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雲新聞特別策劃·全國生態日②丨這粒種子,從未停止生長!

2024-08-16科學

編者按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

亞洲象數量增長至300余頭,西黑冠長臂猿、綠孔雀等2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族群數量顯著增加,30種極小族群野生植物脫離滅絕威脅……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我們從一個個人與自然的故事中,見證著生命的奇跡在這片神奇土地上演繹。

今天,雲新聞客戶端為你講述這些故事,共同感恩這些珍貴生命的存在,同時也向所有致力於生態保護的工作者致以敬意。讓我們攜手前行,為綠美雲南貢獻力量,共同守護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

大樹杜鵑

種子微小如芝麻粒的十分之一

卻能在百年間長成參天大樹

傲然矗立於高黎貢山之巔

成為這片土地的王者

大樹杜鵑王 雲新聞資料圖

然而

它的成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而是伴隨著人類的探索與守護

1919年,英國生物學家喬治·福瑞斯特在高黎貢山森林深處發現一株高達20多米的杜鵑樹,因其高大的身軀,他將這棵樹命名為大樹杜鵑。為帶走這份令人驚嘆的美麗,福瑞斯特雇人將大樹杜鵑砍倒,把樹幹鋸成圓盤運回了英國。此舉雖讓大樹杜鵑名揚四海,卻也讓它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直到1982年,中國植物學家馮國楣先生歷經千辛萬苦,輾轉多次,終於在騰沖重新發現了一棵高30公尺左右,樹齡500年以上的大樹杜鵑,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有記錄的最大的大樹杜鵑,這一發現再次點燃了人們對大樹杜鵑保護的熱情。

盛開的大樹杜鵑(2024年2月17日攝)。圖源:騰沖市公安局

自那時起,大樹杜鵑成為了高黎貢山自然保育區的明星。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的建立,為大樹杜鵑提供了堅實的保護屏障。為了更好地掌握大樹杜鵑的生長規律,保護區選定了15株大樹杜鵑進行長期物候監測,記錄下了它們開花、結果、落葉的全過程,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大樹杜鵑種子 圖源:雲嶺先鋒

2024年4月高黎貢山赧亢管護站栽植的人工繁育大樹杜鵑株苗。圖源:新華社

面對大樹杜鵑種子微小、繁殖力低的困境,大家並沒有放棄。科研人員們不斷開展合作,透過種子萌發試驗、組織培養等手段,成功進行了大樹杜鵑的人工繁育試驗。同時,他們還進行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的露地育苗試驗,成功繁育出數百株大樹杜鵑幼苗,並在適宜地區進行了遷地回歸種植,為大樹杜鵑族群的擴大奠定了基礎。

盛開的大樹杜鵑(2024年2月17日攝)。圖源:騰沖市公安局

除了科學研究與繁育工作外,人們還透過科普宣傳、建立特殊保護區域、設定圍欄等方式,提高公眾對大樹杜鵑的保護意識。大樹杜鵑的科普宣傳牌、宣傳折頁和科普演講走進了周邊社群,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到保護大樹杜鵑的行動中來。

如今

大樹杜鵑在高黎貢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生息繁衍、花繁葉茂

它們的王者風範

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與保護

成為王者的這一路

有適者生存的堅韌

有風雨兼程的守護

還有生生不息的培育

……

從微小的種子到高黎貢山「杜」一無二的王者

大樹杜鵑從未停止生長

雲南省委網信辦 指導

雲南日報-雲新聞客戶端 出品

部份資料整合自保山林草、雲嶺先鋒等

編輯:普婭鑫 陸橙 鄭海燕

插畫、設計:潘彬瓊

雲南日報-雲新聞 觀雲南 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