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87歲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大潛:起跑線上,我的數學考了18分

2024-01-08科學

「勤奮可以彌補聰明的不足,但聰明無法彌補懶惰的缺陷。」創辦於1909年的南通中學是當地第一所推行新式教學的中學堂,百余年來人才輩出。1月7日,一個普通的周日,從掛著這條橫幅的校門走進校園,地面上有紅黃藍三色的直線一直通向遠方,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跑道。

百年名校南通中學 施晨露攝

校門口似有「跑道」向遠方延伸 施晨露攝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流行多年的一句話。但「起跑線」是什麽?有確切的「起跑線」嗎?「起跑線」又在哪裏?這天上午,87歲的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回到母校。他帶來自己的一本新書,就叫【起跑線上】,還有一個副標題「寫給15歲以前的我」。

一位耄耋之年的數學家回想自己的15歲,他會想到什麽?

李大潛與母校師生交流 施晨露攝

或許是家鄉狼山上的支雲塔。1953年,李大潛即將去上海讀大學,臨別之前,和同學們一起來到這塔下遊玩。映入眼簾的是山頂光教寺大門前的一副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南通中學的這一屆畢業生中,考取北京大學7人、清華大學21人、復旦大學4人、交通大學22人、浙江大學31人……「我和我的同學們的確是懷著這樣的抱負與胸襟離開南通城的。」

又或許是那張18分的考卷。當年跳級上初中的李大潛才9歲,第一次數學期中考試得了18分,老師規定每次考試離及格線差一分就要用戒尺打一下手心,許是看他年紀小,輪到時竟手下留情,破例放過了。多年之後回憶,李大潛仍感慨:「老師保護了我小小的自尊心。」

還有代數裏「負負得正」的規律,怎麽也弄不懂,氣得父親摔書而去……

這林林總總,他想告訴台下一張張年輕的面孔,自己並非天才,也沒有在起跑線上領先。

15歲以前的時光,被李大潛視作自己的黃金歲月,「不僅因為它為我一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因為這是我生活得很愉快、進步最迅速、收獲也最大的一個成長階段。」

「在南通中學三年高中學習期間,祖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眼看就要開始,令人憧憬的大學生活也一步步向我們走近,大家都強烈地感受到新生活的召喚。但我們並沒有為應付高考而加班加點、臨時抱佛腳,而是繼續著正常、輕松而有序的學習生活。這一成長階段應該就是我的一個起跑線,但我們當年並沒有這一個概念,老師,家長包括我們自己也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在這一起跑線上大幹一場。」李大潛說,「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進步和收獲,我當時所受的教益,在某種意義上講,應該說失敗與挫折比成功給我的幫助大,從同學身上學習到的比從老師那裏學到的多,從老師為人處世方面所受的感染比老師在教學上給予的幫助更加重要,課外自己的學習、鉆研比課堂學習收獲更大。」

在【起跑線上】裏,李大潛如此總結:「我懷念少年時代那種自由寬松而又積極進取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當年老師對我們嚴格而不苛求的態度,使我的這種學習方式及經歷成為可能。我所就讀的那所中學後來走出了20多位兩院院士。有人說這是教育的奇跡,但我覺得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漫長努力之結果,如果一定要說某段時間發生了奇跡,那一定是長久積累的結果。」

由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的【起跑線上】封面設計別具一格:沈穩莊重的底色、象征少年學子的綠色、閃閃發光的星空、起跑線上的數位、無限延長的跑道,蘊含著起步與成長、求知與探秘。揭開跑道上的一條封條,又像撕開一個信封,裏面藏著一張卡片,印著李大潛的一句話。策劃編輯黃勁草告訴記者,卡片有五種,透過這樣的設計,希望達成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對話感。

藏在書封裏的卡片是編輯埋下的「彩蛋」。施晨露攝

李大潛是【辭海】【十萬個為什麽】分冊主編、編委,不僅學術成就卓然,且活躍在大學教育一線,關心基礎教育,他梳理中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指導思想,承擔起上海市中小學數學教材編纂的任務,還以個人名義在母校設立「馥華獎學金」鼓勵誌存高遠的孩子們。「最初在我們的眼中,他是一位數學家,而最終打動我們的,是一名教育者。」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陸小新說。

【起跑線上】的緣起,正是來自李大潛與基礎教育一線工作者頻繁的交流。「面對眾多家長因為‘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產生的焦慮情緒,面對不少教師明知不應為卻只能為的無奈,我會情不自禁想起曾經走過的那段求學、生活經歷。」在後記中,李大潛說,「盡管我與現在的少年中間隔著一條寬闊的時間河流,但無論時光怎樣流逝,世間總有一些東西一直就在那裏。」

「在‘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教什麽、怎麽教’、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問題,成為公眾關心與焦慮的當下,能夠出版【起跑線上——寫給十五歲以前的我】,成為數學家與當代青少年、家長、教育工作者之間的橋梁,讓讀者看到一位可親可感的數學家,體味到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推動社會對於‘何為教育、教育何為’,在孩子求知生涯中社會、學校、老師、家長、同學等位置的討論與對話,是我們的榮幸。」陸小新說。

「李大潛院士與當代青少年成長的年代不同、所處的環境不一,但那些屬於少年學子的情感、困惑、理想是相通的。」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闞寧輝說,讀這本【起跑線上】,最令他難忘和感動的是,幾乎每一篇文字中,李院士都寫到自己的小學老師、初中老師、高中老師、大學老師,一個個小片段、小場景、小故事、小生活背後的大情懷、大世界、大學問、大先生,引發溫暖、綿長的情感共鳴。

李大潛向母校贈書。施晨露攝

「現今,‘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成了一種時髦的說法,甚至在學前階段,不少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將這句話用於人才的成長與培養,我總覺得很值得推敲,也缺乏科學性。」李大潛說,人一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不是100公尺、200公尺的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關心起跑線,不要因剛剛起跑而放松懈怠,自然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犧牲一生中僅有一次的幸福童年為代價。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意味著每次考試都要得第一名,更不等於拔苗助長地提前學習後繼的課程和內容。如果家長及老師都能理智地看待起跑線上的成敗與焦慮,自覺地告別那些長遠來看弊遠大於利的種種做法,讓孩子們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滿懷信心和勇氣面對未來,我們的下一代就能真正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起跑線上。從這個意義上看,如果這本小書能對青少年的培養提供一點寶貴的啟示,在教育這一層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將無比欣慰。」

分享完創作心得,走下台之前,87歲的李大潛對台下又是深深一鞠躬。台下坐著的,正是他所說的「這本書最期待的讀者」。

87歲李大潛向台下深深鞠躬。施晨露攝

李大潛

1937年生於江蘇南通,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偏微分方程式、控制理論、工業套用數學。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華羅庚數學獎,上海市科技功臣獎,法蘭西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勛章及法國巴黎十二大名譽博士稱號等。

1953年,李大潛考入復旦大學數學系,成為年級學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得到蘇步青、谷超豪兩位大師的培養。蘇步青、谷超豪、李大潛在數學界留下「蘇門三代」佳話。

來源:作者: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