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爺爺摔了一跤,女博士專攻艾爾茲海默癥,有了驚人發現

2024-07-28科學

石楊是一個特別愛問問題的人。她問問題跟一般人還不太一樣,她會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直到問不出問題了為止。「我特別喜歡刨根究底,愛跟自己較勁兒,有點強迫癥吧。」說完這個,她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一副黑框眼鏡,一頭齊肩發,說話幹凈利落,石楊特別符合人們對女博士的印象。

石楊大學本科期間學的是生物科學,但是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對神經科學非常感興趣,尤其對人類記憶的機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當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很多問題,比如人類意識是怎麽產生的,人的記憶又是怎麽產生的等等,就想著能透過科學的辦法去探索答案。」

像她這樣喜歡刨根究底的人,絕不會只是想想這麽簡單。所在的大學沒有神經科學專業,石楊就開始自學,買來各種書籍研究,畢業後又進入清華大學醫學院當時的學習與記憶研究中心學習了一年,之後申請進入了美國華盛頓聖路易大學神經系讀博士。

與人類記憶有關的病癥,艾爾茲海默癥(AD)算其中一種,它是與學習記憶受損相關的一種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進入美國的實驗室學習後,石楊接觸了很多學習資料,她意識到,這種疾病對人類造成的痛苦絕不僅僅是記憶損傷那麽簡單。記憶損傷只是病人的早期表現,等發展到了中後期,病人身體各個系統的功能都開始出現問題,包括性格改變、認知功能惡化、運動功能衰退等,最終會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直到沒有尊嚴地死去。「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10年乃至20年,對病人本身及家庭造成的痛苦是難以估量的。」

艾爾茲海默癥給患者及家屬帶來的痛苦,石楊感同身受。在她十五六歲的時候, 爺爺摔了一跤,隨後身體機能逐漸下降,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最後連家裏人都不認識了,整個人也臥床不起,只能靠家人貼身照顧。「當時全家人都沒弄明白,直到我接觸到了神經科學,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爺爺就是得了艾爾茲海默癥。」 石楊說,爺爺的病變對整個家庭影響都非常大,感覺家裏人身心都被掏空了。

在美國實驗室學習的前兩年,石楊嘗試自己感興趣的各種實驗,失敗了就重來,再失敗就再嘗試。有一天石楊突然靈光一現,大膽地將艾爾茲海默癥的病因和免疫系統聯系在了一起,並第一時間將這個想法匯報給了實驗室主任。「這根本不可能!」主任一盆「冷水」潑過來,覺得她的這個想法簡直不可思議。可有了前兩年各種失敗的經歷後,石楊根本不在意這種「打擊」,「我當時就想著,那我就繼續做實驗,來證明到底有沒有可能。」

在艾爾茲海默癥的研究領域,傳統觀點認為,是神經系統裏的蛋白質產生了病變導致病發。 但石楊發現,免疫系統的失調可能在推動艾爾茲海默癥的發生開發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大腦裏的先天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被啟用後能從根本上推動病理性蛋白的生成和神經退行的發生。她發現,透過藥物把小膠質細胞去除掉以後,病理性蛋白質就不會再生成,神經退行也不會發生。石楊對自己的想法愈發有了信心。

證明以上結論,石楊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就此也走上了神經免疫與艾爾茲海默癥調控的研究道路。目前,這個方向也已經成為該領域機制研究與靶向治療的新焦點。

2022年,石楊回國入職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入職短短兩年,她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獨立實驗室及創新團隊。 「我們要繼續去尋找小膠質細胞被啟用的機制和靶點,要去控制它,同時關註外周的免疫,即我們的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為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而影響到人們患艾爾茲海默癥的風險程度。」

石楊說,艾爾茲海默癥這種疾病越來越受到關註,也是因為人們越來越長壽了,因為這本質上是一種老年病,以前大家可能都活不到發病的年齡。而對疾病來說,防大於治,如果能一開始就把問題扼制在搖籃裏,那是最重要的;但如果疾病發生了,就要想辦法去阻止其發展,如果能延緩10年甚至20年發病,那就算是有了很大的突破。

艾爾茲海默癥從被發現至今雖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卻始終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案。石楊認為,這根本的原因還是對疾病的病發機制缺乏認知,之前的很多努力都只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階段。

「我特別喜歡探索機制的問題,喜歡刨根究底找根本原因,很想弄清楚這個病的發病機制,把整個體系做起來。」石楊說,最終的目標當然是做到臨床,最終幫助到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