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衛星、聲波、二進制……水下通訊究竟有哪些可能?

2024-07-11科技

摘要: 盡管無線通訊的觸角已經伸向了外太空,但對地球本身的某些區域而言,它又似乎並沒有達到理想的預期值。比如要想在水中獲得和地面、太空中相似的無線通訊效果,難度就很不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盡管目前對無線電通訊的發明人,業界還有所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無線電通訊確實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從之前的車馬郵差到現在的千裏傳音,世界正因此而越來越成為一個小小的村莊。

而且,人類還在不斷地擴充套件著無線通訊的範圍。從開始的只有樓上樓下的距離,到現在的地面與太空的距離,甚至我們還在向宇宙深處發射人類訊號。無線通訊正在成為人類探索宇宙深空的有力工具。

然而,盡管無線通訊的觸角已經伸向了外太空,但對地球本身的某些區域而言,它又似乎並沒有達到理想的預期值。

比如要想在水中獲得和地面、太空中相似的無線通訊效果,難度就很不小。

內建天線的水下通訊「遠古時代」

對人類來說,水下的訊號傳播主要集中在海洋裏。

與空氣相比,水體對雖然也能進行進行訊號傳播,但由於在這個過程中訊號會由於水的阻擋、吸收等作用而變得微弱乃至消失。這就令無線訊號在水中的呈現出傳播速度慢、通訊距離短的特征。

但作為在海底活動最為頻繁的潛艇來說,難道因為無線訊號傳輸太難就要一年半載地保持沈默嗎?至少從資訊價值的角度來說,半年入港更新一次資訊未免黃花菜都涼了。因此,為了應付潛艇的通訊,專家們也是想了很多辦法。

  • 內建天線

  • 既然無線通訊不靠譜,那我給弄根線不就完了嗎?上個世紀的很多潛艇頂部都會安裝幾根天線,在需要向外界傳播資訊的時候上浮潛艇,將天線送到離海面很近或者完全露出海面,然後再完成發報任務。另外,有的潛艇會采用放出來一個漂浮物,利用上面的天線進行短波通訊。

    相信即便是對通訊技術零接觸的朋友也能讀出來:潛艇就是為了出其不意地進行水下打擊,這樣公開暴露出天線或者漂浮物,那不就明擺著給敵人一個活靶子?所以,這招緊急情況下用用可以,如果頻繁地暴露,估計離被擊沈也不遠了。

  • 長波通訊

  • 由於短波的頻率較高,其在水中的衰減也就愈甚。那麽,潛艇在通訊的時候采用長波就成為了比較可行的辦法之一。長波的優勢是其可以深入到水中20公尺左右的深度,而經過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建設,長波的通訊距離可達上千公裏、深度超過百米。這樣對潛艇在通訊時保持安全性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但長波也有長波的問題。要想實作上千公裏的潛艇通訊,對發信設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的長波通訊天線可長達數百米,而美國為了進行超長波通訊,建設了兩個距離超過200公裏的發信基站,天線總長達到了135公裏。這個長波電台的放射線範圍約7000-8000公裏,深度達到110,可以說是相當強悍了。

    那麽,陸地有條件建設這種東西給潛艇發訊號,但要想讓潛艇也這麽做,看起來顯然是不現實的。一邊遊弋一邊拖個幾百米的大尾巴,怎麽想怎麽覺得太滑稽。

    這種聽起來原始而麻煩的水中通訊解決方案,正體現了水下通訊的難度。但技術不能總是原地徘徊,在各種需求不斷提升過程中,水下通訊的方案也越來越多地被提了出來。

    從衛星到二進制:為了更迅捷的水下通訊

    1977年,美國為了應對潛艇通訊問題,提出了以衛星和藍綠雷射為手段的技術方案。

    藍綠光通訊屬於雷射通訊的一種,而海水對這種藍綠波段的可見光吸收是很小的,因此藍綠光在海水中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不僅如此,藍綠光對產生極端天氣的雲層等都有很強的穿透力,再加上光束的方向確定性,其成為了海洋雷射通訊的絕佳載體。

