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河豚有什麽魅力?直教人生死相許

2024-04-02科學

▲ 講真,河豚真是一種萌物。攝影/朱銳

-風物君語-

這是一場充滿禁忌的

味覺遊戲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每逢此時, 來自各地的食客就會長驅直入長江下遊, 在江蘇的揚中、江陰、靖江、海安、張家港等地,一品河豚之味。

▲ 再摸我,我就氣死自己!圖/網路

河豚與刀魚、鰣魚並稱 「長江三鮮」, 素以其味美肉香,令無數人 饞涎欲滴,欲罷不能。 再加上 內建毒性 的熱搜體質,妥妥成為三鮮中的 焦點所在。

拼死吃河豚

清明前後是吃河豚的最佳時節。

此時的河豚,經過一個冬季的滋養,開始洄遊產卵, 背寬腹厚,肉嫩脂肥。 河豚體內的 毒素含量, 也達到了頂峰。

▲ 來啊!誰怕誰啊!圖/圖蟲·創意

看似萌萌的河豚,實質上rio任性。一生氣就鼓成圓球,如氣球一樣浮到水面上,從內心到肉體,無不在叫囂—— 「你要是吃了我,我就毒死你」。

至於「河豚毒素」的來源,除了主要出自其生殖腺的細菌,還與其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海洋海藻,並轉化為自身毒素儲存起來有很大關系。

▲ 其實你氣成那樣又有什麽用,有毒又能怎麽樣?還不是被做成菜,而且是很漂亮的那種!圖/圖蟲·創意

河豚有多毒?大概就是氰化物的1200倍吧。

人類早年因為吃河豚而斃命的,並不在少數。那時的河豚,是名副其實的 「絕命毒師」。 不過在淡水養殖的今天,長期接觸無毒飼料,河豚的毒性已微乎其微。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食用河豚。戰國中後期的【山海經】就有相關記載: 「河豚有大毒,味雖真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

▲ 去年風物君和大V們到昆山的風物之旅,也與河豚結下了不解之緣。攝影/朱銳

即便如此,河豚的美味,依舊無法阻擋一眾 文人饕餮 前仆後繼前來品嘗的腳步。吃河豚的歷史一直延續至今,並流傳到了日本、南韓等近鄰。

小林一茶寫下了 「不吃河豚人/絕對不能讓他看/富士山之美」 的俳句,中國民間則有延續千年的 「拼死吃河豚」 的俗話,以及文人墨客大飽口腹之欲後留下的真情告白。

▲ 當兩只氣鼓鼓的河豚相遇,會發生什麽?(回看風物之旅·昆山,你就知道啦)。攝影/朱銳

兩宋,吃河豚成為了一種時尚。名士梅聖俞,就喜歡邀朋呼友來家裏吃河豚。而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沒有真河豚的情況下,人們甚至還創造出了 「假河豚」 ——有河豚的樣子和味道, 聊以過癮。

提到 「拼死吃河豚」, 就不得不說最著名的河豚愛好者——蘇軾。

▲ 在櫥窗裏,掛著封閉的幹河豚。圖/圖蟲·創意

蘇軾當年謫居常州(今 江蘇省常熟、武進、陽湖、靖江 一帶),當地一士大夫烹製河豚頗有獨到之處,想請大名鼎鼎的蘇軾品鑒一番。待蘇軾吃河豚時,全家都躲在屏風後面,然而只見蘇軾 埋頭大啖,不聞贊美之聲。

正當大家 相顧失望 之際, 連打飽嗝、停止下筷 的蘇軾, 忽又下箸, 口中說道: 「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 如此美味,毒死也值得。

▲ 一只永遠閉上雙眼的河豚,被煲了湯!圖/圖蟲·創意

魯迅也沒少吃河豚。1932年,他在【無題二首】中就寫道: 「故鄉黯黯鎖玄雲,遙夜迢迢隔上春。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同年12月28日,魯迅在日記裏,還留下了品嘗美食的蹤跡: 「晚坪井先生來邀至日本飯館食河豚,同去並有濱之上醫士。」

當時,上海的虹口一帶,日料館不少;而且即使不是 「欲上時」 的冬天,也供應河豚。所幸日本廚師治河豚有方,不然,中國現代文學史或許就要重寫了。

吃的就是心跳

對於老饕而言,品嘗河豚的至高境界,莫過於—— 嘴唇略微發麻,腦袋稍許暈眩, 介於毒與非毒之間,徘徊於生與死的邊緣,頃刻飛渡人性的深淵。

▲ 河豚鰭,也沒被放棄。圖為日本河豚魚鰭清酒燙熱飲料。圖/圖蟲·創意

少了則無趣,多了就危險,至於這 「略微」,「稍許」究竟幾何, 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種提心吊膽又欲罷不能的 刺激快感, 日本人還將其形象化,寫成了俳句—— 「偷人家妻子/驚心動魄又美味/有如嘗河豚」。

