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回顧一對985教授夫妻,將女兒培養成頂級科學家,結果變成美國人

2024-01-08科學

科技可以改造這個世界,也可以讓人類的文明向前發展。

在人類的歷史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科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生物學家,甚至是化學家,他們都曾經為這個宇宙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說到現代中國的科學家,大家都比較熟悉,比如鄧稼先,錢學森,華羅庚;說到當代的科學家,大家想到的是袁隆平,鐘南山,張文宏;但要說到當代的女性科學家,卻很少有人能想到。

事實上,中國也有許多出色的女科學家,其中就有一名非常出色的女科學家,她就是鮑哲南。

當代科學界最傑出的人物

鮑哲南,對於不懂科學的學生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只要是在科學界混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她用自己的學識與才能,在美國史丹佛學院取得了重要地位,並取得了歷史上第一個華裔女性校長的稱號。

鮑哲南自幼就有強烈的求知欲,抱著一顆探究真理的決心,這讓他的爸爸很高興,也很有耐心地訓練她的實踐技能,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就讓她自己試驗,尋找解決之道。

其中尤以人造肌膚為最。早在她剛開始帶隊時,她就有了一個很有野心的設想,那就是研制出一種類似於人工肌膚的電子裝置,用來改善人類的日常生活。

如果這個設想真的能夠實作,那麽將會對醫學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甚至可以讓殘疾人透過人造皮膚進行日常活動。

只不過這種大膽的想法被很多人認為是幻想,是不可能的。對於這些人的疑問,鮑哲南充耳不聞,他繼續帶著自己的研究小組,不斷地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理論。

一遍一遍的嘗試,鮑哲南他們都沒有氣餒,一直在堅持著。經過大家的通力合作,這個計畫已經有了一些成果。

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鮑哲南的研究結果,稱他們已經制造出能夠感受微小的氣壓的人工肌膚。這一重大發現,簡直就是全球的恩賜,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她不僅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還出版了不少書籍,大約有三百多篇,其中在兩年的時間裏,她的被參照次數超過了一千次,並且申請了三十多件發明專利。

鮑哲南曾榮獲2017年度最優秀的女科學家獎,這個獎一年只有五名女科學家能拿到,但對於她而言,這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因為她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獲獎了。

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成績而沾沾自喜,她覺得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拿到諾貝爾獎!

很多人都認為她天賦異稟,成就了常人無法達到的成就,可是仔細回想一下,她的成就卻又是那麽的清晰。

天賦與勤奮相輔相成

這年頭,很多人都是從小就把自己的愛好和愛好都訓練到極致,這樣才能讓自己不落下風,但是鮑哲南卻是其中之一。

她生於一九七○年,生於南京,兩位在南京大學任教的老師,一個在物理系,一個在化工,在當時,這樣的家庭條件,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鮑哲南的雙親,年輕時都曾歷經國家戰爭與政治動蕩,他們也清楚科技是中國爭取更多發言權的最佳方式,唯有民族擁有雄厚的科技底蘊,國民才會有盼頭。

他們夫婦兩個都是為祖國奉獻了一輩子,當然也想讓自己的兒女將來出人頭地。他們非常註重兒童的學習,有著自己的教學方式,非常註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和主動探索能力的訓練,也正是這種學習方式,讓鮑哲南最終成為了科學研究的一員。

鮑哲南繼承了他的父親和母親的優良基因,又生活在一個學習氣氛很重的家族之中,所以他也沒有讓他的父親失望,他一直都是學霸,是所有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在高中的時候,她總是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羨慕的眼神,每一次的期末考試,她都會名列前茅。

在上大學的時候,鮑哲南就對科學感興趣了,每次有實驗的時候,她都會親自去驗證。她對教室裏的試卷並不滿意,一有空就會去尋找更難的問題來做,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

她高中畢業於南京十中,並以優秀的表現考入了南京大學,並就讀於她媽媽工作的化工專業。

南京大學能在國內名列前茅,自然有它獨特的地方。那時候,學校裏有一個以聚合物合成為主的研究方向,南京大學化學工程系的薛奇教授,就是其中的核心技術之一。

毫無疑問,這裏是所有從事研究工作的學生們的理想之地,競爭也是相當的激烈。當時鮑哲南剛剛讀二年級,就輕而易舉地拿到了這份工作,也因此受到了不少人的指責,甚至有人說她是走後門進來的。

說實話,以鮑哲南的能力,根本就不需要動用任何人脈,她在學校裏的表現,所有人都看在眼裏。只不過,由於她的父母都是學校的老師,跟薛奇教授的關系也很好,而且她年紀輕輕就被選中進了實驗室,這讓很多人都很嫉妒,但也不敢當面冒犯,只能在背後嘲笑。

鮑哲南雖然被罵得很慘,但她從來都不喜歡為這種事情辯解,因為她知道,只有動手才能打敗流言蜚語,所以她在實驗室裏更加刻苦地工作,終於,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科研報告,用自己的才華,向所有人展示了她的才華。

去美之後的光輝業績

因為父母要去芝加哥美國進行科研,所以鮑哲南也要隨他們去美國留學。

那時候,她才大三,連畢業證都沒有,即便是去了美國,也考不上芝加哥大學。幸運的是,芝加哥大學調查了她在南京大學三年的學業,最終還是同意了她的 GRE考試,只要她的分數達到要求,就會被錄取。

鮑哲南沒有辜負她的期望,只花了20多天就重新開始學習,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芝加哥大學知道了她的考試結果後,信守承諾,給了她一份免費的碩士學位。

