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把最強生物水熊帶到月球上,能否活下來嗎?

2024-03-26科學

2019年,以色列「創世紀號」月球探測器在距成功登月僅一步之遙之際遭遇主發動機故障,最終以流星般的姿態撞向月球表面,宣告登月計劃告終。然而,這場撞擊不僅在月球上留下了一個隕石坑,還帶去了一批特殊的「地球乘客」——水熊。這些生命力頑強的微型生物,是否能在碰撞中幸存,又將對月球產生何種影響,引發了科學界的關註。

「創世紀號」於2019年2月在「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助力下成功升空,歷經近兩個月的星際之旅後進入月球軌域。正當以色列舉國期待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時,意外發生了。探測器在距離月面僅10公裏時,主發動機突發故障,失去有效反推力的「創世紀號」以每秒946公尺的速度疾速撞擊月球。

盡管登月計劃遺憾落幕,科學家們並未沈浸於悲傷太久,轉而聚焦於一個緊迫問題:搭載於「創世紀號」上的水熊是否能在此次撞擊中存活,又是否會因此對月球環境產生影響?對於一些人而言,水熊這一生物或許陌生,但其生命力之頑強,堪稱「外星生物」般的存在。

水熊,身形微小,體長僅約1公釐,與威猛的陸地熊相去甚遠。盡管身軀迷你,水熊卻擁有完整的頭部、四個體節以及完善的神經系統與消化系統。為提高繁殖效率與減少無效器官占用空間,水熊選擇了雌雄同體的形態。更令人稱奇的是,水熊似乎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身體結構,可能僅由大腦與肢節直接構成,這一觀點雖尚未得到證實,但足以描繪出水熊的奇異特性。

水熊的生存能力堪稱自然界的一大奇跡。面對地球上最具破壞力的武器——核彈,其所產生的致命核放射線對大多數生物而言意味著滅頂之災,而對於水熊而言,卻仿佛只是小菜一碟。早在2007年,科學家就發現水熊在直面Gamma射線照射下仍能存活。在真空與放射線的極端環境中,水熊甚至能保持活性長達10天之久,其抗放射線與缺氧生存能力堪稱恐怖。

水熊不僅耐放射線,還具備極強的耐溫性。在千年前的一次流星撞擊地球事件中,75%的陸地生物喪生,而躲藏在火山口的水熊憑借進入休眠模式,成功熬過這場浩劫。水熊同樣能適應極低溫度,即使在零下200攝氏度的嚴寒中仍能存活。此外,其對高壓的承受能力亦令人驚嘆,即使水壓達到馬利安納海溝深度的四倍,水熊依然安然無恙。憑借這些逆天的生存技能,以及能夠在脫水狀態下進入休眠、暫停新陳代謝長達30年的本領,水熊幾乎成為地球上「無法被殺死」的生物之一。

鑒於水熊的強大生存力,當得知「創世紀號」墜毀月球的訊息後,科學家們立即展開研究,旨在確認水熊在撞擊中的生存狀態,以防其在太空射線下前進演化並影響月球環境。為確保實驗準確性,科學家精心照顧水熊,使其處於最佳狀態。實驗結果顯示,當碰撞速度低於900公尺每秒時,水熊雖能存活但活性顯著下降。而「創世紀號」撞擊月球的速度高達946公尺每秒,遠超水熊存活閾值。隨著速度進一步提升至900公尺每秒以上,水熊終不堪重負,被高速撞擊徹底粉碎。

因此,科學家得出結論,這批水熊已全軍覆沒,即使有幸存者,其生存狀態也將嚴重受損,難以在月球上繁衍生息。更何況,月球的極端環境,如完全暴露於太空、缺乏食物資源等,對水熊的生存與繁衍極其不利。盡管水熊不太可能在月球上生存並產生影響,但這次意外事件無疑將地球生物的遺傳物質傳播至月球,開啟了生命在太空擴散的思考。

透過水熊展現出的驚人生命力,科學家期望揭示其抵禦惡劣環境的生物機制,為人類適應太空環境、開展深空探索提供重要參考。盡管水熊可能無法在月球上長期生存,但它們的意外「登月」之旅無疑開啟了一段富有啟示意義的歷史篇章。這些微小生命的堅韌抗爭,使我們對生命潛力與環境適應能力有了更深理解,也讓我們看到了地球生命向太空拓展、開辟新世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