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雅安? 這裏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接合過渡地帶,是山河輝映的大地,是天府之肺,是熊貓的故鄉,是茶葉的源頭,是動植物基因庫,是宜居的城、滋潤的雨……是民族地緣走廊、是茶馬古道原點。北緯30度線與「胡煥庸線」在雅安交會,這裏還是四川版圖的「幾何中心」…… 雅安是多元的、融合的、變化的、色彩繽紛的。 【中國國家地理】特約作者、地質專家李忠東在雅安出生、長大,本文中,他梳理雅安那穿越時間、空間的自然肌理和人文脈絡,以宏闊又細膩的筆觸,向我們講述 雅安故事 。
山 水 轉 承 多重地理因素匯集雅安
開啟衛星影像圖,我們發現雅安所處的位置頗為特殊:這裏處於中國最高一級地貌單元青藏高原與第二級地貌單元四川盆地的 陡跌轉換地段 。
它的西邊和北面,屬於青藏高原橫斷山東部的邛崍山脈,山勢遼闊、群山環峙、雪峰簇擁,青衣江縱貫其間。它的南面是橫斷山的另一條山脈,大雪山的南延部份。大相嶺、小相嶺南北相間,大渡河如巨斧將山體劈開,向東進入四川盆地。而東部,則是四川盆地西緣的中低山丘陵區,發育台狀丘陵和淺丘平壩,其間山地起伏、谷盆相嵌、茶壟縱橫。
▲ 牛背山海拔 3666 米,四周沒有遮擋,視野開闊,可以一眼望盡蜀中名山。初夏時節,牛背山上熱烈的高山杜鵑競相綻放,映著遠方黛色群山和浮動雲海,可謂一大勝景。攝影 / 楊菲
「邊緣」與「過渡」是雅安自然地理的兩個關鍵詞。 這裏既是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又是四川盆地的西部邊緣,自然又是這兩種地貌的過渡帶;這裏既是漢民族文化向西延伸的邊緣,又是藏彜文化向東拓展的邊緣,自然又是多種文化交匯融合的區域;
▲ 一角雲窩是雅安 攝影 / 王江
這裏既是現代中心城市和原始自然生態區邊緣,又是它們之間的接合過渡地帶;這裏既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茶馬古道的起點,又是這些古道的終點,茶、絹從這裏出發,西域和南亞的奇貨在這裏交匯。
▲天全縣巖峰村,層層疊疊的稻田渲染出唯美的畫卷。攝影/柯尊軍
假如我們要為四川的版圖尋找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必須是四川主要山脈的交會之地,主要地貌單元的轉承過渡之域;它的位置必須不偏不倚、不東不西、不南不北,並且這裏還應當是多民族、多種文化的交匯與融合之處,必須兼具著西部的豪邁粗糲、東部的厚重深沈,這個地方,非雅安莫屬。實際上,假若我們把四川版圖的南和北、西北和東南、西南和東北極做連線,我們便發現這三條線在四川版圖的中央形成一個三角區, 這個三角區正好是雅安所在 。
▲ 青衣江流域的碧峰峽景區,青峰對峙,景色秀雅,飛瀑如白練淩空下瀉。攝影/羅映雪
▲大渡河流域的石棉縣田灣河風景區,位於貢嘎南坡,擁有從副熱帶常綠闊葉林至永久冰雪的豐富自然帶景觀。攝影/黃剛
地貌型別復雜多樣,地形起伏多變。 多山地,多峽谷,縱橫江湖,快意山水。 青衣江、大渡河在此分水,然後各自向東,日夜奔流,於樂山大佛腳下相匯於岷江。漢文化在這裏發展、演進,然後越過山水阻隔,沿著南方絲綢之路遠播南亞。多民族的南北遷徙、東部和西部文化的融合也同樣發生在這裏。
古 道 崎 嶇 為突破屏障千年來上下求索
明代大才子楊升庵是雅安的知音。他形容雅安「天設地生,勝似蓬壺仙境」,並且還發出「 吾平生奇見,無出於四川雅州 」的贊嘆。雅安90%以上為山地,平壩僅占6%。山脈總體屬邛崍山脈和大雪山脈,最高點為西南緣的神仙梁子,主峰海拔5793公尺,最低點在草壩青衣江出境處,海拔515.97公尺,之間高差居然在5000公尺以上,地勢之「坎坷」可見一斑。
▲ S432 寶康線,以風景壯美、崎嶇挑戰而著稱。被稱為川西的「獨庫公路 」,是越野玩家之路。攝影 / 黃榮忠
