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艾爾弗雷德·諾貝爾 (Alfred Nobel) 的遺囑, 諾貝爾物理學獎 將頒發給「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除 1916 年、1931 年、1934 年、1940 年、1941 年和 1942 年外,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
2024 年:
John Hopfield 和 Geoffrey Hinton 因其在人工神經網路和使機器能夠學習的演算法方面的工作而獲得 2024 年獎。他們的工作
使深度學習領域取得了成果
,並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量 AI 技術奠定了基礎。
2023 年
:
Pierre Agostini、Ferenc Krausz 和 Anne L'Huillier 因設計了一種產生以阿秒(1 quintillion 秒)為單位的光脈沖的方法而獲得 2023 年獎項。一阿秒之於一秒就像一秒之於宇宙的年齡,這是一段極小的時間片段,如此之短,
以至於可以用來觀察電子和分子的運動
。
2022 年: 據諾貝爾獎組織稱,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克勞澤、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肯特和奧地利物理學家安東·塞林格分別分享了 2022 年獎,以表彰「對纏結光子的實驗、確定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和開創量子資訊科學」。他們的 工作證明了愛因史坦著名的「遠距離幽靈般的動作」 是真實的,並為早期的量子電腦奠定了基礎。
2021 年: 2021 年諾貝爾獎授予 三位科學家,他們的工作提醒世界註意氣候變遷的危險 。該獎項授予「對我們理解復雜物理系統做出的開創性貢獻」。Syukuro Manabe 和 Klaus Hasselmann 分享了一半的獎項,「因為」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變性和可靠地預測全球暖化「,而 Giorgio Parisi 則獲得了另一半獎項,」因為發現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交互作用」。
2020 年: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 三位黑洞研究人員瓜分 。該獎項的一半授予了羅傑·潘洛斯(Roger Penrose),「因為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而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則共同分享了另一半獎項,「因為他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品質致密天體」
2019 年: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表示,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加拿大裔美國人詹姆士·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獲得了諾貝爾獎的一半,「以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中的理論發現」。該學院表示,該獎項的另一半共同授予蜜雪兒·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顆圍繞太陽型恒星執行的系外行星」。Mayor 是瑞士日內瓦大學的教授,Queloz 同時在日內瓦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任職。
該學院表示, 這三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獎, 「因為」為我們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做出了貢獻」。
2018 年: Arthur Ashkin 獲得了該獎項的一半,另一半共同授予 Donna Strickland 和 Gérard Mourou,「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開創性發明」。這是 55 年來女性首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閱讀更多關於 2018 年諾貝爾獎和諾貝爾獎獲得者 的資訊 ]
2017 年: 900 萬瑞典克朗(110 萬美元)的獎金中有一半給了麻省理工學院的 Rainer Weiss。另一半由加州理工學院的 Barry Barish 和 Kip Thorne 共同分享。據 Nobelprize.org 稱,該獎項表彰了這三人「對 LIGO 探測器和重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這 三位科學家在首次探測到稱為重力波的時空漣漪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 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波來自 13 億年前兩個黑洞的碰撞。
