著大量中小賣家,因此廣告投放遠低於淘天、京東。也就說,拼多多的貨賣的再多,沒有廣告投放意願的商家環境下,錢未必能流進平台的口袋。
但目前來看,拼多多不僅交易服務收入(傭金)隨著GMV增長了,行銷服務收入(電商廣告)也在高速增長,說明商家打廣告的越來越多了。
此前,因為拼多多的低價調性,打牌們都不願意和9.9元包郵的商品們擠在一起,拼多多的品牌升級之路並不簡單,甚至特斯拉、茅台、汾酒還站在了拼多多的對立面進行對抗。但中腰部品牌並不在意這些,紛紛入駐高流量的拼多多。
大牌雖然能貢獻更多的GMV和廣告收入,但是在拼多多上的真實貨幣化率卻不如中小品牌。因為它們的品牌本身就能收獲流量。但是中小品牌卻需要投放更多對的預算,或者提供最低的價格,才能被推薦。
拼多多流量分配的邏輯很簡單,以單品為邏輯,只要單品的價格夠低,投放夠多,自然就能得到更多的流量扶持。比起淘寶的店鋪積累邏輯,拼多多的戰場更加血腥,每一件商品都要重新進入新一輪的比價和投放。
掌握生死大權的拼多多,狠狠拿捏了平台上的中小賣家。
拼多多勢要將低價進行到底,一邊給平台上受損的店家兜底,一邊將「僅退款進行到底」。
商家為了銷庫存,只能打更多的廣告,或者降價。
所以,拼多多的好日子,是建立在商家的苦日子上的。
或許,從淘天、京東的縫隙中成長的拼多多,有刻在骨子裏的野蠻生長力。
它不僅不斷加固國內市場,而且還在瘋狂開拓海外市場。
低價,永遠有受眾,永遠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