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專家:高度依賴人類活動的本土常規物種遺傳多樣性應加強保護

2024-03-31科學
今年初,中國釋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如何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落到實處?
近日,多位專家學者在推進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座談會上呼籲,多方發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3年6月27日,江蘇東台條子泥濕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麋鹿。視覺中國 資料圖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育區學院原院長、教授雷光春說,國際上【生物多樣性公約】一直被看作是一部旗艦公約,是一部推進全球永續發展,推進地球生命系統永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性的框架公約。在中國,盡管中央政府各部門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高度重視,但現有的政策、一些計畫落地,對生物多樣性本身的認識高度還是不夠的,而且各個部門在推行的計畫、規劃、資金、實施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從生物多樣性的內涵、演變、發展方面充分考慮。
雷光春舉例說,生物多樣性是不斷演變的保護目標,尤其在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方面,往往我們只專註珍惜瀕危物種的保護,但其實這些物種的遺傳多樣性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更應該關註和我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高度依賴人類活動的一些常規物種。」
其他與會人員也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要關註珍稀瀕危物種或觀賞性較強的物種,更要關註食物鏈上的關鍵物種,以維護生態系的穩定性。要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摸清家底、了解生物多樣性受威脅因素等,並對重點物種開展動態監測工作。
「每年七八月份,是一種叫‘留壩棒棒蜜’的土蜂蜜蜜量最為充足的時候。」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副縣長吳鵬程說,當地用傳統的中華蜂群釀造出「來自秦嶺深處的甜蜜」,成了地方特色品牌。留壩縣建立了中華蜜蜂遺傳資源保護區,防止外來蜂種影響中華蜜蜂的生存。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龍春林表示,一些農家品種即傳統農業中培育和保存的品種,因為產量低或賣相不好,很容易被新品種淘汰。中國在建設種質資源庫的同時,也要註重加強對農家品種的就地保護。
在生態系多樣性保護方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歐陽誌雲說,中國已經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但國家公園面積較大,有的可能跨省跨市,要探索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
此次座談會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主辦,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企業的代表等90余人出席座談會。本次座談會還釋出了【「攜手保護生物多樣性 共同促進綠色發展」倡議書】,呼籲企業、教育科研機構、媒體、社會組織和公眾等一起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