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大化所ACS: 調變顆粒間距,實作工業相關CO選擇性電解

2024-07-01科學



CO2電解法生產乙烯、乙醇、乙酸等多碳(C2+)產品極具吸重力,但碳利用率低。透過將CO2還原成CO,再進行CO電解,為C2+生產提供了一條高效的途徑。與CO2電解相比,CO電解更有利於C-C耦合,因為CO的覆蓋率更高。然而,由於CO電解產生特定C2+的反應途徑非常復雜,選擇性生產C2+產物仍然具有挑戰性。CO2/CO電解選擇性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劑結構的尺寸、形狀、組成、缺陷、氧化狀態以及奈米和原子尺度的低配位等方面。同時,影響中尺度物種遷移的因素,如鄰近效應也同樣重要,但往往被忽視。



近日,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高敦峰 課題組采用一種簡便的方法,將Cu奈米粒子與黑碳物理混合,制備出平均粒子間距可調的Cu奈米粒子瓦斯擴散電極(GDEs),並研究了在工業相關電流密度下粒子間距對CO電解產物選擇性的影響。值得註意的是,增加Cu奈米顆粒在催化劑層中的平均顆粒間距可以提高對乙酸鹽的選擇性。

實驗和數值計算結果表明,較大的顆粒間距離增加了Cu奈米顆粒附近的局部pH值和局部CO濃度,這是由於中尺度上顆粒間CO擴散減弱,從而導致CO電解產生乙酸的改善。





透過進一步耦合外部反應條件(即CO壓力升高和陽極液濃度升高),乙酸鹽法拉第效率(FE)和部份電流密度分別達到77.5%和705 mA cm-2。此外,在施加的電流密度為300 mA cm-2和0.5 MPa CO進料條件下,在1.0 M KOH中測量Cu奈米粒子電極的穩定性。結果表明,在110小時的反應過程中,電池電壓穩定在2.4 V左右,乙酸鹽FE穩定在70%左右。

總體而言,該項工作證實透過耦合催化劑的介觀設計和外部過程強化,可以在工業相關條件下選擇性生產特定的產物。

Interparticle distance matters for selectivity control in industrially relevant CO electrolysis. ACS Energy Letters, 2024. DOI: 10.1021/acsenergylett.4c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