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長江揚州段7年時間增加江豚5—10頭,千萬別小看了這個「小數位」

2024-07-03科學

揚州近日開展調查時觀測到一個江豚「家族群」,有11頭之多,十分罕見。數位顯示,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長江揚州段江豚從2017年的30頭增加至目前的35—40頭,7年時間增加了5—10頭。數位看似不多,但對位列「極度瀕危」的江豚而言,彌足珍貴。江豚為何叫「微笑天使」,為啥如此稀少,如何對它們進行保護和研究?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江面戲水

江豚智力相當於三五歲孩童,會主動「求抱抱」

「初見你的時候,憨憨的你,朝著我微笑。一見傾心的美好,總在心頭縈繞……」揚州大學音樂學院教師馮淩燕在原創公益歌曲【初見你的微笑】中,這樣描述江豚的美好。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陳瑞金介紹,江豚分三個亞種:印太江豚、東亞江豚和長江江豚,雖然名字裏都有個「江」字,但其實大部份成員都生活在海裏,如印度洋、太平洋,中國渤海、黃海和東海北部區域一帶。生活在淡水裏的江豚只有一種,即長江江豚,也就是歌詞中所寫的江豚。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物種,也是繼長江女神——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後長江裏僅存的鯨豚類動物。

長江江豚頭部鈍圓,前額稍稍凸起,大大的腦袋、小小的眼睛、流線型的身體,嘴角始終呈45°上揚,給人微笑的感覺,因此有了「微笑天使」的雅號。江豚五歲左右成年,江豚媽媽每胎只會懷一個寶寶,妊娠期約12個月,比人類還長。剛出生的江豚長約0.5公尺、體重約4公斤,成年後體長1.2至1.9公尺,最長超過兩米,體重約70公斤,最重150公斤。江豚平均壽命23年,體溫與人類相似。

碧波逐浪

陳瑞金解釋,江豚的臉型給人溫暖、陽光的感覺,額頭就像中國年畫裏老壽星的額頭一樣,很圓潤,喜慶祥和,招人喜歡。江豚不僅外表萌,性格也萌。它們聰明溫順,成年的長江江豚智力相當於3到5歲兒童,它們不怕人,願意和人親近,「我們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江豚近距離接觸,把手伸給它,它會把鰭伸出來給你握,也會主動求抱抱。第一天認識後,第二天你再去,它會主動遊過來,甚至趴在水池邊上跟你玩,還讓你摸它的頭。」

專業人士說,江豚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遊下竄、逐浪前行,身體不停翻滾、跳躍、點頭、噴水,很像頑童。透過江豚保護協會江豚族群監測人員所拍視訊,可以看到它們有時玩趣味吐水,有時透過尾鰭直立在水中轉圈,更多時候喜歡成雙成對躍出水面,又潛入水中。

每天要吃7公斤左右的魚,捕魚不靠眼睛靠「聲波」

據介紹,小江豚出生後就會到媽媽身上找奶喝。江豚的哺乳期一般6個月,哺乳期後江豚媽媽還要再教它如何捕食、如何適應環境,差不多要一年多。小江豚2歲才能夠離開爸爸媽媽獨立生活,單獨闖世界。江豚一般在距岸300公尺左右的水域活動,對水深的要求是4—20公尺,不能進入太深的江水。調查人員介紹,長江揚州段從下往上80公裏的岸線全程走下來,除了江都嘶馬碼頭、揚州港碼頭、儀征化工碼頭,其他的基本都是自然岸線,保護得非常好,適合江豚在此安居。

憨萌江豚

專業人員告訴記者,只要條件允許,江豚會從早吃到晚,每天能吃體重10%的食物。一頭成年江豚重達70公斤,每天要吃7公斤魚。江豚喜歡吃小雜魚,鯽魚、參條、翹嘴白都是它的最愛。盡管是個吃貨,但江豚不像人類慢慢咀嚼、細細品嘗美味,而是「囫圇吞棗」般地把魚吞下去。原因在於它滿口的牙齒沒有咀嚼功能,只是起到理順和固定食物的作用。