2016 年: 一半授予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 David J. Thouless,另一半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的 F. Duncan M. Haldane 和普羅維登斯布朗大學的 J. Michael Kosterlitz。他們的理論發現開啟了通往一個奇怪世界的大門,在這個世界裏,物質可以呈現出奇怪的狀態。諾貝爾基金會表示:「由於他們的開創性工作,現在人們開始尋找新的和奇特的物質階段。許多人對材料科學和電子學的未來套用充滿希望。
2015 年: Takaaki Kajita 和 Arthur B. McDonald 展示了微中子的 ,揭示了亞原子粒子具有品質,並在粒子物理學中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
2014 年: Isamu Akasaki、Hiroshi Amano 和 Shuji Nakamura 發明了一種節能光源 :藍光發光二極體 (LED)。
2013 年: 英國的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和比利時的法蘭索瓦·恩格勒特(François Englert)是近50年前預測希 格斯玻色子存在的 兩位科學家。[相關新聞: 希格斯玻色子物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
2012 年:法國物理學家 Serge Haroche 和美國物理學家 David Wineland,以表彰他們在 量子光學方面的開創性研究 。
2011 年:一半授予 Saul Perlmutter,另一半共同授予 Brian P. Schmidt 和 Adam G. Riess,「透過觀測遙遠的超新星發現 宇宙加速膨脹 」。
2010 年:Andre Geim 和 Konstantin Novoselov,「關於二維材料石墨烯的開創性實驗」。
2009 年:Charles K. Kao,「在光通訊光纖傳輸方面取得開創性成就」,以及 Willard S. Boyle 和 George E. Smith,「發明了成像半導體電路 – CCD 傳感器」。
2008 年:Yoichiro Nambu,「在亞原子物理學中發現了自發打破對稱性的機制」,以及 Makoto Kobayashi, Toshihide Maskawa,「發現了打破對稱性的起源,它預測了自然界中至少存在三個誇克家族。
2007 年:Albert Fert 和 Peter Grünberg,「發現巨磁阻」
2006 年:John C. Mather 和 George F. Smoot,「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放射線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
2005 年:Roy J. Glauber,「對光學相幹量子理論的貢獻」,以及 John L. Hall 和 Theodor W. Hänsch,「他們對基於雷射的精密光譜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包括光學頻率梳技術」。
2004 年:David J. Gross、H. David Politzer 和 Frank Wilczek,「在強互動作用理論中發現了漸近自由度」。
2003 年:Alexei A. Abrikosov、Vitaly L. Ginzburg 和 Anthony J. Leggett,「對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的開創性貢獻」。
2002 年:Raymond Davis Jr. 和 Masatoshi Koshiba,「對天體物理學的開創性貢獻,特別是對宇宙微中子的探測」,以及 Riccardo Giacconi,「對天體物理學的開創性貢獻,導致了宇宙 X 射線源的發現。
2001 年:Eric A. Cornell、Wolfgang Ketterle 和 Carl E. Wieman,「在堿原子的稀瓦斯中實作玻色-愛因史坦縮合,以及對凝聚物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
2000 年:Zhores I. Alferov 和 Herbert Kroemer,「開發用於高速和光電子學的半導體異質結構」,以及 Jack S. Kilby,「為積體電路的發明做出貢獻」。
1999 年:Gerardus 't Hooft 和 Martinus J.G. Veltman,「闡明物理學中電弱交互作用的量子結構」。
1998 年:Robert B. Laughlin、Horst L. Störmer 和 Daniel C. Tsui,「因為他們發現了一種具有分數電荷激發的新型量子流體」。
1997 年:Steven Chu、Claude Cohen-Tannoudji 和 William D. Phillips,「開發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
1996 年:David M. Lee、Douglas D. Osheroff 和 Robert C. Richardson,「因為他們發現了氦 3 中的超流體」。
1995 年:Martin L. Perl,「發現 tau 輕子」,以及 Frederick Reines,「探測微中子」。
1994 年:Bertram N. Brockhouse,「中子光譜學的發展」,以及 Clifford G. Shull,「中子繞射技術的發展」。
1993 年:Russell A. Hulse 和 Joseph H. Taylor Jr.,「發現一種新型脈沖星,這一發現為重力研究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1992 年:Georges Charpak,「發明和開發了粒子探測器,特別是多線比例室。
1991 年:Pierre-Gilles de Gennes,「發現為研究簡單系統中的有序現象而開發的方法可以推廣到更復雜的物質形式,特別是液晶和聚合物。
1990 年:Jerome I. Friedman、Henry W. Kendall 和 Richard E. Taylor,「他們對質子和束縛中子上電子的深層非彈性散射的開創性研究,這對粒子物理學中誇克模型的發展至關重要。