鮑哲南的父母到美國後,出於對孩子的獨立意識,停止了對鮑哲南的經濟資助。為了養家糊口,她不得不在課余的時候做些兼職來養家糊口。

芝加哥大學學生鮑哲南,選了聚合物化工系的於魯平當老師,老師對她也不算嚴格,但是鮑哲南卻很清楚自己為何而來,她夜以繼日地學習,甚至一天都呆在書房或書房,一遇到問題,便會忘記吃飯,忘記吃飯。

鮑哲南很開心,因為她在博士階段就接觸到了國際上對化學的研究,所以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研究上,為人類做出貢獻。

鮑哲南在取得博士學位後,還向貝爾實驗室提出了博士後申請,希望能夠在科研之路上更進一步。貝爾實驗室看中了她的天賦,讓她成為了一名室內研究員。

貝爾的實驗室絕不簡單,稍微懂點學問的人都會明白,這裏是全球最頂尖的研究機構之一,甚至可以說,這座實驗站在了整個地球的最頂端,甚至可以說是左右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十三名諾貝爾獲得者都是從這裏畢業的,能夠成為貝爾實驗室的一員,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都有著極高的造詣,鮑哲南能夠得到貝爾實驗室的承認,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在這八年的工作中,鮑哲南憑借著自己的天賦,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讓她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但人生哪有那麽容易,難免會遭遇一些挫折。鮑哲南曾經卷入過貝爾實驗室內部的一起學術欺詐事件。

她和她的同僚謝恩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進行研究,偶爾還會聯合出版一些文章,但最近一段時間,舍恩卻發生了意外,因為她的那些研究計畫中,有一項被稱為全球最微型的半導體器件,遭到了許多專家的質疑。

如果一個科學家將他的研究成果公布出去,並且讓其他人有興趣的話,完全可以將他的研究成果復制出來。

但問題是,舍恩對奈米晶體管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得到證實,這讓很多人都開始質疑,鮑哲南是這份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這讓她陷入了巨大的爭議之中,無法自拔。

這件事在當時的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所有人都在談論著鮑哲南,這對她這種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沈重的打擊,很有可能會毀掉她的研究事業。

如果真的被定罪,那就不只是一個學術問題了,而是一個人格和人格的問題。

尤其是在美國這樣一個非常註重學術研究的國度,她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行為而被懷疑。

好在後來的調查,證明她並不知道舍恩在研究過程中做了手腳,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這場足以讓諾貝爾獎都黯然失色的風暴就此結束。

在眾人疑惑的眼神中,鮑哲南並沒有停下手中的研究,而是繼續投入到了自己的學習中,這倒不是因為她害怕,而是因為她知道,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家,唯一的辦法就是更加刻苦地學習。

風波很快就過去了,鮑哲南的日子也恢復了正常,她剛剛完成了貝爾的研究,準備去下一家公司上班。

她想了想,還是決定拒絕那些頂級名校的優厚條件,去史丹佛做一名教授。

那個時候,鮑哲南正想著換個研究計畫,正好在史丹佛遇到了一位誌同道合的同事,於是便將註意力從化工轉向了燃料電池,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可伸縮太陽電池,為能量電池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鮑哲南於2017年晉升史丹佛大學化工研究院的校長,成為史丹佛大學歷史上第一個由中國人擔任的女性。

在人才的培養上,她已經培養出了三十多名美國博士。不過,她並沒有因為這份榮耀而失去自我,而是繼續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人生雖然美好,但公民身份引發爭端

很多人都在想,一個出色的女科學家,是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保持平衡的?

盡管她在科研方面享有盛名,但這並不妨礙她做一個平凡的女人。她有一個相互扶持的老公,還有一雙聰明又討人喜歡的兒女,可謂是集工作與家庭於一身!

拋開她在職場上的成就,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很難兼顧這兩個方面,大多數情況下,她都會放棄自己的家庭,專心於自己的工作,但鮑哲南不同,她覺得這兩件事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件,她的生命都是不完美的。

工作的時候,她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而工作之余,她又要陪著自己的家人。家庭是充滿了愛的場所,工作無法填充,或者二者都無法兼顧。

鮑哲南的行為,對很多女人來說,都是一種很好的啟發,很多女人都選擇了堅持自己的生活,有的人認為自己是幸福的,而另一部份人則認為,這是一種壓力。鮑哲南選擇了一條集事業與家庭快樂於一身的道路,其成功之道,是許多婦女應該借鑒與思考的。

這一路上,她一直都是敞開著雙手,接受著無數的歡呼,這才是真正的大贏家。在國內,她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她有美國公民身份。

爭論的原因是,有些人覺得她是自己的家鄉,不能因為自己的成績而放棄自己的國家,雖然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也有自己的家鄉。也有一些人認為,鮑哲南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他必須要了解更先進的科技,這樣的話,他的研究生涯就會變得更加長遠。

對此,人們有不同的看法。

鮑哲南換國籍不只是他一個人,國內的高科技人員大量流失,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從科研和政府兩個層面來做。

其實那個時代,中國並沒有今天這麽發達。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科研裝置,都遠遠比不上美國這樣的先進國家。

尤其是對於鮑哲南這種生長在這種城市裏的人來說,看著美國的繁榮景象,難免會有一些其他的心思,再加上在美國這麽久,她已經完全融入到了那裏,那裏的風俗,那裏的語言,那裏的風俗,她都已經完全熟悉。

無論這件事引起了多大的爭論,但鮑哲南所做的一切,卻是無可辯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