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暗能量:宇宙中的幽靈?

2024-01-31科學

圖1:宇宙的物質組成。其中暗能量占了總組成的約68%。(圖片來源:www.fas37.org)

而這占據宇宙大部份組成的暗能量,卻具有與其他物質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匪夷所思的性質。與暗物質的粒子內容不同,暗能量通常認為是以一種能量狀態的形式存在的。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具有「負壓」的排斥力效應,可以看作「萬有斥力」或「反重力」。正是由於具有這種奇特的性質,暗能量從被提出便爭議不斷,如宇宙幽靈一般在物理和天文學中遊蕩。

從理論上說,暗能量理論的提出可以一直追溯到艾爾伯特·愛因史坦。宇宙學常數Λ,目前暗能量最主要的候選者之一,就是愛因史坦於1917年為了平衡重力場方程式來得到一個當時人們普遍接受的「穩態」宇宙而提出的。但隨後的研究發現,此常數的加入並無法使宇宙保持「穩定」,而是在微小的擾動下便會加速膨脹或收縮。特別是1929年艾德溫·哈伯首次觀測到了宇宙膨脹現象,更是確認了宇宙的「非穩態」內容。愛因史坦得知此觀測結果後後悔非常,將宇宙學常數稱為自己「最大的錯誤」(biggest blunder)。

圖2:宇宙膨脹歷史示意圖。觀測表明,宇宙晚期開始逐漸加速膨脹。(圖片來源:www.cantorsparadise.com/)

然而富有戲劇性的是,愛因史坦的這一「最大的錯誤」卻是目前對絕大多數宇宙學觀測結果最簡單也是最為相符的解釋!

雖然暗能量占據宇宙大多數能量組份,但由於充斥整個宇宙,其密度極低(約為十的負三十次方g/cm),比常溫常壓的空氣密度低了一千億億億倍!在如此低密度的情況下,在實驗室中探測和研究暗能量的性質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目前對暗能量的探測主要集中在大天區大樣本的宇宙學觀測中,即希望透過大規模統計在極大尺度和極多樣本中嘗試探測暗能量的性質。

早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人們透過星系團、球狀星團等觀測,並結合暴漲理論,已經開始意識到宇宙中的一般物質組成可能只占宇宙總品質的一小部份,並間接推斷出宇宙中應該存在著一種占據很大組份的具有「斥力」的能量,即暗能量。在1998和1999年,美國的兩支觀測團隊,即索爾·珀爾馬特團隊和亞當·裏斯團隊,分別利用觀測的Ia型超新星(SN Ia)數據,較為精確的測量了宇宙不同紅移處的距離,發現宇宙目前正處於加速膨脹階段!

圖3: Ia型超新星示意圖。白矮星透過吸收伴星物質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而猛烈爆發,形成SN Ia。SN Ia爆發時光度比較一致,可以作為「標準燭光」來測定距離。(圖片來源:ESA)

這被認為是暗能量存在的一大直接證據。這是由於除了暗能量外,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計算,宇宙中的其它物質或能量在宇宙學尺度上都將被重力所主導,即會由於重力作用而相互吸引。在此情況下,宇宙只能減速膨脹(或加速收縮),絕不可能出現加速膨脹的情況——除非有某種「斥力」存在!

在進一步的宇宙學觀測中,透過目前多種宇宙學觀測手段和探針,如宇宙微波背景放射線(CMB)、重子聲波振蕩(BAO)、弱重力透鏡等,發現暗能量的能量密度隨時間並沒有顯著的變化。也就是說隨著宇宙的膨脹,暗能量並不會像一般物質那樣會因為體積的增加而被「稀釋」,而是保持「濃度」不變。

這種「無中生有」的奇特現象並不代表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根據廣義相對論,物質的壓力也是一種「能量」(即能動張量的一部份)。只要暗能量的壓力p為負,且絕對值與能量密度r正好相等(即狀態方程式w=p/rc2等於-1,c為光速),就可以允許此現象的存在。而這正是宇宙學常數的性質。

宇宙學常數一個最直觀的物理對應就是「真空能」或「零點能」。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為真空能或零點能與宇宙學常數一樣,在空間中是均勻分布且能量密度不隨時間變化的。真空能的效應可以在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等實驗中被觀測到,已被物理學家們廣泛接受。從邏輯上來說,隨著宇宙的膨脹,真空在不斷增加,而真空能的能量密度不變,因而宇宙中的真空能也在相應的不斷增加。這與觀測的暗能量性質是一致的。

圖4: 真空「量子海」示意圖。(圖片來源:NASA/CXC/M.WEISS)

然而,宇宙學常數當前存在著理論上的巨大挑戰。根據目前觀測,宇宙學常數的能量密度不會超過十的負九次方焦耳每立方米。而根據量子力學的估計,真空能的理論值應該高於十的一百一十三次方焦耳每立方米,即觀測值比理論值小了至少122個數量級!如此巨大的差異讓人們不禁懷疑是目前的量子力學理論錯的太過離譜,還是暗能量其實並不是宇宙學常數或真空能。

因此,另一種主要的暗能量理論也被提出,即純量場暗能量。純量場暗能量理論的基本想法是引入一個與物質場最小耦合的可以隨時間演化的純量場,以及描述這個純量場的勢,並以此來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與此類似的思想在關於宇宙早期的暴漲理論中就提出過,但驅動暴漲的純量場與後期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純量場之間的關系,目前從理論上來說還並不明確。

