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持續200萬年的降雨!兩億多年前的現象,有可能在現代重現?

2024-02-12科學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深度長文,希望您能夠認真看完,感謝您的支持!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簡單生物前進演化而來的,由最初的單細胞生物前進演化為多細胞生物,由多細胞生物前進演化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前進演化為兩棲生物,由兩棲生物前進演化為陸地生物,人類就是由陸地生物猿類前進演化而來的,大約在200多萬年前,猿類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當時地球上還生活著各種各樣其它兇猛的生物,猿類生物為了能夠長久的發展下去,於是它們選擇了群居生活,群居生活不僅僅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還能夠有效的抵抗外來侵略者,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頻繁的交流能夠使猿類的大腦變得越來越聰明,最終人類前進演化為人類。人類從誕生以後就開始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奧秘,現在人類已經對世界有了大概的認知。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地球上曾經下過一場200萬年的雨,這場大雨使得地球上的水資源變得豐富,而且也為生命的誕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場降雨發生在晚三疊紀早期的卡尼期。科學家分析了卡尼期時段的一些沈積地層發現在這個時期內鋨187和鋨188兩種元素,在地幔和地殼中的分布規模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在卡尼期海洋底部區域,鋨的比例甚至接近了地幔的分布水平。科研人員就此猜測,鋨是隨同火山的噴發而進入海洋中的。因為地幔是巖漿的主要來源地,鋨在地幔和地殼中的分布差異,說明在卡尼期曾經發生過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這樣鋨元素才能夠慢慢的前進演化地表的海洋中。科學家進一步推斷,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產生了煙塵和二氧化碳等過量的瓦斯,這些瓦斯彌漫在空氣中,最終對地球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之後地球就進入了多雨階段。

看到這裏,可能有一些朋友會產生一個疑問,雨是如何形成的?其實雨的形成需要幾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就是蒸發:首先太陽能照射地球表面的水體,使得水面上的水分子吸收能量,溫度升高,部份水分子轉化為水蒸氣,這個過程被稱為蒸發,第二步就是水蒸氣上升:蒸發之後的水蒸氣比空氣輕,因此會上升到大氣中的較高層次,這種過程通常發生在熱帶地區和海洋附近,因為那裏的溫度較高,第三步冷卻凝結:隨著水蒸氣上升,高處的空氣溫度較低,形成冷卻效應,當水蒸氣遇到低溫空氣時,水蒸氣中的水分子開始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這個過程被稱為是凝結,第四步是雲的形成:凝結之後的水滴或冰晶繼續聚集,形成雲,雲可以在大氣中漂浮,因為其中的水滴或者冰晶比較小輕。

第五步就是降雨,當雲的水滴或者冰晶增大到一定時候,它們就會變得足夠重,以至於無法被空氣支撐,從雲中下落,這些水滴或者冰晶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雨滴或者雪花,不過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本身不具備誕生水資源的條件,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所有的水資源可能來自太陽系誕生初期和彗星,早期的地球並沒有現在這麽大,地球也是原始星雲中的塵埃和瓦斯凝聚而成的,這些原始物質中就含有水分子,因此部份水是在地球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在太陽系形成初期,類似於冥王星,海衛一、木衛二被厚厚的冰層覆蓋的星球非常多,這些星球和地球發生了碰撞,使得地球內部的巖石層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和礦物,隨著太陽重力的影響和時間的推移,在高溫和高壓的作用下,地球內部的水開始分解,並向地表和大氣中釋放水分子。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資源都是彗星帶來的,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太陽系一片混亂,很多彗星和小行星到處亂飛,經常會出現彗星撞擊地球的情況,在彗星上面,含有大量的水資源,比如說哈雷彗星上面含有百分之70的水資源,這些彗星撞擊地球之後,將大量的水資源留在了地球上,經過漫長時間的積累,地球上的水資源變得越來越多,慢慢的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而且彗星也可能是生命誕生的主要因素,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彗星上面含有有機分子,在1990年的時候,NASA對白堊紀第三季界線附近地層的有機塵埃研究發現,一顆或者幾顆彗星掠過地球並且撞擊到了這裏,留下的胺基酸形成了這種有機塵埃,NASA指出,在地球形成之初彗星也能夠以這種方式將有機物像下小雨一樣灑落在地球上,這可能是地球生命之源。