由於地質結構復雜,地貌懸殊多樣,峽谷密集深邃,雅安,尤其是雅安西部實際成為四川盆地西緣的巨大屏障。縱觀雅安重要文化地理的形成, 無不基於對這個屏障的突圍和抗爭 。大相嶺、夾金山、二郎山、大渡河恐怕就是天府之國邁向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第一道屏障。
▲雅西高速幹海子特大橋。橋面透過半掩埋在山體中的雙螺旋結構、兩組三百六十度的盤旋進行爬升,從而降低了路面坡度。這種巧妙的設計,克服了橫斷山區落差大的困難,路線蜿蜒,極具視覺張力。攝影 ∕ 黃剛
雅安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旄牛道、靈關道、蜀身毒道、陽江山道、始陽道、南絲古道,以及後來的茶馬古道,無不如此。著名的 何君閣道碑「蜀郡大守平陵何君,遣掾臨邛舒鮪,將徒治道,造尊楗閣」 ,記載的正是南絲之路上的一次修路歷程。
▲ 【何君閣道碑】, 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東漢摩崖石刻 ,位於雅安市滎經縣滎河南岸陡崖峭壁上。
就算是到了近現代,要想突破這個屏障也實屬不易。抗戰時期修建的 樂西公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修建的 川藏公路——「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國道 、三線建設時期修建的 成昆鐵路 都曾在這裏付出極大代價。
▲樂西公路是抗戰時期國內最艱巨的公路工程。上圖為樂西公路上著名的險段 ——巖窩溝。攝影 ∕ 羅慶祝
▲雅西高速被稱作「 逆天工程 」。全長 240 公裏的高速公路每向前延伸一公裏,平均海拔高程就將上升 7.5 米。圖為雅西高速大相嶺橋群,平滑的橋面,穿雲過霧,宛若天路 。攝影 / 王江
正因為此,這裏也孕育了無數的英雄悲歌。在歷史上,石達開和中央紅軍都曾經陳兵大渡河的安順場,不能不面對「渡則活,不渡則亡」的困局。結果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紅軍搶渡而過。相隔72年的兩次遭遇,困境相似,卻一敗一勝,結果迥然。
▲夾金山主峰海拔4930公尺,是青衣江的發源地,更是長征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蜿蜒的路,是生機和命運之路。攝影 ∕ 楊濤
「兩 江」 分 南 北 大渡河與青衣江演繹多元風貌
構成雅安的河流主要為北部的青衣江和南部的大渡河,它們以大相嶺為分水嶺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大水系。青衣江縱貫雅安北部,對雅安地脈文化的形成影響深遠。大渡河由北向南於石棉縣流入雅安境內,以磅礴之勢向東切開大相嶺,留下一條長達26公裏的曠世大峽谷,由於其連續完整的峽谷長度和險峻壯麗程度世所罕見。 大渡河大峽谷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峽谷」之一 。
▲ 大渡河大峽谷為典型的嶂谷和隘谷,谷坡直立、谷地深窄。攝影 /李依凡
雅安的這兩條江河,青衣江溫婉柔情,像長江;而大渡河,激情澎湃,若黃河。 兩條河以大相嶺為界,各自奔流,形成截然不同的兩個文化體系,這一點也與黃河和長江流域的文化差異極為相似。
▲ 大渡河流域,晴空麗日 攝影 / 冉闖
大渡河在歷史上就是北方部族向南遷徙的通道。生活在青海等地的「古羌人」「西羌人」在戰爭中不斷南遷,逐漸與峽谷中原住民融合,形成新的族群,同時也形成一條特殊的民族走廊,這便是著名的「 藏彜走廊 」。大渡河在雅安境內的石棉突然向東切開大相嶺,然後橫向連通岷江和成都平原,實作了西南夷地多部族文化與古蜀文明、華夏文化的對接,扮演了東西部文化融合第一大通道的重要角色。
▲青衣江流域,煙雨蒙蒙 攝影/李依凡
青衣江文化區,以漢文化最值得說道。青衣江流域是漢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目前雅安共出土漢代石獸13具,占全國總數的一半以上, 是漢朝石獸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地方 。作為古中國獨有的建築形式,漢闕既是古建築珍品,又是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這種建築在全國留存不多,但雅安就有 高頤闕 和 樊敏闕 兩座。
