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廣州:跟著「科博士」玩轉科普|2024全國科普日

2024-10-18科學
編者按
2024年全國科普日於9月15日拉開帷幕,由中國科協、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科技部等21個部門共同主辦。今年的活動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協力建設科技強國」,主要活動包括「千館展覽探未來」「萬場報告話前沿」「千萬IP創科普」3項重點活動,學會、科普陣地、高校、企業、園區等8個聯合行動,以及各部門各地區各單位打造的主場活動。
活動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目標,面向高校學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公務員和廣大公眾,開展多層次、分眾化的高階前沿科普,多角度展示中國科技創新成就,展現創新成果背後的科學精神和科技工作者風采,弘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鼓舞全社會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磅礴力量。
啟動現場
奇妙科學秀表演
活動現場
「科博士家族」形象首次亮相
怎樣區分化石和普通石塊?科技如何讓沈默的文物「開口說話」?「中國屏」背後隱藏著哪些科技創新?……9月21日至22日,2024年全國科普日廣州市主會場活動暨第七屆廣州科普嘉年華在廣東省科學院琶洲科普中心舉行。
本次活動由廣州市科協、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委網信辦等27家單位聯合主辦,全市17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場館和科技科普企業積極參與,透過「沈浸式」體驗的方式,為廣大市民打造一場科普盛宴。
「沈浸式」體驗科技魅力
今年廣州科普嘉年華主會場活動首次連續兩天舉行,共設五大主題,展區超170個展位,科普內容圍繞「四個面向」及新質生產力所取得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涵蓋腦機互聯、AI數智、深藍深空深地、奈米科技等前沿領域,集互動、參與、分享、體驗於一體,多維度向公眾展現廣州地區的科普資源、科技成果和科研能力。
主會場舞台以「想象力」為主題,透過科普秀表演、科普互動課堂等多種形式,激發公眾想象力,讓他們親身體驗科學的樂趣和創新的力量。主會場活動還涵蓋公共交通支付、腸道健康、物理實驗、親子急救等多樣化的科普話題,讓公眾在互動和體驗中獲取新認知。
一系列新奇有趣的科技成果展示吸引了大小朋友的目光。
在智慧助行外骨骼展位,演示者穿戴了一套外骨骼系統,對腿部肌肉進行鍛煉。這套裝置由驅動系統、中控系統、機械結構單元等構成,可以輔助腿腳不便者鍛煉腿部肌肉,助力其行走。「這套裝置可以監控步態,進行人機步態擬合分析,並提供動力,讓腿腳不便者的每一次邁步行走都變得更輕松。」工作人員說。
「遠看是景觀,近看可育人。」一條亮麗的廣州市科普長廊風景線吸引了觀眾眼球。不少家長和小朋友在展位前瀏覽科普宣傳圖,並進行科普問答互動。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紙張蘊含哪些獨特的結構技術?床墊竟然可以任意調整姿態,迎合人們的睡姿?在科普展位上,這些問題都得到了生動的解答。
「市民朋友們表現出對科普的極大興趣。」廣州市科協有關負責人介紹,主會場活動讓市民在互動和體驗中獲取新認知,體會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大驅動力。
「科博士家族」正式亮相
第七屆廣州科普嘉年華主會場活動上,以「科博士」為核心衍生出的「科博士家族」形象首次亮相。他們由科博士、科媽、科小創、科小普、科爺爺、科奶奶等角色組成。
作為廣州科普領域的標誌性科普IP,「科博士」自2019年以來就透過生動有趣的角色設定和貼近生活的科普內容,搭建起科學與公眾之間的橋梁。基於「科博士」的公眾認可度和廣泛影響力,廣州市科協乘勢而上,創新升級了科普IP「科博士家族」。
在這個家族中,有代表著「博學」的科媽,將高深莫測的科學知識化繁為簡,讓科學變得通俗易懂;代表著「勇敢」的科小創,充滿活力、不懼挑戰;代表著「探索欲」的弟弟科小普,以獨特視角開啟科學的趣味之門;還有具備強大「實踐能力」的科爺爺和充滿藝術「想象力」的科奶奶,整個「科博士家族」從不同角度豐富了科普的維度。
據介紹,「科博士家族」延續了「科博士」的科學精神,更以多元化的角色設定和豐富的內涵,為科普事業註入了新的活力與色彩。未來,「科博士家族」將繼續成為廣州科普工作的標誌性形象,走進機關事業單位、企業、校園、社群,廣泛運用於廣州市特色科普品牌之中。
現場,以科普日活動主題和「科博士家族」形象為靈感設計的周邊產品——套色印章、明信片、冰箱貼等文創產品受到公眾的歡迎。他們積極參與現場活動,排隊收集不同顏色圖層的蓋章,表現出極高的熱情。
與科學家近距離接觸
主會場活動中,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鄧文中和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煥彬分別為公眾帶來主題為【科學與工程】和【親近科學 擁抱未來】兩場科普講座。兩位科學家不僅分享了各自領域的前沿科技成果,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了科學知識,展現了他們對科普事業的熱情和承諾,有效拉近了科學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活動還釋出新書【講好科學家的故事】。該書聚焦深度挖掘並展現廣州地區傑出科學家的非凡事跡與卓越貢獻,精選了30位在穗院士的感人經歷,細膩描繪了院士們的成長軌跡——從青澀學子到學術巨擘的蛻變之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他們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勇於創新的科研態度以及深厚的家國情懷。
活動同期釋出了國內第一個區域性科技傳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是在廣州市科協指導下,由暨南大學文本實驗室研究團隊以廣州區域科技傳播發展態勢為研究和評價物件,聚合科技傳播領域的各方資源與力量打造而成。其為科技傳播的量化分析、效果評估和政策指導提供了一套科學、系統的評價方法。
據了解,第七屆廣州科普嘉年華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協力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從9月15日持續至25日。其間,廣州首創的區域性科技傳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正式釋出;廣州科普嘉年華、百館展覽探未來、千場報告話前沿、萬級IP創科普活動等陸續開展;全市超百家科普單位免費向市民開放。
廣州市科協還組織廣州地區符合開放條件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各級科普基地、廣州科普遊計畫承擔單位和各區所屬科普資源單位等100多家科普單位免費向市民開放。全市11個區同步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
轉自:中國科協網
來源:今日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