    美國海軍提出的計劃就是,在確定潛艇位置之後,利用衛星向其發送藍綠光,由此建立起潛艇、衛星、指揮中樞三位一體的通訊結構。並且,為了不占用原有的微型資源,其還要向太空中發射專用的藍綠光通訊衛星。然而該計劃在八九十年代興起了一陣之後,漸漸沒有了聲息。或許我們可以將其看做冷戰期間技術比拼的產物,因此隨著冷戰的結束,軍事威脅降低,發射衛星這麽大的動作也就被暫時擱置了。

    雷射之外,傳遞聲訊號也是一項各個國家非常重視的技術,這就是水聲通訊。

    利用聲波傳遞訊號,應對的就是無線訊號在水中傳播不暢的問題。將文字、語音、影像等資訊進行電訊號到聲訊號的處理,然後透過水來傳播到目標上的接收器;接收器在接受到聲訊號之後,進行反向處理,然後得到原始的語音、文字、影像等資料。

    聲訊號的優勢就是其衰減的速度要遠遠小於無線訊號,也就具備了遠端傳播的能力。但問題在於,雖然占據了裏程優勢,聲訊號傳播的速率卻還是值得進一步提升的,比如傳遞的速度太慢。而隨著各國對海洋探測的重視,水聲通訊技術也將成為下一個搶占的技術領先點。

    而最近麻省理工新開發的一項無線系統,則有可能對海洋通訊產生新的積極影響。

    研究人員們利用一個水下聲吶發射裝置向水面發送聲波訊號,在水面的時候產生與二進制數據傳輸的「0和1」相對應的微小振動。再利用一個接收器對這些二進制振動進行資訊解讀,然後就可以達到資訊還原的目的。當然,這個接收器必須要特別敏感,否則發現不了訊號也是白搭。

    這種方法簡單來說就類似於海底裝置在海面上敲了個暗語,然後接收器給分析了出來。那麽,當風平浪靜的時候,接收器或許還能看得出是什麽字;那如果巨浪滔天的話,可能就比較麻煩了。

    事實上,研究人員也正在向這方面努力,將海面波浪的影響降到最低。如果技術成熟的話,其產生的價值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通訊或是未來海洋探測的先行軍

    我們上面的許多水中通訊技術的立足點都是基於潛艇的,由此可見,將來有一天海底通訊能像陸地的無線通訊這樣品質高、速度快、保密性強的話,潛艇將是第一個受益者。但這並不意味著水中通訊技術僅限於潛艇的使用。

    比如以下幾個套用從場景。

  • 黑匣子尋找

  • 黑匣子作為調查分析飛機失事原因的重要記錄,在設計的時候自然也融入了很多技術以方便搜尋。比如匣體被設計為反光材料以便於在陸地尋找,定位信標則主要主要是透過發出超音波來方便探測,而且只能在1600-3000公尺的範圍內被檢測到,其中還會受到海洋障礙物的諸多影響。

    如果在電池用盡之後仍然找不到,可能事故的原因將隨著黑匣子一起永遠埋在海底了。

    如果將通訊技術移植到黑匣子的身上,在其進入海中的時候自動啟動發射訊號的功能,將會大大方便外界探測和接收訊號,從而迅速查明事故原因,盡快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 水下機器人研發

  • 目前,越來越多的海洋勘探、海洋考古任務開始使用水下機器人進行功作業。由於通訊技術的限制,很多情況下只能在機器人出水之後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局限性很大。水中通訊技術的載入可以實作機器人對水底情況的即時反饋,從而對探測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海洋在各國規劃和開發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戰略地位,關於海洋探索的技術也將不斷更新和叠代。又因海洋資源集中在海底,海底通訊技術也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在這種需求與競爭之下,水中通訊也許即將在不遠的未來產生令人期待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