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人類很難飛出太陽系,216億公裏外,探測器傳回令人沮喪的事實

2024-03-06科學

前言。

從人類最原始的時期起,我們便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探索欲,這種欲望被深深的激發了,我們開始朝著地平線之外探尋,進而是向遠方宇宙飛翔。

雖然我們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嘗試,但不斷前行的腳步始終未曾停下,直到1969年7月21號這一刻,當所有人註視著電視螢幕上一個人類身影踩在月球時,人類的探尋之路更是拉開大幕。

自此之後,載人飛船、空間站、無人探測器等在宇宙中漸漸增多,雖然有太多危險和困難擺在面前,但人類依舊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

眾多探測器中,「旅行者一號」無疑是名氣最大的,不僅成功跨越了火星、木星、土星等外行星到達了冥王星,還於2020年8月25日進入了太陽圈之外的區域,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然而後來卻被證實,即便它拼盡最後一絲努力,也終究難以逾越太陽系離子層極限,之後的命運只能靠著時間慢慢墮落。

一、向太陽系邊緣出發。

在1977年的9月5日,一枚載著人類探索未知夢想的飛彈緩緩升入了天空,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出千萬種光芒,結束了漫長的等待之後,終於是迎來了這一刻。

當它悄然離開了地球上神聖而莊重的大地後,一個新的篇章在人類歷史上拉開序幕。

這個重要時刻將會被無數普通人銘記於心,繼續流傳下去,那麽為何會有如此莊嚴重要的歷史時刻呢?

原來這並不是一次普通的太空飛行任務,而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射的一枚充滿著人類探索太陽系之夢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

憑借著當時火熱的節奏,在最初兩年內,還陪同著它一同旅程的還有它的兄弟「旅行者二號」。

而為何決定在這個時間點發射探測器呢?

原來科學家們根據十分準確的計算和推測得出,在這片時間段內能夠抓住一個極為難得的黃金時機。

屆時位於地球軌域之外的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很大程度上會排列在一條近乎直線的軌域上,並且恰巧這其中還穿透了太陽。

這樣一來在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這些星體就能夠充分發揮重力幫助它完成飛越太陽系的任務。

眾誌成城,在1977年起步之後,「旅行者二號」就不負眾望順利抵達了火星並完成了任務,在次年就降臨到了金星上蔚藍色包裹之中。

而「旅行者一號」也完成了類似的奇跡般旅程,在1979年3月5日抵達金星之後,4月經過地球之際繼續前赴火星接受考驗,在1979年7月9日到達木星並完成使命。

之後就順利抵達了土星接受考驗,在1986年2月24日和海王星相遇到達極點。

可以說透過這次飛行任務不僅僅節省了時間和資源成本,探測器也順利完成了對多個天體環境數據的收集和傳回工作,為後續科研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

而其他重要的意義則表現在皆大歡喜之下能夠成功讓探測器「蹭」上行星重力完成多級助推越過太陽系航程。

這使得沒有後續補給和修復條件下能夠完成如此艱巨任務也就成為可能。

可謂是極為經濟且高效率,為後續深入調查太陽系各處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任何美好事物都有它的局限性,在跨越極限之外更加遙遠寒冷地帶時它將面臨諸多壓力與挑戰。

二、向太陽系邊緣進發。

「旅行者一號」在2012年穿越上面提到的那片區域荒涼帶到達了奧爾特雲帶區域,在那裏距離地球也不過1光年左右。

該區域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什麽會有一群科學家將目光聚焦在此地?

其實從本質來看在天文學術語中並沒有準確分界線將包括在太陽系內還是外部具體範圍,可以說是因人而異。

但在通常情況下按照水文圈等自然領域命名規則奧爾特雲帶即為太陽系邊緣線。

從這裏出發進入更加廣闊遼闊地帶便是真正離開太陽系站在自身立場開啟對其他恒星甚至銀河的探尋與認識。

即便如此要到達那片荒蕪遼闊之地依然是漫長而充滿挑戰道路。

因為即便能順利躲過諸多險象與考驗最終也會面臨著超長時間飛行極端條件考驗裝置極限等事情接踵而至。

雖然「旅行者一號」在遭遇困難挑戰中也曾一度傾盡全力不斷延續生命奇跡般絕技擦出生命火花。

但是終究難以逃脫無法維修補給處。

由於其歷史悠久漫長旅程磨損老化且電池極限耗盡,「旅行者一號」也僅僅只能支持到2025年左右進行末位卸任任務告別地球老家。

關於旅行這項艱巨又浪漫任務不斷有新計劃被提出新裝置被研發。

相信在不遠處未來新一代探險家也將展開新征程新目標屢見不鮮。

三、為何難以到達太陽系邊緣?

離開太陽系飛往更遠區域無疑是許多科學家夢寐以求並且非常有必要的任務。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解開更多秘密試圖找到門脈通往更廣闊更光明未來。

但現實卻十分骨感且殘酷表明這項艱巨任務非常艱難甚至幾乎不可能真正落實到位。

那麽為何從技術手段來說目前條件依然很難做到?

可能會有部份朋友產生疑問問題。

從科技水平來看現今已經存在很多理論甚至現實技術可用於支持如此漫長飛行任務例如光帆推進核融合等等。

但無疑也是存在許多挑戰與限制亟需突破和解決。

就以現階段技術水平來討論光帆推進過於昂貴核融合技術尚不能做到連續穩定供電且對環境有很大安全隱患可能需要數百年才能得到完善套用等等問題就可以看出要真正做到這點還有漫長道路要走。

而且在過往路上可能會遭遇許多意想不到惡劣天氣條件或者危險物資例如各種大小碎片小行星甚至著陸炮火等等苦難懲罰。

所以真正做到該點需要整個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合作致力於打造安全穩妥遠端高效運輸手段乃至新工具裝置必不可少。

筆者認為。

盡管目前看來人類飛出太陽系依然十分艱巨甚至幾乎不可能實作未來科技發展也許我們會找到更好方法但眼前所看只能認命無緣無需遺憾拉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