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核融合計畫重大延期:全球最大實驗坦言2040年前難商用

2024-07-06科學

地球文明點亮「可控核融合」技術的時間表,再次面臨重大延期——這個期待已久的「無限清潔能源」,大機率要到2040年前後才能大規模商用。全球最大的實驗性托卡馬克核融合反應堆——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本周三宣布計畫第二次延期,並且預計建設費用將進一步上調。

「人造太陽」的光輝夢想

ITER計畫在中文媒體中有一個更形象的名字——「人造太陽」,其目標是模擬太陽的核融合過程。由於核融合的原材料(海水中的氘和氚)在地球上極為豐富,且無汙染排放,一旦人類掌握了「造太陽」的技術,將有望實作真正的「能源自由」。

ITER計畫最早於2006年獲批,由中國、歐盟、俄羅斯、印度、美國、日本、南韓七方共同出資。歐盟提供55%的資金,其余6國各分擔9%。計畫的初衷是在2025年啟動電漿實驗,並在2035年進行全氘-氚融合實驗。

延期與預算膨脹

然而,ITER組織的總幹事彼得羅·巴拉巴斯基在周三的記者會上宣布,關鍵節點將大幅延期:電漿實驗時間從2025年延至2033年,全氘-氚融合實驗從2035年延至2039年。最初計劃耗資50億歐元,但迄今預算已膨脹至200億歐元。最新的預算調整預計將增加約50億歐元。

這一延期意味著,ITER無法在未來十年內解決氣候變遷的壓力和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巴拉巴斯基強調,ITER的延期並不理想,他說:「指望核融合解決當前的緊迫問題是不明智的。」

私營企業的挑戰

自2006年以來,ITER已不再是核融合計畫的「唯一希望」。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商業組織也在進行核融合研究。例如,老虎環球資本、比爾·蓋茲、谷歌等投資的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以及英國托卡馬克能源公司,都在使用規模較小的反應爐,計劃在2030年前進行原型機測試。

對於這些私營企業的挑戰,巴拉巴斯基表示懷疑任何公司能在2040年前實作商業化營運:「即使今天證明了熱核融合技術,我不相信到2040年我們會有能力進行商業部署。我們必須解決其他一些技術問題,使其具有商業可行性。」

核融合的未來依舊光明

盡管ITER計畫再次延期,但核融合技術的未來依然光明。核融合能提供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徹底改變人類能源結構,減輕環境壓力。正如巴拉巴斯基所言,盡管不能解決當前緊迫的問題,但核融合技術仍是未來能源的重要支撐。

各位讀者,你們怎麽看待核融合技術的未來發展?認為私營企業能否在2040年前實作商業化營運?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看法,讓我們一起討論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