要想吃魚,當然得學會捕魚。視力不好的江豚捕魚不靠眼睛觀察,而靠聽力。江豚發出聲波時,聲波遇到周邊物體會反射回來,就能判斷出周圍物體的位置,這種特殊的本領叫做回聲定位。江豚遊泳的速度很快,每小時達到十多公裏,一天能遊七八十公裏。捕食時,它們透過發出高頻脈沖的回聲定位訊號,探測周圍環境,然後迅速遊過去,圍著獵物把水攪得翻滾起來,讓魚兒受驚跳躍,再趁機捕食。江豚每天食魚吃蝦,其皮膚潤滑,皮下全是脂肪。陳瑞金介紹,他觸摸過江豚,就跟嬰兒皮膚一樣,很舒服。

脆弱江豚面臨的威脅很多,保護江豚意義重大

記者了解到,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早在2013年就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級。20世紀90年代初期,長江約有3600頭江豚,2006年銳減至1800頭左右,2017年僅存約1012頭。

作為目前長江裏唯一的哺乳動物,江豚和魚類不同,它們用肺呼吸,身體需要常常浮出水面,借助頭頂的呼吸孔呼吸。因此,江豚面臨的威脅很多:頻繁出水極易受到不法分子傷害;誤入漁網,超過3分鐘就會溺水死亡;天氣大旱時水域面積變小,容易擱淺致死;遇到極寒天氣,局部江面封凍,會因無法出水呼吸而死亡。此外,非法捕撈、水汙染、水利工程、交通運輸、非法采砂等都會給江豚的生存帶來威脅。特別是過度捕撈使長江裏的魚蝦越來越少,有調查報告顯示,每年非正常死亡的江豚,四成是餓死的。

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它的生存狀況直接反映了母親河長江的健康狀況。保護江豚不僅利於進行物種、生態學研究,更可由此引導公眾更好地參與長江大保護。而且,在長江中,江豚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如果不加以保護,會造成食物鏈崩塌。

專家呼籲在相關水域設立「友好通道」,船舶減速讓行安靜透過

專家稱,江豚的保護主要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繁育」三大策略。最好的保護是就地保護,不影響江豚的自然生長繁衍。揚州是長江流域開展長江江豚保護較早的城市之一。2010年10月,被譽為「揚州江豚保護第一人」的陳宜林老師就自發成立江豚保護誌願者組織,持續開展江豚保護科普宣傳和棲息地考察巡護等活動。2015年,他在市民政局正式註冊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家江豚保護民間組織——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從此,揚州的江豚保護公益誌願活動走上了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之路。2017年,揚州市江都區江豚保護協會註冊成立,圍繞「保護江豚等水野生物、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推行綠色低碳生活」開展系列公益活動。

記者采訪獲悉,2022年第四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發現江豚的族群數量約1249頭,這標誌著長江江豚族群數量逐步回升。「當時我們發現了一個規模罕見的江豚族群,看得非常清楚,看到了11頭,很壯觀,船上的人個個都激動得不得了。」陳瑞金說,目前整個長江揚州段大約有江豚35頭—40頭,比2017年的30頭有明顯增加。

陳瑞金對記者說,目前長江揚州段對江豚最大的威脅就是日益繁忙的長江航運。由於江豚的行動主要靠聲吶,船舶發動機巨大的轟鳴聲,會極大影響它的行動和覓食,會讓它失去方向感,甚至可能撞上去。高速運轉的螺旋槳,會直接傷害到江豚。他呼籲,三江營一帶是揚州重要的江豚棲息地,希望能夠在此水域設立一段「江豚友好通道」,就像城市道路上的斑馬線和安全島,船舶航行至該水域時需減速讓行,相對安靜地透過,註意避讓,把江豚生活的300公尺近岸區域讓出來,給江豚營造更安全的生存環境。

通訊員 揚環宣 鄒麗 程寶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