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我們開掘的隧道:京原鐵路作者:梅梓祥

2024-03-04科學

由東南沿海的黎湛、鷹廈鐵路,到西南貴昆、成昆、襄渝鐵路,今天介紹地處華北的京原鐵路隧道。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屬於世界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中的社會主義陣營。進入60年代,中蘇關系逐漸惡化,美國實施軍事包圍,中國面臨兩個超級大國的威脅,開始實行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作為國家武裝力量的鐵道兵,承建的鐵路幹線與國防安全密切相關。京原鐵路距北京近,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若有戰爭,即中央戰略轉移的重要通道,其時與北京地鐵同時列入戰備工程。

頭頂「傾盆大雨」,足踏「滾滾洪水」。

京原鐵路起自北京石景山南站,向西至山西省原平,全長418公裏。鐵道兵第4、13、14師擔負石景山至棗林356公裏修建任務。1965年6月開工,1971年10月30日接軌通車。在「戰雲密布」的大環境下,鐵路對於國防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鐵路隧道由於隱蔽、覆蓋層等因素,不易轟炸,在二戰、抗美援朝戰爭中,都發揮了很好的安全庇護作用。京原鐵路在設計上強化了戰備觀念,418公裏鐵路,隧道120座,延長87公裏。有山就有隧道;有山必險峻;地質無不復雜。打隧道,沒有最苦,只有更苦。驛馬嶺隧道長7032公尺,是20世紀70年代最長的鐵路隧道。為修建京原鐵路而組建的14師擔負隧道施工任務。隧道透過3處大斷層,10多處溶洞。艱辛、悲壯的故事很多。開工之初,天寒地凍缺水,施工、生活受困。部隊抽出人力從拒馬河源頭——淶源修造一條32公裏的輸水道。可是,老天不厚道,隧道掘進到1000公尺時,洶湧的地下水噴湧而出,每晝夜流量達6000多噸,隧道成了地下河流。現場,5台抽水機晝夜不停抽水,指戰員頭頂「傾盆大雨」,踏在沒膝的水中,架著風槍向巖石沖擊。工程最緊張的時候,團長侯日非將鋪蓋卷搬進隧道,利用避車道撘一個簡易鋪床,上面油布遮雨,床下流水淙淙,出碴鬥車川流不息,硝煙硫黃撲鼻而來……侯團長在這個「戰地指揮所」堅守半個月之久。強將手下無弱兵,有這樣身先士卒的幹部,就有敢打硬拼的戰士。驛馬嶺隧道僅用24個月就完成主體工程,平均月成洞281公尺。

戰備工程要的是時間、速度,當時流行的口號是「和帝修反搶時間爭速度」。京原鐵路的施工,多數連隊沒有節假日、星期天。1970年12月31日,擔任雲彩嶺隧道施工的部隊連夜轉場;元旦清晨,新的工地上就響起開山的炮聲。有一年初一早晨,團領導到連隊拜年,十三個連隊沒有放假,除夕繼續施工,包括副團長解春生也在隧道度過除夕……隧道塌方,如影隨形,防不勝防。1970年5月18日,小河二號隧道斷層發生大塌方,下導坑4名戰士、4名民兵堵在十幾米長的空間裏。洞外,組成突擊隊全力營救;洞內,空氣越來越稀薄,8名好漢積極自救,摸黑修理風槍和水管、風管,徒手扒石碴。經過數十個小時搶險,終於挖出十幾米長、僅容一人匍匐出入的小洞。這時,8個人互相「謙讓」,誰都不願第一個逃生。班長命令民兵先行、戰士隨後,最後全部安全脫險。

1971年11月25日,京原鐵路在山西靈丘縣舉行通車典禮。除「回家」的京滬線外,京原鐵路是我乘坐最多的一條鐵路。我在山西當過鐵道兵,「常回家看看」的途中,穿越隧道,百感交集。我在寫「隧道」系列時,沒有統計各個隧道犧牲的人數,比如京原鐵路的驛馬嶺隧道,這是心中的痛……

驛馬嶺隧道通車。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