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大理海菜的前世今生

2024-09-02科學

明代狀元楊升庵描寫茈碧湖中茈碧花曾寫下名句「茈碧花開雪滿湖」,把洱海等高原湖淺水區海菜花在碧水藍天間星星點點盛開綻放的靚美壯觀,形容為「海菜花開雪滿湖」,似乎也不為過。

海菜,是生長在雲南大理洱海、茈碧湖等高原湖泊中的淡水植物,系水鱉科水車前屬綠藻類多年生沈水植物,喜溫暖,生長要求水體清澈潔凈,為中國所獨有。大理本地人稱其為「海菜」,白族話叫「犒馥(音)」,或許就是因生長於洱海等海拔2700公尺以下的高原湖泊(當地人稱作「海子」)中而得名,湖泊、池塘、溝渠和深水田裏都可生長。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河南固始籍狀元吳其濬,官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兵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雲貴總督、雲南巡撫等職,同時作為一名植物學家、博物學家、本草學家、地理學家,他所著【植物名實圖考】詳細記載了1700余種植物,其中就生動記述:「海菜生雲南水中。長莖長葉,葉似車前葉而大,皆藏水內。抽葶長苞,十數花同一苞,花開則出於水面;三瓣,色白,瓣中凹,視之如六,大如杯,多皺而薄; 黃蕊素萼,照耀漣漪,花罷結尖角數角,彎翹如龍爪,故又名龍爪菜。人摘其莖煠食之。」大理一帶早有海菜養殖,清代鹹豐【鄧川州誌】「物產」篇曾記載:「在澤有藕,有芹,有茭筍、蒲心、海菜」。

海菜的莖葉翠綠,如細繩索狀,細長而脆軟滑嫩,一般長約40至80公分,莖長隨水深淺各異,最長可達4公尺。莖頂開花,有苞,每開花四五朵,花期一般為每年5—10月,溫暖地區可全年有花。海菜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莖、花、嫩葉都可食用,有清熱消腫等功效。白族民歌中常隱喻四處漂泊的人生「大理海子無根草,不飄不落不生根」,指的就是海菜。其實,海菜在洱海水面生長、漂浮,並非無根之物,而是根紮於土中,莖葉隨波搖曳飄蕩,花朵露出水面吐露芳華,宛如水中精靈綻放。潔白的花瓣喜歡聚集在一起,盛開綻放之時,整條溪河溝渠、整個池塘湖泊都開滿了雪花般潔白的花朵,風姿搖曳,十分浪漫。

海菜可以經炒、氽、燴、煮等多種方法後食用,也可涮火鍋。大理當地人對海菜的吃法大多是做成「海菜芋頭湯」,先把煮熟的芋頭剝皮後切成塊狀,放入湯鍋內,加入豆米等配料,調上肉湯煮沸,再把海菜切成約五六公分長度的段,放入湯內煮3分鐘左右,即可倒入湯缽內上桌享用,喝來鮮美清香、滑嫩可口。特別是金秋時節,當地的新米上市之際,鮮美滑嫩的海菜芋頭湯就著軟糯馨香的米飯,吊得人們的食欲成倍增長,噴香的幾碗飯「滑」入肚腹中,非常滿足。

海菜更講究一點的做法,是在做好的海菜芋頭湯的湯面上,擺上用鮮蛋清、蛋黃糕、紅辣椒片和萵筍片做成的4只「鴛鴦」,便成了一道色彩鮮艷、湯清葉翠的「鴛鴦戲水」,滑爽柔嫩,鮮香可口。這碗海菜湯稱得上是一道大理特色風味菜了。

海菜對其生長環境尤其水質要求很高,只有在水質優良的湖泊、池塘、溝渠和深水田中才能生長良好,所以也是判斷水質的「試金石」,被稱為「生態美食」「環保菜」。20世紀80年代前,洱海周圍的地區水面海菜花星羅棋布,曾有童謠唱:「海菜花,開白花,愛洗澡的小娃娃,清清水,不帶泥,不帶臟,洱源處處是我家。」記述了當時海菜花富集綻放的景象。

近年來,雲南省不斷加大洱海保護和治理力度,洱海和周邊水域水質持續向好,瀕危的海菜又重現盎然生機、靚麗綻放,洱海正在展現出碧水清流、鷗翔鷺飛的澄澈凈美和迷人魅力。(魏向陽 作者系雲南省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