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號】
以色列於2019年發射的創世紀號探測器,肩負著簡潔而明確的任務——實作探月計劃。
盡管遺憾,創世紀號在即將著陸之際,發動機突發多重故障,導致其無法成功降落,最終在太空中墜毀。
盡管以色列的這次探月之旅看似並不成功,但他們的某項成果卻引發了科學家們的持續關註和深入研究。
創世紀號曾把近千只水熊蟲安放在「月球圖書館」的裝置內以及環氧樹脂等物質中,然後將它們全部留在了月球之上。
水熊蟲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以色列科學家會對其青睞有加?其背後的研究價值究竟何在?
水熊蟲在地球上享有盛譽,被譽為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因此,2019年以色列科學家們計劃利用探測器將水熊蟲送上月球,旨在探究其在太空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及其存活時長。
水熊蟲,這種生物以其獨特的生存能力和極強的防禦機制而著稱。那麽,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能夠獲得「地表最強防禦大師」的贊譽呢?水熊蟲,是一種微觀生物,它擁有一種令人驚嘆的生存策略。這種生物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無論是高溫、低溫、幹燥還是高放射線環境,水熊蟲都能應對自如。它的身體結構具有高度的適應力,能夠在極端條件下進行自我保護,比如透過進入一種稱為「隱生」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水熊蟲的生命活動幾乎停滯,以應對環境的挑戰。此外,水熊蟲還具有一層堅韌的外殼,這層外殼由幾丁質和蛋白質組成,具有極強的抗壓能力。這種外殼不僅能夠保護水熊蟲免受外界物理傷害的侵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化學物質的侵蝕。正是這些獨特的生存策略和強大的防禦機制,讓水熊蟲在地球上幾乎無處不在,從高山之巔到深海之底,從熱帶雨林到寒冷極地,都能找到它的蹤跡。因此,它被譽為「地表最強防禦大師」,實至名歸。
水熊蟲的外貌或許並不討喜,但一旦透過顯微鏡觀察其放大的形態,你會驚訝於其與棕熊的相似之處。正因如此,水熊蟲的名字正是基於其獨特的體態特征而得來的。
水熊蟲偏愛藏匿,尤愛在淡水環境中嬉戲。
研究揭示,水熊蟲家族龐大,包含900多種不同分類。這些生物對環境與氣候要求極低,適應能力極強。
水熊蟲在全球各地都有廣泛的分布,包括火山、溫泉、深海、熱帶雨林和北極等地。甚至在喜馬拉雅山上,科學家們也能發現它們的存在。這些生物具有極強的適應力和生命力,能夠在極端環境中生存和繁衍。
【水熊蟲】
這種微小生物令人好奇,只有透過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細致觀察。然而,它展現出的生命力頑強性,卻是許多大型動物所望塵莫及的。這種獨特的生存能力讓人不禁對它贊嘆不已。
科學家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水熊蟲最引人矚目的特點是對惡劣環境的強大適應能力。
在幹旱季節,由於體內嚴重缺水,許多動物會出現心跳停止的情況。
水熊蟲與眾不同,它能在極端幹旱的條件下,自我調節體內含水量,在85%至3%的範圍內波動,並維持活動能力。一旦體內含水量降至3%以下,水熊蟲會迅速進入一種假死狀態,身體萎縮,偽裝成死去的屍體。然而,這其實是它進入了一種隱生狀態,即進入了一種休眠狀態,等待環境的改善。
水熊蟲擁有出色的自我保護機制,當身體面臨極度缺水時,它們會采取持久戰策略,旨在維持生命並抵禦惡劣環境。這種機制使水熊蟲能夠在極端條件下存活。
它們立刻進入冬眠模式,此刻它們看似已經失去生命,但實際上仍然具有生命反應。
當水熊蟲感知到環境逐漸改善時,它會瞬間蘇醒並恢復活力,這個過程被稱為隱生。
水熊蟲的強大能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漫長的前進演化過程逐漸形成的。據歷史專家介紹,水熊蟲至少在5億年前就已存在於地球,堪稱活生生的化石。
既然水熊蟲在地球上已經展現了其強大的生存能力,科學家們不禁好奇,如果將它們置於太空這一全新環境中,這些小生物是否依然能夠頑強地存活下去呢?
2007年,科學家們透過太空實驗發射了火箭飛船,並在其中搭載了水熊蟲。這一舉措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當飛行器進入太空環境時,它暴露在高能紫外線和其他宇宙放射線之下,這些強烈的能量迅速且全面地照射到了水熊蟲身上。
經過僅僅10天的實驗,科學家們決定提前召回飛船返回地球。然而,結果卻帶來了驚喜:在送往太空的水熊蟲中,高達70%的個體都成功存活了下來。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們倍感振奮。
數據調查顯示,水熊蟲在感知到太空環境日趨惡劣後,會迅速進入隱生狀態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
回到地球後,科學家們為水熊蟲創造了濕潤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水熊蟲立刻恢復了活躍狀態,並能夠正常繁殖。
【抵抗傷害】
這個結果激發了無數科學家的熱情。於是,在2011年,一支由義大利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利用STS-134號太空梭,將上千只水熊送入太空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水熊蟲在不良環境中展現出了驚人的忍耐力。
為何水熊蟲擁有人類所無的特性?醫學專家凱瑞斯,經過深入研究後提出,水熊蟲在隱生狀態下會分泌一種損傷抑制蛋白質。
這種物質能迅速增強水熊蟲受傷部位對電力放射線的抗性,使得水熊蟲能夠在各種惡劣環境中抵禦傷害,這是其適應極端環境的重要原因。
鑒於這些小家夥們獨具特色,我們不禁好奇,它們能否在月球的極端環境中展現頑強的生命力呢?
由於這一假設的存在,當以色列在2019年計劃發射火箭實施探月任務時,他們預先準備了上千只水熊蟲。
計劃未能如願,探測器在撞擊月球表面的瞬間,水熊蟲也一同遭受了猛烈的撞擊。
這些被譽為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在巨大的沖擊壓力下最終變成了糊狀物。它們沒有來得及為人類貢獻更多的太空知識,就已經英勇地獻身了。
然而,科學家們認為,他們當初充分的準備是值得的。
盡管在「月球圖書館」裝置表面部署了數百只水熊蟲,並額外在環氧樹脂中封存了一些,但關於這些水熊蟲在月球表面是否能安全生存的問題,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疑問。
月球因缺乏適宜的大氣層,導致晝夜溫差懸殊,眾多生物難以在此生存。
溫差突變使水熊蟲來不及調整身體機能。
當前,許多科學家認為2019年釋放的水熊蟲可能已經成為太空垃圾。這些生物可能無法適應太空環境,或者因其他原因而死亡,最終成為了太空中的廢棄物。盡管這些水熊蟲被寄予厚望,但現實可能並不如我們所願。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太空探索的方式和目的,確保我們的行動不會對太空環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