現在我們知道了地球水資源的來源,而卡尼期事件就是因為當時地球上的水資源非常豐富,再加上溫度升高所導致的,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地球溫度每升高1攝氏度,地球大氣含水量就會增加百分之7,而這些水分將會以降雨的形式落下來,這就樣,卡尼期時期的氣溫不斷升高,水汽迴圈變得越來越快,降雨的天數出現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地球的氣候達到了臨界值,地球下了一場持續200萬年的降雨,不過200萬年的時間並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區都在下雨,這個時間指的是下雨的次數和時間都非常多,正是由於這場降雨,使得地球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降雨量的增加,很多無法長期適應雨水的植物都死亡了,大雨和高溫改變了一些地方的植物型別。

原本低矮的草原被高大的森林所取代,植物是生態鏈中的根基,植物型別的改變也使得動物型別發生了改變,這一時期收益最大的就是恐龍,在卡尼期事件之前,地球上恐龍的數量還不是很多,但是這次事件之後,恐龍成為了當時地球上的優勢物種,並且稱霸地球,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在侏羅紀時期 (2.3 億年至 1.6 億年前):這是恐龍最為繁榮的時期,它們開始出現並廣泛分布。在這個時期,恐龍的身體結構和功能逐漸完善,並開始形成各自的型別和品種。其中最著名的恐龍包括暴龍、三角龍、劍龍和迅暴龍等。在白堊紀時期 (1.6 億年至 6,600 萬年前):恐龍在這個時期經歷了大規模的滅絕。據科學家的研究,白堊紀末期可能是因為一系列因素的組合導致的,包括火山噴發、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等。在這個時期,恐龍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例如三角龍、劍龍和迅暴龍等。

在更新世時期 (6,600 萬年前至 1 萬年前):恐龍在這個時期已經滅絕,但它們的化石仍然廣泛分布。在這個時期,恐龍的化石成為了人們研究史前生物的重要資源。目前科學家認為恐龍的主要滅絕原因就是小行星的撞擊,當時有一顆直徑10公裏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之後產生的沖擊波非常大,使得周圍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巨大的沖擊力導致地球上的火山噴發,海嘯和地震等各種災難的發生,恐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滅絕的,這次事件也被稱為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當時地球上百分之90 的生物都滅絕了,而人類就是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之後誕生的,看到這裏,可能有一些朋友會產生一些疑問,就是幾億年前的降雨,科學家是如何知道的?

科學家曾經調查過義大利北部一個叫做阿迪傑谷的地方,這裏的沈積地層中,有關於卡尼期洪積事件的證據,根據科學家的調查發現,義大利在卡尼期時段,因為洪水使得到處都是一片泥潭,有些地方的泥漿甚至能夠達到幾米厚,這些都是透過沈積巖地層發現的,在科學家的眼中,地層中的石頭雖然沈默不語,但是它們能夠告訴我們當時發生了什麽事情,雖然卡尼期距今兩億多年,科學家研究義大利的一些地方發現,一些巖石層中都有極端降雨和濕度的痕跡,同樣這些痕跡也出現在世界的其它地區,所以說,卡尼期事件並不是科學家憑空猜測出來的,而是地球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既然如此,那麽在未來,地球上還會出現這樣的事件嗎?透過分析我們能夠知道,卡尼期事件主要是由於地球氣候溫度升高所導致的。

