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英媒爆料:比鄰星無線電訊號將揭示外星人證據

2024-10-17科學

最近,牛津大學資助的一項外星訊號搜尋計畫竟傳來驚人的突破,其編碼特征遠超 1977 年的著名「 WOW 」訊號,似乎極有可能找到了銀河系中非人類智慧文明的蹤跡。科學家的這一發現借助的是位於澳洲帕克斯天文台的射電望遠鏡,這座天文台以 64 米的 Murriyang 天線和兩台 18 米的「甘迺迪碟」天線聞名於世,其 Murriyang 天線甚至曾在 1969 年為阿波羅 11 號登月任務提供了電視影像直播。

盡管報道並未明確訊號接收的確切時間,但確認收到了一段來自比鄰星區域持續 5 個小時的無線電訊號。科學家們描述該訊號處於「低資訊區」,也就是說訊號非常微弱且訊雜比低,解讀難度相當高。這也是牛津大學預計最快要到下月才會正式釋出確切訊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次的發現源自於一個耗資 1 億美元的非營利性研究計畫——「突破聆聽」,該計畫由出生在以色列的企業家、投資者和物理學家尤裏·米爾納與已故著名科學家霍金於 2016 1 月共同發起,旨在外星訊號的搜尋上大展拳腳。該計劃曾於 2021 年捕捉到來自比鄰星的 BLC-1 訊號,雖然最終確認可能是地球某處的幹擾,但此次長達 5 小時的訊號卻非雜訊,而是非常狹窄的頻譜,並且在無線電訊號中發現了「非人類技術簽名」的證據。

比鄰星是太陽系鄰近的恒星,位於距離我們約 4.2465 光年的半人馬座南門二三星系統,其中比鄰星最為微小,其品質只有太陽的 12% 左右,表面溫度約在 3000K ,是一顆紅矮星。紅矮星的特點是燃燒速度極其緩慢,壽命可能遠超千億甚至萬億年。這意味著在其周圍存在適合生命演化的環境時間會非常充裕,從 RNA 到高等文明,即便歷經多次滅絕與重新前進演化,時間也綽綽有余。

2016 年,歐洲南方天文台發現比鄰星周圍有一顆略大於地球的行星,目前命名為 Proxima b 。根據比鄰星的徑向運動數據,這顆行星距離其母恒星約 0.05 AU 750 萬千米),位於宜居帶內,接受到的光放射線相當於地球上的 65% 。這顆行星的發現引發了外界的無限遐想,有科學家認為它非常可能支持智慧生命的存在。

不過,這顆行星也面臨著種種生存挑戰,比如比鄰星釋放的超級耀斑。如果 Proxima b 在耀斑爆發前沿的路徑上,可能會遭到巨大的放射線沖擊。然而假如行星擁有強大的磁場,磁場有可能偏轉帶游離子,但對耀斑產生的 X 射線效力有限。這種情況下,潮汐釘選可能讓行星的一面始終面對恒星,另一面則永遠在黑暗中。科學家推測,如果生命能夠在晝夜交界處生存,也授權以避開強烈的 X 射線放射線。

比鄰星的星系是否存在生命,從多個角度來看,都具有一定合理性。與【三體】中描述的半人馬座三體運動所帶來的混亂不同,現實中的比鄰星系統由於品質差異大、距離較遠,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天體軌跡,即使存有高級文明,也未必就要對地球構成威脅。

從邏輯推理的角度而言,澳洲射電望遠鏡接收到訊號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合理性並不意味著確定存在,僅表示可能性。但無論如何,這一發現激起了全球的無限期待與好奇。

在探索外星文明的歷史裏,人類經歷了從充滿希望到逐漸失望的心路歷程。 1960 年代以來,科學界投入了大量資源來追尋外星智慧的蹤跡,從 SETI 到「突破聆聽」計劃,人類的腳步從未停歇。德雷克公式曾計算出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千千萬萬個文明,然而實際找到的卻寥寥無幾,這說明了現有技術能力的不足。

在電磁波的衰減特性面前,人類目前所能做到的無線電傳輸範圍非常有限。即便我們用最大功率發射訊號到距離最近的比鄰星,是否能被接收到仍然是未知數。更不用說遠在數萬光年之外的恒星系,這也導致 SETI 計劃逐漸減少投資,將更多資源轉向更實際的地外行星搜尋計畫,比如克卜勒望遠鏡和 TESS 任務。

對尋找外星訊號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同時也沒必要完全喪失信心。宇宙如此遼闊,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人類並非唯一。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文明的出現、發展與衰落,往往會讓我們和其他智慧生物錯失相遇的機會。

如若某天我們真能捕捉到來自外星文明的訊號,將會是人類歷史上一場震撼的大發現,也是科學行程中的一大步。雖然現階段我們的技術手段尚不足以長距離航行宇宙,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沒有可能。或許外星文明已經在路上,因為我們未曾察覺他們還未發現地球的存在。

宇宙航行不是一帆風順的冒險旅程,而是一場極其嚴酷的挑戰。即使是近在咫尺的比鄰星,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抵達仍需幾百年甚至更久。在無法確定外星生命是否真的存在在人類這顆藍色星球之外之前,保持對未知的探索熱情,繼續科學研究,才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動力。

保持理智,懷抱希望,即便無法確定今日的發現究竟是否真有外星智慧存在,我們依然會在浩瀚宇宙的探索中前行。透過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終有一天我們將揭開比鄰星神秘面紗,一探宇宙深處的智慧真容。探索的旅程本身,就是對未知的最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