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世界自然遺產——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

2024-01-22科學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南大洋無人居住的荒島,1947年起納入澳洲海外領地。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以南約1600公裏達南極洲邊沿,除去南極洲和面積小於1000平公方公裏的島嶼不算,方圓3700公裏內都是海洋,不見陸地。1997年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以南約1600公裏達南極洲邊沿

世界遺產委員會描述: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位於南大洋,距南極洲約1700公裏,離佩思(Perth)西南部約4100公裏。作為亞南極唯一的活火山群島,這兩個島嶼開啟了「地球心底之窗」,為人類提供了觀察正在進行的地貌變化過程和冰河運動的機會。對於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與眾不同的保護價值在於,該群島保留了世界罕見的早期島嶼生態系,它從未受到過來自本生態系外的生物影響,也沒有受到過人類的影響。

地球深處的「窗」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島位於印度洋南部,距澳洲大陸西南陸地4100公裏, 距南極大陸北部1500公裏, 兩島間相距40公裏, 麥克唐納島位於赫德島西部。公元1953年,兩島被認為澳洲外延領土的一部份。兩島是由石灰石和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赫德島的地形以山脈為主,還有小島、礁石和海岬。島上80%為凍土。麥克唐納島由許多小巖石島組成,島上土壤稀少。兩島氣候為寒帶海洋性氣候,伴有強勁的西風。兩島的風物優美,是一處未遭到人工破壞的地區,自然展示了生物和地理的前進演化過程。

麥克唐納島也是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

作為唯一靠近南極火山活躍的島嶼,它們「在地球深處開了一扇窗戶」,用以觀察不斷發展的地貌過程和冰河動態。對於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有區別的保護價值在於,由於未受到不同種類的動植物,以及人類對它的影響,它擁有地球上比較稀少的處於原始狀態的島嶼生態系。

特殊的氣候條件

赫德島包括島嶼、海邊的礁石和淺洲及周圍12海裏的地區。至高點為莫森峰,海拔2745公尺,是一處直徑約20公裏的活火山。島上80%的地區覆蓋著冰川,麥克唐納島也是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200海裏地域內形成澳洲外部經濟區的一部份。島上氣候一般來講寒冷而濕潤,年溫差在4度左右,冬季一般在零度上下徘徊。赫德島西端2月份可達14℃,4月份東端可達21℃,6~9月份是溫度最底的時候,最低溫度可達零下9度。

它擁有地球上比較稀少的處於原始狀態的島嶼生態系

西風十分強勁,年平均達14哩/小時,8月份是最經常狂風大作的季節,12月份則是風力最小的季節,西部阿特拉斯灣驟風的最強紀錄是每小時113哩。成年都有降雪,冬春兩季降雪量最大。年均降雨量為1350公釐。赫德島和麥克唐納島是典型的歷史悠久的小南極島群,生長著原始的生物,種類很少,但數量巨大。冰河和喀斯特地形,海岸線特征明顯。比較其他南極群島,島上生態系極少受到影響。島上物種稀少,赫德島是洞穴類海鳥的天堂,比如海燕。這裡海鳥與哺乳類動物的繁殖十分穩定。

特有物種的棲息地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被認為是少數幾個未被外來物種影響的南極地區動植物棲息地之一,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附近海域是虎鯨集群和繁殖的地方,在這裏,它們的家園從未遭到破壞。虎鯨又稱為殺人鯨、逆戟鯨,身長能達8~10公尺,體重達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公尺;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虎鯨屬於海豚科,是海豚科裏體型最大的。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灰鸌是一種中型海鳥,體長41-51cm。嘴細,鼻管短,翅窄而長,身體前後細中間粗,呈紡錘形。上體黑褐色,下體暗灰褐色,喉灰白色,飛翔時翼下大部白色或銀灰色,邊緣暗褐色。透過其窄而長的翅和呈紡錘形的身體以及黑色的體羽,很容易在野外將它認出來,但由於漁業影響,數量急劇減少。它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近危物種。1970-1971年,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的灰鸌聚集地估計有275萬對成鳥。

赫德島是少數幾個未被外來物種影響的南極地區動植物棲息地之一

澳政府環境與遺產部南極事務司負責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進行管理。1997年,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2002年11月,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加入了聯合國【環境和生物多樣化保護法案】(1999年)(EPBCl999)。

人類的發現與探索

17世紀中葉,美國人約翰·赫德和英國人威廉,麥克唐納分別發現赫島和麥島。赫德島面積390平方公裏,島上的一座名為大本鐘的活火山占地面積380平方公裏,山高2745公尺,火山坑深70公尺。無長住居民,時有澳洲探險隊上島。1947年11月,澳洲在赫德島上建立了一個科學研究站(1955年3月停止工作)。同年,英國放棄該島的主權,該島成為澳洲海外領地。

未遭到人工破壞的地區,自然展示了生物和地理的前進演化過程

赫德島公元1833年被來自英格蘭的捕海豹者彼得·凱姆普發現,但最終約翰·赫德上尉在公元1853年被認定為赫德島的發現人。在公元1855年~公元1880年海豹捕撈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捕撈船只在此會做一年或更長時間的停留。公元1874~公元1947年間,一些為做科學考察會在島上做一到兩天的短期停留,公元1955年澳洲的考察站建成以後,考察者可做一年左右的逗留。在關閉該島之前,澳洲當局組織了無數次科學考察,20世紀70年代中期幾次私人考察在該島進行,公元1985年到島嶼的遊艇也正式開通。1996年2月制定了對兩島的管理計劃,不經授權任何人不準進入島內,以免對自然與環境造成損害。1991年,一支探險隊發現,在歐洲人到達赫德島前700多年,曾有波利尼西亞人在島上居住過。同年,一支國際科學家隊伍到島上研究海洋表面下聲波的傳遞情況,以監測「溫室效應」的跡象。透過國際合作,傳播速度易受溫度變化影響的聲波脈沖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接收到。而赫德島之所以被選為試驗基地,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從該島出發,有徑直通向世界五大洋的海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