而現在地球的溫度也在不斷的升高,全球溫室效應非常嚴重,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人類導致的,第一個原因是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是嚴重威脅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將是一個驚人的數位,其結果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的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會直接影響地球表面的氣候變遷,第二個因素是環境汙染,近年來,保護弓境成為全球國家的主要任務之一。畢竟隨著美國本土曾經出現極端天氣,足以看出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告。可惜的是,面對國際能源價格暴漲的情況,歐洲多國接連重新開機火力發電廠,似乎根本不在乎環境是否遭到破壞。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此前在蒙特婁【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大會第二階段開幕前聲稱:多年來人類已經成為破壞大自然的「超級武器」,堪比真正的「大規模滅絕性武器」。甚至還認為,人類正將大自然當「廁所使用」。同時面對全球接近100萬種生物滅絕,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嚴重退化,肥沃的土壤不斷消失,就連海洋都遭到嚴重破壞。面對這種情況,古特雷斯呼籲全人類,應該註重對環境的保護。如果說地球環境持續惡化下去,那麽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首先冰川融合會直接導致海平面的上升,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如果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全部融化,那麽海平面至少會上升70公尺左右,這對於人類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到時候所有的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

原本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只占到地球總面積的百分之29,如果沿海城市全部淹沒,那麽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將會變得更小,而且北極冰川融化之後,將會加速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這是因為北極的冰川都是白色的,白色能夠反射太陽光的熱量,這使得地球的熱量不會太高,如果北極的冰川全部融化,那麽地球接收到的太陽光熱量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地球的溫度升高,使得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而且冰川融化之後還會直接影響全球的氣候,冰川是地球上的天然制冷劑,冰川融化之後導致全球氣溫的升高,從而加劇全球暖化的發生,這將會導致各種極端天氣的出現,比如說幹旱、洪水、颶風等等,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危害。隨著地球的氣溫不斷上升,冰川會逐漸消融導致海平面隨之上升,大片的海洋灘塗地以及珊瑚礁生態群會徹底消失。

海岸周邊的城市會面臨變成水下城市的慘狀,甚至一些島國也會因此永久的沈入海底,農田也會因此構成嚴重的威脅。2022年夏季,印度就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極度高溫天氣,其中許多人類也因此喪失生命。而美國也出現數據顯示,今年的夏季美國多個地區都出現此前沒有遇到過的高溫天氣,並且持續時間很長,從而導致了海岸周邊數千萬人的水力電力受到極大影響。除此之外,美國許多地區也因為季度高溫的情況引發了山火的現象。就連南美洲地區也受到極端影響,連續十天的瓢盆大雨引發了洪水以及山體滑坡的自然災害,導致許多百姓因此喪失生命。所以全球暖化對於地球整體環境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從種種跡象來看,地球未來再次出現長達數百萬年的降雨也是有可能的。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卡尼期地球升溫振幅至少在4到7攝氏度之間,這樣的溫度變化其實並不是很大,所以未來地球出現大規模的降雨可能性很大,對此人類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需要減少溫室瓦斯的排放是最基本的措施,這包括減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的使用、推廣清潔能源、比如說太陽能風能等,此外我們還可以透過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措施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除了減少溫室瓦斯的排放,我們還可以透過碳匯增強、海洋減緩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等手段來應對地球變暖。碳匯增強包括植樹造林、恢復濕地和改進農業實踐等措施,可以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海洋減緩包括減緩海洋酸化、保護海洋生態系等措施,可以降低海洋對氣候變遷的響應。

目前開發新型能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長久之計,現在科學家正在積極的研究可控核融合技術,相比於煤炭、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資源來說,可控核融合是人類未來發展的主要能源之一,核融合的反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所產生的能量是非常強大的,我們的太陽之所以能夠燃燒這麽長時間,就是因為內部核融合的反應,太陽從誕生以後就開始不斷的釋放熱量,到現在已經燃燒了50億年之久,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太陽的壽命還剩下50億年的時間,太陽能夠燃燒這麽長時間就是因為核融合的反應,地球每秒鐘接收到的太陽光熱量大約只有22億分之一,而這22億分之一的能量就相當於地球上100萬噸煤炭燃燒的能量總和,所以對於人類來說,太陽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這也是為什麽科學家一直都在積極的研究可控核融合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人類的可控核融合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人類能夠從短短幾千年的時間內,站到地球食物鏈的頂端,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小編認為,人類未來一定能夠實作可控核融合技術,不過現在人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護好地球環境,因為只有這樣,人類文明才能夠長久的發展下去,小編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作自己的夢想,對此,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