1989 年:Norman F. Ramsey,「發明了分離振蕩場方法及其在氫鐘和其他原子鐘中的套用」,以及 Hans G. Dehmelt 和 Wolfgang Paul,「開發了離子阱技術」。
1988 年:Leon M. Lederman、Melvin Schwartz 和 Jack Steinberger,「透過發現 μ 子微中子,發明了微中子束方法和證明輕子的雙合體結構。
1987 年:J. Georg Bednorz 和 K. Alexander Müller,「他們在發現陶瓷材料超導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1986 年:Ernst Ruska,「表彰他在電子光學方面的基礎工作,以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的設計」,以及 Gerd Binnig 和 Heinrich Rohrer,「表彰他們設計了掃描隧道顯微鏡」。
1985 年:Klaus von Klitzing,「發現量子化霍爾效應」。
1984 年:Carlo Rubbia 和 Simon van der Meer,「因為他們對這個大型計畫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這導致了場粒子 W 和 Z 的發現,它們是弱交互作用的通訊器。
1983 年:Subramanyan Chandrasekhar,「對恒星結構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的物理過程的理論研究」,以及 William Alfred Fowler,「對宇宙中化學元素形成中重要的核反應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1982 年:Kenneth G. Wilson,「他的與相變相關的臨界現象理論」。
1981 年:Nicolaas Bloembergen 和 Arthur Leonard Schawlow,「對雷射光譜學發展的貢獻」,以及 Kai M. Siegbahn,「對高分辨率電子光譜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1980 年:James Watson Cronin 和 Val Logsdon Fitch,「發現中性 K 介子衰變違反基本對稱原則」。
1979 年:Sheldon Lee Glashow、Abdus Salam 和 Steven Weinberg,「以表彰他們對基本粒子之間統一弱和電磁交互作用理論的貢獻,其中包括對弱中性電流的預測。
1978 年:彼得·列昂尼多維奇·卡皮察 (Pyotr Leonidovich Kapitsa),「表彰他在低溫物理學領域的基礎發明和發現」,以及艾爾諾·艾倫·彭齊亞斯 (Arno Allan Penzias) 和勞勃·伍德羅·威爾森 (Robert Woodrow Wilson),「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放射線」。
1977 年:菲利普·沃倫·安德森 (Philip Warren Anderson)、耐維爾·法蘭西斯·莫特爵士 (Sir Nevill Francis Mott) 和約翰·哈斯布魯克·範·弗萊克 (John Hasbrouck van Vleck),「以表彰他們對磁性和無序系統的電子結構的基礎理論研究」。
1976 年:Burton Richter 和 Samuel Chao Chung Ting,「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新型重基本粒子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1975 年:Aage Niels Bohr、Ben Roy Mottelson 和 Leo James Rainwater,「發現原子核中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系,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原子核結構理論。
1974 年:馬丁·萊爾爵士和安東尼·赫維什,「以表彰他們在射電天體物理學方面的開創性研究:賴爾因其觀測和發明,特別是孔徑合成技術,以及赫維什在發現脈沖星方面發揮的決定性作用。
1973 年:Leo Esaki 和 Ivar Giaever,「分別因他們對半導體和超導體中的穿隧現象的實驗發現」,以及 Brian David Josephson,「他對透過隧道屏障的超電流特性的理論預測,特別是那些通常被稱為約瑟夫森效應的現象」。
1972 年:John Bardeen、Leon Neil Cooper、John Robert Schrieffer,「因為他們共同開發了超導理論,通常稱為 BCS 理論」。
1971 年:Dennis Gabor,「因為他發明和發展了全像方法」。
1970 年:Hannes Olof Gösta Alfvén,「在磁流體動力學方面的基礎工作和發現,在電漿物理學的不同部份有豐富的套用」,以及 Louis Eugène Félix Néel,「關於反鐵磁性和亞鐵磁性的基礎工作和發現,導致了固體物理學的重要套用。
1969 年:Murray Gell-Mann,「以表彰他在基本粒子分類及其交互作用方面的貢獻和發現」。
1968 年:Luis Walter Alvarez,「以表彰他對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決定性貢獻,特別是透過開發使用氫氣泡室和數據分析的技術,發現了大量共振態。
1967 年:Hans Albrecht Bethe,「以表彰他對核反應理論的貢獻,特別是他對恒星能量產生的發現」。
1966 年:Alfred Kastler,「發現和開發研究原子中赫茲共振的光學方法」。