▲高頤闕前的大型圓雕石獸,造型粗獷拙樸,威猛凜然。在這片漢夷交界之地,演繹出了別樣的中原氣象。
有趣的是,大渡河流域和青衣江流域以 大相嶺 為界,自然地理則完全不同,仿佛相隔甚遠的兩個世界。大相嶺以南,沿大渡河海拔1500公尺以下,由於橫向「V」形氣流下沈,氣流壓縮升溫產生焚風作用,明顯具有幹熱河谷的特點。受此影響,富林、九襄等谷地,氣溫偏高,降雨偏少,日照長、蒸發量大,植被型別具有明顯的「熱」特征,成為遠近聞名的 「花果之鄉」「花椒之鄉」 。
▲大渡河流域的水果似乎都散發著陽光的味道,黃果柑、櫻桃、蘋果、梨、桃、枇杷等果香四溢。攝影/黃剛
而大相嶺以北,則氣候濕潤、多雨、多雲霧,有天漏之稱,成為生態環境最好、生物多樣性最突出的區域,以及品質最好的茶葉產地。
▲雅安有著5277公尺的海拔高差。高處,攀上高山夷平面,看盡雪峰聳峙,天高地闊;低處,漫步河谷丘陵,彌望田園蘢翠,舒緩悠然。上圖攝影 ∕ 袁明 下圖攝影 ∕ 周誌堅
▲ 綠尾虹雉,中國特有雉類,棲息於海拔3000-5000公尺的高山草甸、灌叢和裸巖地帶。渾身色彩如錦緞般斑斕,透射著冷艷的氣質,被稱「蜀山彩虹 」「九色鳥 」。攝影 / 張華。
華 西 雨 屏 煙雨旖旎,滋潤「天府之肺」
在自然科學界,「 華西雨屏 」 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概念,綜合資料和文獻,華西雨屏主要位於四川盆地的西緣,北起綿陽市平武縣,南至涼山彜族自治州雷波縣。這一區域因青藏高原的阻擋,西部、西北部幹燥氣流不易入侵,而利於截迎東南暖濕氣流, 從而成為中國內陸地區降雨最豐沛的區域 。
▲ 四壁江山推水墨,一城煙雨上樓台。中國人摯愛的水墨風景,就是來自這般的自然畫卷。清雅若斯,雅安,實至名歸。攝影 ∕ 周誌堅
雅安是華西雨屏的中心區域,有 「雨城」 之稱。年降雨日數多達263.5天,年降雨量達1700公釐。雨,多為細雨, 隨風潛入夜 ,千絲萬縷。走進雨城,五顏六色的雨傘花一般綻放在濕漉漉的街道,讓你感覺似在夢裏。
▲ 林深飛鳥過一群紅嘴鷗和棕頭鷗無聲飛過,白色羽毛在綠色林木的背景下分外清晰,宛若劃破青山黛色的白雲,宛若飄飄仙子。攝影/劉安
豐沛的雨水給雅安帶來了諸多變化,可以說這是雅安人文地理形成的關鍵。在代表雅安傳統特色的 雅雨、雅魚、雅女這「三雅」 中,雅雨是其他「兩雅」的基礎。因為多雨而濕潤形成的良好生態,讓對水質、水溫、溶氧要求極高的雅魚(又稱丙穴魚、嘉魚),才能得以在周公河、青衣江中生長。而雨城濕潤氣候的天然保濕加上多民族血統交融的基因,這才有了雅女的窈窕身材和白皙皮膚。
▲ 雅魚入菜歷史悠久,從西漢文學家揚雄的「嘉魚出於丙穴,良木攢於褒谷 」,唐代詩人杜甫的 「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 」,到宋代陸遊「玉食峨眉栮,金齏丙穴魚 」,雅魚之美,可見一斑。
▲ 珙桐花開,白鴿漫天舞滎經有世界最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林30萬畝,面積之大、株數之多、密度之高世界罕見。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珙桐的賞花期,遠遠望去好似許多白鴿暫棲樹端,展翅欲飛。攝影 / 謝應暉
氣候也是雅安山地生態系形成的關鍵,這裏不但自然風景優美,還孕育了豐富的植被型別和動植物族群,棲息著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動物,擁有珙桐、連香樹等瀕危植物,被稱為 「天府之肺」 與 「動植物基因庫」 ,還是生物學界重要的動植物模式標本誕生地。
✦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