明知有毒卻忍不住要吃,然後邊吃邊怕死,邊怕死邊吃……如此迴圈往復, 吃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禁忌的遊戲。

▲ 烤河豚。圖/圖蟲·創意

而品嘗河豚的歷史,正是一部關於 禁忌與突破禁忌的歷史。

正因如此,關於食用河豚的坊間傳說層出不窮。汪曾祺老先生就寫過,在江陰,有人 用煮熟的河豚「謀殺親夫」 。在盛產河豚的江陰,愛吃河豚的當地人往往不用上館子,在自己家裏就能烹飪。這樣的命案,也是頗有地方色彩。

而食用河豚,也洋溢著滿滿的 儀式感。 在日本, 嗜食河豚的日本人胸口上,會別一個「勇」字 ——頃刻之間,就化身成為面對死亡的大無畏者。

▲ 河豚煲。圖/圖蟲·創意

不同於「菊與刀」的決絕,在中國吃河豚,全是「潛規則」——大家一般 排排坐,不讓坐, 埋單者不會像往常那樣客氣地說「請,請,請!」河豚魚上來後,各自 悶頭開吃,不勸酒。

據說過去吃河豚魚的規矩是—— 只能AA,不能請客。 客人還得自己摸出一枚大洋或一只角子放在桌子上,象征性地表示自己付了錢,出了人命與主人無涉。

或許正是因為 入口酥麻 提心吊膽, 品嘗姿勢的 「慷慨就義」 與勇氣濾鏡,吃河豚演變成了一種儀式,帶來感官和靈魂的雙重刺激,昇華了河豚的美味,河豚之味顯得彌足珍貴。

▲ 河豚魚生,讓多少人欲罷不能。圖/網路

舌尖上的極致享受

提到吃河豚,年輕一代往往會首先想到日式做法。

但其實,在中國的 山東、江蘇、福建、潮汕 一帶,河豚一直是當地的傳統美食。在河豚之鄉的「老法師」手裏,河豚可以制作成150多道各式菜肴—— 炸、燉、燴、蒸、炒, 樣樣都不少。

▲ 濟南做法,了解一下!圖/圖蟲·創意

而吃河豚最經典的順序,莫過於 「一白、二皮、三湯、四肉」。

首當其沖的 「白」, 即河豚的精巢,日本人稱其為 「河豚白子」, 在中國則美其名曰 「西施乳」, 是河豚魚最值得品嘗的部份。

相傳吳王成就霸業後,越王勾踐奉上美女西施,一日,夫差擁西施於懷,正逢品嘗一條河豚,其豐腴鮮美、入口即化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隨口說道:「愛姬玉乳可比之!」從此以後,人們便將河豚最美味的部份稱之為「西施乳」。

▲ 西施乳。圖/圖蟲·創意

其次是 軟糯的魚皮。 河豚皮被 切成細絲, 佐以由 柚子汁 制成的調料,涼拌食用。魚皮松脆有韌性,調料 酸酸甜甜、去腥提鮮, 往舌尖上溜一遍,一口吞下,滑嫩無比,殘留的微量毒素讓舌尖 微微發麻。

河豚湯 也受到了許多人的熱烈歡迎。 白醬河豚, 是揚中、江陰、崇明一帶常見的做法。湯汁濃郁,白皙如乳,鮮美無比,豐腴的香味在口腔裏瞬間爆炸。

河豚魚肉的做法頗多。 紅燒河豚 是全國最為主流做法。肥而不膩、鮮嫩香醇、濃油赤醬的樣子令人食欲大開。咀嚼吞咽,頓時沈浸在被高蛋白圍繞的幸福感中。

▲ 這是什麽河豚做法?圖/圖蟲·創意

而對於江南人而言, 秧草燒河豚, 才是心頭大好。秧草的學名叫南苜蓿,揚中人稱其「秧草」,上海人謂之「草頭」,是本幫菜最推崇的時鮮春蔬。

春日掐碧綠的嫩頭,與河豚一起燒煮,更能襯出河豚的香腴。而河豚 肥而不膩 的油脂,又豐富了墊在其下的蔬菜口感,令其鮮美不可方物。咬一口,滿嘴都是春天清新的氣息。

據說, 秧草還可以解河豚之毒, 所以在擅長烹飪河豚的江南,無論紅燒和奶湯,河豚大多都加秧草同煮。

▲ 河豚香醇的湯上飄著星星點點的綠色。圖/圖蟲·創意

河豚魚烹飪好後,為讓食客免遭河豚之毒, 按規矩,烹飪好的河豚,得由廚師和經理先後當著眾人的面,親口試嘗,吃完也不許走開。 約莫兩小時後沒什麽問題,才能讓客人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