1965 年:Sin-Itiro Tomonaga、Julian Schwinger 和 Richard P. Feynman,「以表彰他們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基礎工作,對基本粒子的物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64 年:Charles Hard Townes,「在量子電子學領域的基礎工作,導致了基於 Maser 雷射原理的振蕩器和放大器的構建」,以及 Nicolay Gennadiyevich Basov 和 Aleksandr Mikhailovich Prokhorov,「在量子電子學領域的基礎工作,導致了基於 Maser 雷射原理的振蕩器和放大器的構建。
1963 年:Eugene Paul Wigner,「對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論的貢獻,特別是透過發現和套用基本對稱原理」,以及 Maria Goeppert-Mayer 和 J. Hans D. Jensen,「因為他們關於核殼結構的發現」。
1962 年:列夫·丹瑞多維奇·蘭道 (Lev Davidovich Landau),「以表彰他對凝聚態,尤其是液氦的開創性理論」。
1961 年:勞勃·霍夫施塔特 (Robert Hofstadter),「他對原子核中電子散射的開創性研究,並因此取得了關於核子結構的發現」,以及魯道夫·路德維希·穆斯鮑爾 (Rudolf Ludwig Mössbauer),「他對Gamma放射線共振吸收的研究,並在這方面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應。
1960 年:唐納·亞瑟·格拉澤 (Donald Arthur Glaser),「發明了氣泡室」。
1959 年:Emilio Gino Segrè 和 Owen Chamberlain,「因為他們發現了反質子」。
1958 年:帕維爾·亞歷克賽耶維奇·切倫科夫、伊爾亞·米哈伊洛維奇·法蘭克和伊高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發現和解釋切倫科夫效應」。
1957 年:楊振寧和貞道 (T.D.)Lee,「因為他們對所謂的奇偶校驗定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導致了關於基本粒子的重要發現。
1956 年: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John Bardeen 和 Walter Houser Brattain,「以表彰他們對半導體的研究和對晶體管效應的發現」。
1955 年:Willis Eugene Lamb,「因為他發現了氫光譜的精細結構」,以及 Polykarp Kusch,「因為他精確測定了電子的磁矩」。
1954 年:Max Born,「表彰他在量子力學方面的基礎研究,特別是他對波函式的統計解釋」,以及 Walther Bothe,「表彰他發明的巧合方法和由此取得的發現」。
1953 年:Frits (Frederik) Zernike,「因為他演示了相差方法,特別是他發明了相差顯微鏡。
1952 年:Felix Bloch 和 Edward Mills Purcell,「以表彰他們開發新的核磁精密測量方法並取得相關發現」。
1951 年:約翰·道格拉斯·科克羅夫特爵士 (Sir John Douglas Cockcroft) 和厄尼斯特·湯瑪斯·辛頓·華爾頓 (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以表彰他們在人工加速原子粒子改變原子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1950 年:塞西爾·法蘭克·鮑威爾 (Cecil Frank Powell),「以表彰他開發了研究核過程的攝影方法,並行現了用這種方法得出的介子。
1949 年:湯川秀樹,「根據核力理論工作預測介子的存在」。
1948 年:派屈克·梅納德·史超活·布雷克特 (Patrick Maynard Stuart Blackett),「以表彰他開發威爾森雲室方法,以及他在核物理學和宇宙放射線領域的發現」。
1947 年:愛德華·維克多·阿普爾頓爵士,「以表彰他對高層大氣物理學的研究,特別是發現了所謂的阿普爾頓層」。
1946 年:帕西·威廉斯·布裏奇曼 (Percy Williams Bridgman),「發明了一種產生極高壓的裝置,並在高壓物理學領域取得了發現。
1945 年:沃夫岡·包立 (Wolfgang Pauli),「因發現排除原則,也稱為包立原則」。
1944 年:Isidor Isaac Rabi,「記錄原子核磁特性的共振方法」。
1943 年:奧托·史騰 (Otto Stern),「他對分子射線方法的發展和質子磁矩的發現做出了貢獻」。
1940-1942 年:無獎項。
1939 年:厄尼斯特·奧蘭多·勞倫斯 (Ernest Orlando Lawrence),「發明和開發回旋加速器並取得成果,特別是在人工放射性元素方面。
1938 年:恩裏科·費米 (Enrico Fermi),「因為他證明了中子輻照產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他關於慢中子引起的核反應的相關發現」。
1937 年:柯林頓·約瑟夫·戴維森 (Clinton Joseph Davisson) 和喬治·佩吉特·湯姆森 (George Paget Thomson),「以表彰他們對晶體對電子繞射的實驗發現」。
1936 年:維克多·法蘭茲·赫斯 (Victor Franz Hess) 「發現宇宙放射線」,卡爾·大衛·安德森 (Carl David Anderson) 「發現正電子」。
1935 年:詹姆士·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1934 年:未獲獎
1933 年:艾爾文·薛丁格 (Erwin Schrödinger) 和保羅·阿德萊恩·莫裏斯·狄拉克 (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發現新的生產性原子理論形式」。