▲大熊貓和它的朋友們超過96%的大熊貓棲息地與中國森林特有物種的分布中心相重疊。這就意味著,對任意一片大熊貓棲息地進行保護,都能庇佑許多中國特有但不為公眾熟知的物種。圖為雅安山水之間的部份珍稀野生動物:大熊貓、川金絲猴、小熊貓和羚牛。攝影 / 薛康 何曉安 張華 等
✦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
▲ 雅安的美好植物在林下、在石縫中、在溪畔,不知還有多少隱秘的美好待人發現。圖為滎經彭梭娜花、寶興翠雀花、夾金山綠絨蒿和天全彭梭娜花。攝影 / 宋心強 何曉安 等 。
✦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
▲ 生活在北緯30°上珍奇的自然生靈雅安山野之間,多種多樣的自然精靈自由生長,是新物種的重要發現地。上圖分別為大衛兩棲甲、寶興樹蛙、象鼻蟲和藍鳳蝶。攝影 供圖/楊鏵 蜂桶寨自然保育區管理局
茶 香 氤 氳 自然凈化,清芬沁潤人間
氣候賜給雅安最大的禮物還有茶葉 。青衣江流域氣候溫潤,海拔適中,四季雨霧縹緲,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
▲蒙頂山從海拔80—1000公尺左右的中山地帶,由西向東開辟出片片茶園,堆青疊翠、綠浪翻湧、蒼翠宜人、蔚為壯觀。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早在西漢,吳理真便開始在蒙頂山上馴化栽種野生茶樹。唐宋時期,蒙山茶盛極一時,堪稱茶中精品。唐玄宗時蒙山茶被列為貢品,並且為歷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專用之物,這樣的榮耀一直沿襲到1100多年後的清代。
▲清晨,位於蒙頂山東北麓的名山區萬古鄉紅草村,薄霧浮動,金色晨光已經如水般傾瀉到大地上,為修剪整齊的茶樹鑲上了金邊。這一行行低矮的茶樹縱橫交錯,一棵棵高大的桂花樹散落在茶園之中,相互輝映,構成了復雜而唯美的曲線組合,如同大地上的精心布置的裝置藝術。攝影 / 袁明
不僅如此,這裏還是歷代茶馬互市中茶葉的主要來源地。北宋中期僅甘肅熙河一路(今臨洮)交易的名山茶 ,便占其總量的一半,所謂「 熙河茶數四萬馱,名山茶占半 」。名山茶不但產量大,而且品質優,是藏族同胞最愛的茶中珍品。
▲ 圖為蒙頂派茶道「龍行十八式」,傳說為宋代高僧禪惠大師在蒙頂山修行時所創,融茶道、武術、舞蹈、禪學、易理為一體。攝影 / 袁明
在明朝之前,以茶易馬的商貿古道主要以雅安為起點,向北沿松茂古道至西北的甘肅臨洮一帶,然後向西至西藏、印度。明朝時期,茶葉的流轉方向開始發生變化。南路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正如明太祖朱元璋在派遣駙馬都尉謝達往諭蜀王朱椿所言:「秦、蜀之茶,自碉門(今四川天全)、黎、雅抵朵甘思、烏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裏。」從此之後,我們今天看到主要沿川藏線的茶馬古道才逐漸形成。
▲ 蜀茶總入諸蕃市,胡馬常從萬裏來。千年茶馬古道,以路途充滿驚險與艱難蒙上了神秘色彩。圖為茶馬古道川藏線上的驛站——天全縣甘溪坡,這段在二郎山峰嶺間鬥折蛇行、在天全河崖岸邊臨淵攀緣的險峻山道,是真實歷史的一段遺存。攝影 / 天毅
如今,這裏的農民仍以種茶、制茶、販茶為主要謀生手段。據統計,僅名山區就有98% 的村產茶 ,89%的農戶種茶,農村人均擁有茶園面積居全國第一。2023年,雅安的茶葉產量更是達到驚人的11萬余噸。茶鄉,的確名副其實。
回望雅安,山嶺縱橫、絲雨晴柔,一幅幅山水圖景、人文畫卷徐徐展開。只有走近去感受、體驗、覺察,你才會發現,什麽是雅安。
▲ 光影流動 風華漫卷大地初醒,乳白色薄霧如輕紗浮動,林木和茶園在起伏的丘陵間伸展開去,綠意盎然、暗香浮動。晨光從雲層間灑落,畫出一條條金色的線條,在起伏的林木、茶園之間形成了朦朧、奇妙、唯美的光影。此刻的大地,如夢如幻,如歌如訴,風雅之姿,溢於畫外。攝影 / 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