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女),四川劍閣人,西南大學教授,魚類專家
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魚類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份,對於維持生態平衡和保障人類食物安全至關重要。而致力於探索魚類「基因密碼」,保護和改良魚類品種的科學家們,則像守護水中精靈的幕後英雄,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西南大學水產學院的葉華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在魚類遺傳育種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
葉華教授,四川劍閣人,現任西南大學水產學院教授,長期從事魚類遺傳育種、種質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她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為中國魚類產業的永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葉華教授的學術之路始於四川農業大學。1999年至2003年,她在這裏完成了水產養殖專業的本科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專業基礎。隨後,她繼續在四川農業大學深造,於2007年獲得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碩士學位。 為了進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她前往湖南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10年獲得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博士學位。 2016年,她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系進行存取學習,汲取國際先進的科研理念和技術。
博士畢業後,葉華教授加入西南大學水產學院,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並於2020年晉升為教授。在教學方面,她承擔了本科生【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學】、【水產生物技術概論】、【分子生物學】等課程,以及研究生【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漁業案例分析與研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為培養新一代水產人才傾註心血。
葉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水產動物種質資源保護及族群遺傳學研究、水產動物分子、細胞遺傳學與基因組學研究以及水產動物主要經濟性狀遺傳解析與分子育種。她主持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計畫,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計畫「齊口裂腹魚保護遺傳學研究」、重慶市自然基金計畫「長江上遊齊口裂腹魚族群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變化研究」、廣西科技重大專項「廣西‘雙百’稻蝦生態養殖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示範」課題、四川省科技專項「‘江口青鱅’繁育與規模養殖配套技術產業化示範」等。此外,她還參與了多項國家級計畫和橫向計畫的研究工作。
在科研計畫的支持下,葉華教授帶領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他們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齊口裂腹魚、長吻鮠、大黃魚等重要經濟魚類的遺傳多樣性、族群結構、遺傳標記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為這些魚類的種質資源保護和遺傳改良提供了科學依據。 例如,他們開發了與齊口裂腹魚細菌性敗血癥和生長速度相關的SNP標記,並獲得了相關專利授權,為齊口裂腹魚的抗病育種和生長效能改良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葉華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體現在科研計畫和專利上,還以學術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 例如,他們在【漁業科學進展】、【中國水產科學】、【水生生物學報】、【水產學報】等期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對長吻鮠形態性狀與體品質的關系、齊口裂腹魚SNP標記與生長性狀的關聯分析、熱應激對齊口裂腹魚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及細胞雕亡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為魚類遺傳育種領域的研究提供了 valuable 的參考。
葉華教授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之余,還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和科普活動,致力於將科學知識傳播給更廣泛的公眾。她認為,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社會,讓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她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中國魚類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貢獻一份力量。
在未來,葉華教授將繼續帶領團隊,深入探索魚類遺傳的奧秘,開發更多高效的育種技術,為培育優良的魚類品種,保障中國水產養殖業的永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她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更好地守護這些水中精靈,讓它們在碧波蕩漾中自由生長,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