與宇宙學常數或真空能不同,純量場暗能量是可以隨時間演化的,在空間上的分布也可以不均勻,並且根據其動能項和勢能項的相對大小,可以表現為不同強度的「吸重力」或「排斥力」。因此相對於宇宙學常數,在理論上多了一些「自由度」,可以避免宇宙學常數中的「精細調節問題」和「巧合性問題」等問題。

在純量場暗能量模型中,精質暗能量(Quintessence)、幽靈暗能量(Phantom)以及精靈暗能量(Quintom)等均是被廣泛討論的純量場暗能量模型。這些模型基本是按照狀態方程式w>-1,w<-1以及w跨越-1來分類的。

圖5: 不同暗能量對宇宙結局的影響。如果暗能量為宇宙學常數,則宇宙會持續加速膨脹;如果是幽靈暗能量(Phantom),則宇宙會在「瘋狂」加速膨脹中導致「大撕裂」(big rip);如果暗能量能量密度在未來某刻開始顯著下降,則可能會導致宇宙走向「大塌縮」(big crunch)。(圖片來源:NASA/GSFC)

其中,最為不可思議或「瘋狂」的可能要屬幽靈暗能量。在此模型中,狀態方程式w始終小於-1。意味著暗能量的能量密度既不會像宇宙學常數那樣保持不變,也不會像精質暗能量那樣漸漸減少,而是將隨著宇宙的膨脹而不斷急劇增加,從而又進一步的推動宇宙膨脹!這種「正反饋」機制最終會導致在有限的時間內宇宙的膨脹速度趨近於無窮大(由於是空間膨脹,因此並不與相對論沖突),即導致宇宙的「大撕裂」(big rip)。屆時宇宙中的星系、恒星甚至分子、原子以及亞原子粒子最終都將被撕裂開來而不復存在,最後宇宙將會由於這一「幽靈」處於一種難以理解的「瘋狂」膨脹狀態!

當然,除了純量場暗能量還有許多暗能量模型被提出。例如透過動能項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k質(K-essence)、品質為虛數速度始終超過光速的快子(tachyon)、既可以作為暗物質又可作為暗能量的恰普雷金瓦斯(Chaplygin gas)、以及受到量子重力理論啟發而提出的全像暗能量(holographic dark energy)等等。

透過以上討論,我們可以了解暗能量在解釋宇宙加速膨脹、大尺度結構演化等方面無疑是成功的,但其作為一種新的能量形式也受到了理論上的挑戰。目前仍然沒有一種令人信服的物理理論可以完全的解釋暗能量的起源和本質。

從另一方面來說,引起宇宙加速膨脹的並不一定是一種額外的物質或能量,也有可能是由於在星系或宇宙這樣大尺度下,重力與我們目前基於太陽系或之下尺度測量的性質是不近相同的。正是由於這種不同,使之有可能在大尺度上產生與廣義相對論有所差異的結果,甚至是引起宇宙的加速膨脹。基於這種可能性,對目前廣義相對論的修改,即修改重力理論,原則上來說也是一種對宇宙加速膨脹的可能解釋。

圖6: 主要的修改重力各理論分類示意圖。(圖片來源:Shankaranarayanan & Johnson, 2022, General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 54, 44)

目前的修改重力理論主要是針對修改廣義相對論來進行的,如透過引入額外的場與度規張量相耦合,此場可以是純量場、向量場和張量場;或者假設一些基本的定律和認識可以被打破,如引入額外維度、破壞勞侖茲不變性、引入「非局域性」等;還可以假設重力子具有靜品質,而非自旋為2的無靜品質粒子等等。

當然,不同修改重力理論所產生的現象和效應都不盡相同,與暗能量理論的預言也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的。因此,更需要未來的地面及空間望遠鏡來精確測量不同現象和效應,來準確區分不同的理論模型,並高精度的檢驗廣義相對論。未來的下一代宇宙學巡天觀測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進行中,包括空間的歐幾裏得望遠鏡(Euclid)、羅曼望遠鏡(RST)、中國的巡天空間望遠鏡(CSST)、以及地面的魯賓天文台(LSST)等等。

暗能量是否存在?其本質是什麽?相信依靠未來強大的觀測能力和多種探測手段,一定能夠揭開暗能量這一宇宙幽靈的神秘面紗。

參考文獻

[1]Eisenstein, D. J. et al., 2005, ApJ, 633, 560-574

[2]Gong, Y. et al., 2019, ApJ, 883, 203

[3]Percival, W. J. et al., 2007, MNRAS, 381, 1053-1066

[4]Perlmutter S. et al., 1999, ApJ, 517, 565

[5]Phillips, M. M., 1993, ApJ, 413, L105-L108

[6]Planck Collaboration, 2020a, A&A 641, A6

[7]Planck Collaboration, 2020b, A&A 641, A8

[8]Riess, A. G. et al., 1998, ApJ, 116, 1009-1038

[9]Riess, A. G. et al., 2004, ApJ, 607, 665

作者:翡翠黃瓜 愛吃薯片,經常被電

主編:陳學雷

審查:何嘉

稽核:田斌

審批:陸燁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編輯:S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