1932 年:維爾納·卡爾·海森堡 (Werner Karl Heisenberg),「創造了量子力學,其套用尤其導致了氫的同素異形體的發現。
1931 年:未頒發獎項
1930 年: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爵士,「表彰他在光散射方面的工作,並行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應」
1929 年:路易-維克多·皮埃爾·雷蒙德·德布羅意親王,「因為他發現了電子的波動性質」。
1928 年:Owen Willans Richardson,「以表彰他在熱離子現象方面的工作,特別是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1927 年:Arthur Holly Compton,「因為他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應」,以及 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因為他透過蒸汽凝結使帶電粒子的路徑可見的方法」。
1926 年:Jean Baptiste Perrin,「以表彰他在物質的不連續結構方面的工作,特別是他對沈積平衡的發現」。
1925 年:詹姆士·法蘭克 (James Franck) 和古斯塔夫·路德維希·赫茲 (Gustav Ludwig Hertz),「因為他們發現了控制電子對原子影響的定律」。
1924 年: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表彰他在 X 射線光譜學領域的發現和研究」。
1923 年:勞勃·安德魯斯·米利坎 (Robert Andrews Millikan),「以表彰他在電的基本電荷和光電效應方面的工作」。
1922 年:尼爾斯·亨瑞克·大衛·波耳,「以表彰他在研究原子結構和原子發出的放射線方面的服務」。
1921 年:艾伯特·愛因史坦,「表彰他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特別是他對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
1920 年:Charles Edouard Guillaume,「透過發現鎳鋼合金的異常,表彰他對物理學精密測量的貢獻。
1919 年:約翰尼斯·斯塔克 (Johannes Stark),「因為他發現了耳道射線中的都卜勒效應和電場中光譜線的分裂」。
1918 年: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表彰他透過發現能量量子為物理學的發展提供的服務」。
1917 年:察爾斯·格洛弗·巴克拉 (Charles Glover Barkla),「因為他發現了元素的特征倫琴放射線」。
1916 年:未頒發獎項。
1915 年: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 (Sir William Henry Bragg) 和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William Lawrence Bragg),「以表彰他們在透過 X 射線分析晶體結構方面的服務」。
1914 年:Max von Laue,「因為他發現了晶體對 X 射線的繞射」。
1913 年:Heike Kamerlingh Onnes,「他對物質在低溫下特性的研究,其中包括導致液氦的產生。
1912 年:Nils Gustaf Dalén,「他發明了自動調節器,與瓦斯蓄能器結合使用,用於照亮燈塔和浮標。
1911 年:Wilhelm Wien,「以表彰他關於控制熱放射線定律的發現」。
1910 年: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以表彰他在瓦斯和液體狀態方程式方面的工作」。
1909 年:古列爾莫·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 和卡爾·斐迪南·勃勞恩 (Karl Ferdinand Braun),「表彰他們對無線電報發展的貢獻」。
1908 年:蓋布瑞·李普曼 (Gabriel Lippmann),「以幹涉現象為基礎以攝影方式再現色彩的方法」。
1907 年:艾伯特·亞伯拉罕·麥可遜 (Albert Abraham Michelson),「以表彰他的光學精密儀器以及在儀器的幫助下進行的光譜學和計量學研究」。
1906 年:約瑟夫·約翰·湯姆森 (Joseph John Thomson),「表彰他對瓦斯導電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的巨大價值」。
1905 年:Philipp Eduard Anton von Lenard,「以表彰他在陰極射線方面的工作」。
1904 年:瑞立勛爵(約翰·威廉·斯特魯特),「因為他對最重要瓦斯的密度進行了研究,並行現了與這些研究相關的氬氣」。
1903 年:安東·亨利·貝克勒 (Antoine Henri Becquerel) 「表彰他透過發現自發放射性而做出的非凡貢獻」,以及皮埃爾·居禮 (Pierre Curie) 和居禮夫人 (Marie Curie),「表彰他們透過聯合研究亨利·貝克勒 (Henri Becquerel) 教授發現的放射線現象而提供的非凡服務」。
1902 年:Hendrik Antoon Lorentz 和 Pieter Zeeman,「表彰他們在研究磁對放射線現象的影響方面做出的非凡貢獻」。
1901 年:Wilhelm Conrad Röntgen,「透過發現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非凡射線,以表彰他提供的非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