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跨越星際的呼喚,宇宙中的孤獨與希望

2024-10-17科學

中國第一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已釋出,裏麵包含了5大主題、17個優先發展方向,其中開展地外生命探尋格外引人註目。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如同一葉扁舟,自古以來,人類就對頭頂的星空充滿了好奇與向往,進入20世紀,隨著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地外生命的探索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在太陽系內,火星成為了地外生命探索的熱點,各種證據表明火星上曾經存在過液態水,有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條件,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包括「海員號」、「海盜號」、「精神號」、「機會號」、「好奇號」、「洞察號」、「祝融號」。這些探測器不僅拍攝了大量火星表面的照片,還進行了地質、氣候和生命跡象的探測。

截至2024年,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 5500顆系外行星 ,NASA的淩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自2018年發射以來,已經發現了數百顆新的系外行星,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作為老牌望遠鏡是發現系外行星的主力軍,截至目前總共發現了超過2600顆系外行星。其他太空望遠鏡和地面觀測設施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宇宙之大、星系之多,使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但是,同時也將面對一個新的問題,尋找地外生命,對地球生命來說,是不是一項挑戰,會不會在將來將面對風險。

如果地外生命以微生物的形式存在,它們可能攜帶與地球生命完全不同的微生物,一旦這些微生物被帶回地球,可能會引發新的疾病或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

如果地外生命是智慧生命,他們可能擁有與地球人類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會爆發星際戰爭不得而知。

自無線電通訊發明以來,人類就開始不斷地向宇宙發射訊號,這些訊號最初可能並非專門為了與外星文明交流而發射的,它可能是衛星通訊裝置發出的,或是與地外探測器聯絡發出的,人類向宇宙發射的探測器也越來越多,這些探測器在飛行過程中會不斷地向地球發送數據,地球也會不斷地向它發射數據,這些數據訊號同樣可能被外星文明所接收,除了這些無主動意識的散播訊號, 1974年11月16日,阿雷西博超級射電望遠鏡發射了人類的第一個訊號 ,目的地2.6萬光年外的M13球狀星團,這個訊號包含了關於地球和人類文明的資訊,如人類的DNA結構、 太陽系的位置 ,這是人類第一次主動有意識的向外界發送特定訊號。

這個訊號在傳播過程中,可能會被截留、可能會被監聽到,也可能不會被任何文明收到,因為宇宙太大了。

尋找地外生命本身有助於推動科學進步,但確實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這些風險需要我們在探索過程中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