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這位特級技師「特」在哪?

2024-01-29科學

原標題:33年的電氣試驗生涯,吳吉明始終堅信,「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得喜歡幹」——(引題)

這位特級技師「特」在哪?(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華 通訊員 施院生

近日,一套新裝置上馬,看著徒弟們爭相偵錯與試驗,吳吉明也開始興奮起來。在他看來,這是徒弟們開始成長的好兆頭,「要想做好一件事,你首先得喜歡幹。」

從一名普通的電氣試驗人員,成長為安徽省首批特級技師,中能建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電氣試驗中心主任吳吉明跨過了無數「技術坎」,但他更註重的是跨過「思想坎」,「‘想幹’比‘怎麽幹’更重要」。

吳吉明正在進行標準電能表檢定工作。李楠 攝

邁出「跨界」第一步

33年的電氣試驗生涯,讓吳吉明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剛開始工作那半年在一線從事裝置安裝的工作經歷。

1989年,吳吉明從安慶電力建設技術學校電氣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中能建安徽電建一公司(中能建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前身)工作。公司當時承建了國內外多個火電、輸變電、新能源電力計畫。吳吉明負責的電氣試驗就是這些新裝置投運前的最後一道關卡。

當時,吳吉明負責的一個計畫電氣試驗進入尾工偵錯,剛投運的變壓器就發生了故障,現場急需安裝人員配合廠家處理,但現場一時找不到專業人員,吳吉明沒有猶豫就自己頂上了。

「電氣試驗和裝置安裝雖是兩個不同崗位,但我想著能學一點就多學一點。」吳吉明就這樣在幾乎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開啟了「跨界」生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半年的安裝工作經歷,讓他在此後的電氣試驗工作中受益無窮。

電氣偵錯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接觸不良、短路、跳閘等現象,這些現象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制造、安裝、設計等方面的問題。「實際上現場有不少問題都出現在安裝環節。」吳吉明說。

想要找到故障原因,不僅要求試驗人員有著熟練高超的專業技術,還要對安裝工序了然於胸。吳吉明說,半年的安裝經歷不僅讓他對電氣試驗的理解更深刻,也讓他養成了延展思考的習慣。

在後來的一次電廠機組168小時滿負荷試執行中,轉子大軸溫度一直居高不下。若停機檢修,意味著168小時滿負荷試執行的節點計劃失敗;若放任不管,則會危害機組安全執行。

兩難情形下,吳吉明與團隊分析出是由於轉子碳刷加工不精密,安裝品質存在問題,導致在裝置執行中產生高溫。他迅速研究出應對方案,嘗試以添加潤滑劑方式,減少大軸與滑環之間的摩擦力以達到降溫目的。最終,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執行測試。

24小時「禁閉」只為反省失誤

時隔多年,吳吉明提起曾經的一件往事,仍滿臉嚴肅。

工作的第三年,他憑借出色的表現得到了一次大展拳腳的機會——首次獨立負責火電站倒送電偵錯工作。

整個偵錯過程非常順利,送電一次成功,吳吉明心裏頗有些得意。

誰知好景不長,隨著裝置陸續進入偵錯階段,在送風機送電過程中,比率差動保護動作導致啟備變跳閘事故。這次跳閘也意味著,此前的偵錯工作宣告失敗。

情況十分緊急,吳吉明在師傅帶領下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透過仔細排查,發現是轉角變接線出現了錯誤,未能正確引入相角轉換從而導致負荷電流異常。由於首次送電是空載執行,錯誤接線差流較小,因此保護並未啟動出口,而此次送風機電機啟動時電流大、時間長,就發生了變壓器跳閘事故。

「小毛病平時看似不起眼,卻會在關鍵時刻造成嚴重後果。」吳吉明內心充滿愧疚。他在早晨把自己關進了房間,將極性轉換的接線原理和接線方式反復演畫,不斷驗算學習,認真鉆研個中原理,直到完全弄懂掌握。等他從房間走出來,已是第二天清晨。

這次24小時「禁閉」,是吳吉明給自己的一次懲罰,也是一次反省失誤的自我「救贖」。這時的吳吉明只有24歲,是公司最年輕的班長。

「缺乏理論知識支撐,技術難以實作突破。」吳吉明意識到,靠在現場積攢起來的零碎經驗並不能完全解決遇到的問題,於是下定決心繼續深造。

此後,他先後在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充電」學習。

隨著生活、生產用電需求增加,吳吉明所在公司在合肥、六安等地承建了城網變電所改造計畫。

「裝置接入的耐壓試驗考核,按照傳統方案需要被檢裝置相鄰側停電後進行,準備工作較多、耗時較長。」為了不影響居民和企業的正常生活生產,吳吉明帶領團隊歷經1年時間,在保障正常供電裝置安全、可靠執行的條件下完成了試驗,填補了行業空白。

「做好工作的前提是熱愛和興趣」

吳吉明曾經以不適合搞電氣試驗工作為由「勸」走了一位徒弟。

「如果不喜歡這一行,真的不建議幹下去。」在吳吉明看來,跳槽、改行並非禁忌話題,「做好工作的前提是熱愛和興趣」。

2014年,依托公司國家級技術中心,吳吉明有了自己的創新工作室,以電氣偵錯技術提升為方向,打造產學研平台,開展技術攻關、外部技術合作等活動。

在創新工作室,借助視訊教學、師徒交流、成員互動、技能比武等方式,年輕人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透過在工作室和年輕人交流,吳吉明對年輕一輩的擇業觀、就業觀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些人喜歡搞技術,但又擔心當工人被家人、朋友看低,不被尊重,還有的人擔心薪資待遇不夠好。」每當這時,吳吉明就會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

吳吉明經常提到的一個例子,在企業開業務討論會時,管理層都要認真詢問技術人員的意見,絕大多數時候都會以技術人員的建議為準。「這個時候,誰還敢說搞技術的人不被尊重?」

那位被吳吉明「勸」走的年輕人,後來走出去自己創業,不僅實作了個人價值,也為社會創造了效益。而那些被吳吉明留下來的年輕人,紛紛成長為技術能手和崗位標兵,在公司各重點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獨當一面。

吳吉明說,這才是真正的尊重,「別人因為你的職務身份尊重你,可能是出於禮節與客氣,但用實力贏得的尊重,才最真實,也最可貴」。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