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質放在地球上,會吞噬淪陷地球嗎?

2024-02-11科學

在我們的太陽系,太陽是最恐怖的天體,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度,表面溫度也能達到5000度。

不過在 浩瀚宇宙,即便是我們的太陽,也太小兒科了,還有比太陽恐怖百倍的天體,比如說中子星,黑洞等天體。

黑洞,嚴格來講屬於我們無法認知的天體,畢竟如今一只的所有大自然法則在黑洞面前都失效了。今天我們主要來討論一下恐怖的中子星。

我們常見的物質狀態有三種,分別是氣態,液態和固態,還有第四種形態,電漿態,太陽核心就是電漿態,說白了就是一鍋「等離子湯」,處於自由狀態。

那麽,中子星屬於什麽形態的物體呢?很難有一個準確的定義,簡單理解,中子星就是由無數個中子「肩並肩」組合在一起的致密天體,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也就是大約一勺中子星物質,品質就可以達到10億噸!

那麽,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質放到地球上,會有什麽影響呢?地球會因此被吞噬淪陷嗎?

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深入了解中子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們從太陽說起。我們的太陽系之所以叫太陽系,不是隨便叫的。太陽的統治力太強大了,太陽品質占了整個太陽系品質的99.86%,擁有絕對的統治力。

太陽的品質很大,當然自身的重力也會很大,於是在強大重力的作用下,恒星物質不斷向內聚集擠壓,核心溫度和壓力急劇攀升。

如果沒有任何其他力量對抗重力,理論上太陽物質會一直向內塌陷,最終被塌陷為一個點。不過現實中並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當太陽核心溫度壓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來到某個臨界點,就會引發宇宙中最重要的大事件:核融合。

核融合會釋放出超級能量,產生強大的外推力,這種力量足以抗衡向內的重力。當兩種力量保持平衡時,太陽就會保持長時間的穩定。

最開始,太陽核融合是由氫融合成氦,當氫燃料耗盡之後,氦會繼續融合成更重的元素,一直到鐵元素,就戛然而止了。

也就是說,恒星核融合到鐵元素就停止了,這是因為鐵元素的比結合能最大,是最穩定的元素。鐵元素之前的元素融合時,都會釋放能量,而鐵元素之後的元素想要融合,不但不會釋放能量,反而會吸收能量。因此,一旦恒星融合到鐵元素,實際上就宣告了恒星的死亡。

但恒星死亡,不代表就不會發生融合,只要有源源不斷的能量輸入,鐵元素就會持續融合成更重的元素,只不過這時候的融合已經與恒星核融合有本質區別了。

在什麽情況下,鐵元素才能繼續融合下去呢?只要恒星的品質足夠大,就可以繼續觸發鐵元素融合成更重的元素。

恒星品質足夠大,也就意味著重力足夠大。當恒星融合成鐵元素,停止了核融合之後,原本一直與自身重力抗衡的核融合產生的外推力消失了,結果就是,恒星自身重力占據了絕對上風,完全失控了,發瘋似地把自身物質不斷拉向核心,外層物質在重力作用下猛烈撞擊內核,產生了巨大能量。這些能量足以促使鐵元素繼續融合成更重的元素,上演宇宙中僅次於宇宙大霹靂的猛烈爆發,超新星爆發。

不過,大品質恒星向內塌縮也會受到電子簡並壓和中子簡並壓的對抗,因此一般情況下並不會無限向內塌縮。電子簡並壓和中子簡並壓是包立不相容原理的具體表現。

根據包立不相容原理,兩個費米子不同占據相同的量子態,什麽意思呢?就好像你就喜歡一個肚子待在一個房間裏,如果有其他人想進入你的房間,你就會使勁把他往外推,這種推力其實就是「電子簡並壓」或者「中子簡並壓」。

費米子,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基本粒子,也是如此,當兩個費米子試圖占據相同的量子態時,就會產生巨大的排斥力,這也是物質擁有體積的前提。

電子簡並壓非常強大,但如果恒星品質足夠大,就能產生比電子簡並壓更大的力量,強大到把電子擠壓到原子核上,兩者結合形成中子,這就是中子星的由來。

而中子簡並壓比電子簡並壓更強大,需要更大品質恒星產生的重力才能對抗中子簡並壓。所以,如果恒星的品質繼續增大,理論上也可以強大到把所有的中子都擠壓到一個點上,這就是黑洞。

科學家們透過計算發現,當恒星死亡後殘留的內核品質(註意不是恒星本身的品質)大於1.44倍太陽品質時,就會形成中子星。而如果這個內核品質大於3倍太陽品質時,就會塌縮為黑洞。

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子星還是黑洞,能夠存在的前提是:超強的重力。只有超強的重力才能對抗強大的電子簡並壓和中子簡並壓。

而一小勺中子星物質的品質雖然可以達到10億噸,與珠穆朗瑪峰的品質相當,但如此品質產生的重力太小了,根本不足以對抗強大的電子簡並壓。

也就是說,脫離了中子星之後,一勺中子星根本無法保持中子星的狀態,瞬間就會一盤散沙,最終成為普通物質。

說白了,當脫離了「大本營」中子星之後,那勺中子星物質就不再與中子星有任何關系了,實際上就是普通的物質,放在地球上,自然也就不會帶來任何影響了,更不會吞噬甚至淪陷地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