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新中國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2024-08-22科學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 張晴丹

中國人幾千年的「觀星」歷史

在世界天文歷史的長河裏留下過璀璨光輝

到近代卻歷經長久衰微

現代天文學發展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

為了發展中國天文事業

老一輩天文學家

歷時7年

在南京紫金山建成

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天文台

然而受戰火困擾

小行星觀測和研究工作幾度停擺

直到1950年5月20日

國家宣布成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台)

相關的觀測和研究工作才得以穩定開展

張鈺哲被任命為紫金山天文台首任台長

在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

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員擰成一股繩奮起拼搏

開啟了中國小行星觀測和研究事業的新序章

▲建成後的紫金山天文台。

1955年1月20日是不平凡的一天

那是深冬最冷的一夜

張鈺哲和學生張家祥在茫茫夜空中

捕捉到一個光點不太尋常

透過反復檢查比對拍攝的底片後

他們確定那是一顆新的小行星

這很可能是裏程碑式的發現

如果要給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上戶口」

他們還需要對這顆新星連續進行觀測

並做精確的軌跡計算

當時的觀測條件很艱苦

裝置也相對簡陋

紫金山天文台采用的是光學觀測裝置

需要在夜晚進行觀測

而且對能見度要求很高

南京寒意濃濃的冬季是最好的觀星季節

氣溫低至零下15攝氏度

一次觀測時長為一兩個小時

人在望遠鏡下站這麽久

精神要高度集中

眼睛還要一刻不停地盯著尋星鏡導星

不光身體會凍僵

就連鋼筆裏的墨水也會被凍住

科研人員只能用鉛筆來記錄

▲張鈺哲與張家祥。

之後兩個多月裏

張鈺哲和張家祥冒著冬季的嚴寒

對這顆小行星成功進行了18次跟蹤觀測

詳細記錄了觀測數據

並計算出精度較高的軌域參數

他們確定

這就是一顆新的小行星!

數據上報給國際小行星中心後

獲得了國際永久編號3960號以及命名權

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紫金一號」

這是中國人首次在自己的土地上發現的小行星

為中國天文事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實作了中國本土發現小行星「零」的突破

但觀測裝置仍靠進口

這成了許多天文工作者的「心病」

全台上下把所有精力

都投入到研發天文望遠鏡上

當時,蘇聯的2.6公尺望遠鏡尚在建造

國際上已有的光學望遠鏡

是美國的5公尺、3公尺、2.5公尺望遠鏡

如果中國能研制出2.16公尺口徑的望遠鏡

那麽

在大口徑天文望遠鏡領域

或能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1958年

中國科學院作出決定

建立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廠

(以下簡稱南京天文儀器廠

3年後

南京天文儀器廠光學車間工房建成

2.16公尺望遠鏡的研制工作步入正軌

前前後後

一大批青年科技骨幹

從相關院所高校調到或分配到南京天文儀器廠

有了這些人才的加入

2.16公尺望遠鏡研制工作持續向前推進

終於在1988年研制成功

它是當時中國研制出的

最大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被譽為中國天文界首艘「航空母艦」

從此

中國天文儀器研究邁入新的天地

並陸續取得多項壯舉

自主研發出一系列先進的望遠鏡

它們已經能穿越地球表層蒙蒙大氣

向更遠的蒼穹眺望

將廣袤宇宙裏的壯麗美景傳送回來

不斷揭開擎天神秘的面紗

其中

紫金山天文台在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研制上

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第一架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

紫金山天文台施密特型近地天體望遠鏡

在該台盱眙觀測站正式執行

口徑1.04公尺

配備該台自主研制

國內靈敏度最高的CCD探測器

繼續探索和發現近地小行星和彗星

▲盱眙觀測站的近地天體望遠鏡。

目前

紫金山天文台的觀測台站遍地開花

青海、江蘇、黑龍江、雲南……

甚至將在南極冰穹A建立南極天文台

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紫金山天文台

聯合研制的2.5公尺大視場巡天望遠鏡

建設在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

是北半球光學時域巡天觀測口徑最大

能力最強的裝置

有了這些近地天體望遠鏡

中國小行星研究這些年突飛猛進

到現在

已經發現了5000多顆新的小行星

其中完成申請、稽核程式

獲得國際正式「身份證」的有700多顆

觀測量在國際上該領域的

400多個觀測計劃中位居前十

無論觀測數量還是數據精度

都已在國際第一梯隊

▲張鈺哲。

百年耕耘,自立自強

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中國科學家篳路藍縷

在相扶相攜中

走過一段又一段艱難的創新求索歷程

才使中國天文學研究擺脫落後局面

奮起直追

最終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

寫就「薪火不息,星光永恒」的傳奇故事

【中國科學報】明日(8月21日)刊發全文:

【蒼穹中閃耀的「中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