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回顧德國「最想留」的女科學家,放棄高薪選擇回國效力

2024-03-26科學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在【天下無賊】這部影片中,有一句台詞十分經典,可能很多人還記得,那就是「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麽?人才」。毫無疑問,人才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非常重要的資源,讓每個國家競相爭奪。美國當年能夠要早早地研制出原子彈,少不了德國科學家的幫助。如果希特勒沒有迫害這些科學家,而是納為己用,恐怕二戰的勝利的天平會向德國傾斜幾分。而隨著蘇聯的解體,世界新格局開始形成,世界的沖突點變得很少。對於人才,國家的某些太過野蠻的手段就不能再用了,轉而開始以利誘之,比如給予國籍,給予實驗室,給予特權等等。這場沒有炮彈的人才爭奪戰可謂是充滿了火藥味。而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位中國的人才,她就是 莊曉瑩

在中國,每年人們都會十分關註高考,尤其是各省的狀元,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莊曉瑩並沒有在高考上表現得一鳴驚人,而是在大學之後才開始嶄露頭角。 在2015年,莊曉瑩憑借著自己得研究成果,獲得了德國大獎,而且獎金高達165萬歐元的資助 。165萬歐元,這可能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但是金錢沒有迷住莊曉瑩的雙眼。她十分清楚地知道中國需要她,祖國需要她,而她也放棄了德國的高薪,留在了中國,為中國的科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上海可謂是日新月異,很多大樓和建築都是在那些時候建起來的,當時的莊曉瑩正在學校裏念中學。面對著上海快速的變化和發展,莊曉瑩也暗暗下定決心,努力學習為自己心目中的目標而奮鬥。那這個目標是什麽呢?她的目標是在未來,自己成長的同時,也能夠給自己的家鄉帶來成長。 在高考填報誌願時,盡管家人反對,但是莊曉瑩還是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之後進入同濟大學學習。

眾所周知,有一些專業具有隱形的性別優勢,而土木工程專業就在其中。可以說這個專業大部份都是男性,女性很少會選擇土木工程,一方面是因為未來的工作性質,另一方面是就業方面可能存在性別歧視,但是莊曉瑩不怕。也正是她這種勇往直前的決心,讓她在面對迷茫和困難時沒有退縮,也讓她找到了她未來的研究領域。當然,莊曉瑩的成功也離不開導師的幫助。

在碩士階段,莊曉瑩一度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她認為在工程設計方面礙於現實和前人的研究,已經沒有多大的科研潛力了,但是她的導師朱合華並不認同這種說法。 她的導師來到莊曉瑩的身邊,為她擦亮了雙眼,讓她看到更深更遠的景色——將數學中的方法套用到工程材料穩定性分析領域。 這為她之後的研究奠定了基調。

碩士畢業後,莊曉瑩獲得了英國的全額獎學金,前往英國深造 。在攻讀博士階段,她的論文引起了不小的影響,獲得多項大獎和提名。 在2010年,莊曉瑩完成了她的博士後研究,之後回到中國,成為同濟大學的老師 。莊曉瑩一邊在為學生傳道授業,另一邊她也沒有停下自己的研究。莊曉瑩的授課十分有特點,她講究全英授課,認為出色的英語能力能夠讓學生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遠。而且她還邀請國外的有關專家前來授課,為學生提供一種國際化的視野。

在自己的科研方面,莊曉瑩圍繞奈米復合材料在工程領域的套用問題進行展開,並且運用數學和力學的知識,透過電腦對套用方案進行最佳化 。而她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正是由於她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 在2015年,莊曉瑩獲得了德國的 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 ,該獎金高達165萬歐元。她是獲得該獎項的第七位華人,也是第一位工程領域的獲獎者。

得獎之後,德國方面向莊曉瑩發出了邀請,希望她能夠留在德國,並會為她提供完善的實驗室和科研人員,但是她拒絕了,同時也代表自己放棄了高新。不過 她選擇了和德國合作,一起進行相關研究 。中國需要更多像莊曉瑩這樣既能走向世界又熱愛祖國的人才。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相對的,人才也應該更多。中國應該重視如何讓更多的人才留在中國,為中國的發展做貢獻。同時,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在科研方面不能只要求更多的數量,也應該向更高的品質看齊,增強國家的核心科技競爭力,這樣才能實作科技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