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你方唱罷我登場,中端機狂飆內卷,但2K的8 Gen3手機遙遙無期?

2023-12-22手機

文|灣趣Lab

最近幾年,各大手機廠商都在盡力擁抱各類新興技術,螢幕、影像、折疊屏、快充等等都出現在手機產品上。

然而, 囿於消費者對於手機這一消費品需求的解析度已經觸達「天花板」,即便手機廠商不斷進行革新,但依舊未能能跑贏消費者日漸萎靡的購買欲,反倒是加劇了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

今年以來,國產中端機市場(2000~4000元價位)頭部品牌產品角逐加劇,尤其是小米和一加兩大品牌,不僅在產品做到款款對標,貼身肉搏,各自品牌的高管更是在微博上隔空喊話,從年初「懟」到了年尾,而到了年末新品換代上市的這段時間,又有了更多手機品牌加入競爭,市場變得更加熱鬧,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手機品牌間的正面競爭加劇,除了提升產品和品牌熱度之外,對消費者是否有正向推動關系? 今天不妨來簡單探討一下。

手機廠商內卷,代價卻是消費者承擔?

首先來說「卷」,在如今的存量市場中,手機品牌為了增產品競爭力,贏得使用者青睞,都在不遺余力的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在自研芯片、螢幕、影像系統、折疊屏、快速充電等方面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在2000-4000價位的中端機市場中,把配置和體驗都卷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卷」是手機廠商的卷,內卷的痛卻是使用者來承擔。

受到供應鏈受限、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電池原材料、螢幕、儲存、元器件等上遊成本上漲,手機廠商紛紛透過漲價來調節市場,如今消費者想要買一台旗艦芯片的手機預算起碼來到了3.5K左右,而在過去1.5K甚至更低就買到,可以說在中端手機市場中,「物美價廉」仍是更多使用者考量的重要因素,這與手機廠商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卷配置導致的漲價,確實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產品定位等級森嚴,差異化競爭不在

如今手機領域早已是巨頭的賽場,巨頭之間的纏鬥也更加白熱化,競爭顆粒度越來越細,維度也更加多元化,但在產品層面也變得更加「正規」,從今年各大主流手機品牌推出的機型就不難看出,產品的定位可謂是等級森嚴,各司其職,互相之間井水不犯河水,同系機型也不再出現「下克上」的局面。即便是不同品牌之間,似乎也是心照不宣的遵守這個潛在的規則和玩法,核心硬體上幾乎沒有拉開差距,都是中端對標中端,旗艦硬剛旗艦。

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手機廠商的內卷競爭加劇,僅僅是配置和效能的堆疊、最佳化,已經很難讓消費者在使用體驗上感受到明顯的差異,所以今年以來消費者的普遍體驗反饋大都是手機的核心功能技術創新不如前些年「驚艷」、三四年前購買的手機如今用起來也「夠用」、 「現在手機的功能和幾年前都差不太多,沒有新意」等等,對於消費者換機來說,其實手機廠商卷起來並沒有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

堪比機海戰術,換機選擇依然不多

再進一步到換機選擇上來看,不同使用者人群對於手機功能配置的側重點不同,比如遊戲、拍照、影像、續航、快充等等,在市場中也可以很容易的買到主打效能遊戲、主打拍照、主打續航快充的「偏科」機型,對於消費者而言換機的選擇是十分清晰的;

而在如今的這個市場中,為了不被友商的釋出會PPT上「碾壓」、「吊打」,品牌廠商都預設往著水桶旗艦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都要,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廠商宣傳自家產品多全能,用料多足,但最後卻是消費者要為很多用不到的功能買單。

同質化競爭下的「無效內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產手機廠商的內卷在達到了一定程度後,受限於手機產業上下遊供應商有限,國內手機廠商都難免都陷入同質化的競爭中,但是為了能夠營造出差異化的產品力,手機廠商在宣傳時只能在一些細節上做文章, 比如說螢幕邊框、下巴的寬度甚至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螢幕解鎖速度也都往著小數點後不斷卷;還有螢幕峰值亮度的對比,散熱面積的大小對比等等。

看似參數上你追我趕,各種第一、最窄、最快等行銷詞匯非常博人眼球,但是消費者在實際的使用中真的能感知到螢幕最窄和第二窄之間的區別嗎?

螢幕指紋解鎖速度差的幾毫秒,真的有幾個人能察覺到嗎?

還有螢幕峰值亮度,日常使用中能激發出最高亮度的環境其實也不多,更多的還是平均亮度; 至於手機廠商喊的極致價效比,旗艦守門員,但是沒一家敢把驍龍8gen3手機賣到2000塊,算得上是哪門子的價效比?

寫在最後

無論是新機釋出會上的互cue「友商」,還是品牌高層在社交平台上的「隔空喊話」,小米和一加的「貼身肉搏」已然成為今年來國產手機廠商殘酷競爭的一個縮影,且行業內競爭的焦點集中在中端手機市場,但這種「搶救式療法」只是短期之內刺激了銷售,很難維持下去,所以更像是短視訊直播中的PK打榜,只是維持行銷熱度的一環。

如今手機供應鏈成本的透明性和各家技術水平的同一起跑線,不僅註定了消費者只能一分錢買一分貨市場規律,還讓手機廠商為了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的維穩不敢推出劍走偏鋒的個人化機型,對於消費者來說其實並沒有多少受益。

因此如何在下一個周期中搶到更多的市場蛋糕,帶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仍考驗著各個玩家, 手機這個賽道,排位賽將會一直持續,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但也希望各大手機廠商不要做讓消費者買單的「無效內卷」,透支使用者的消費熱情,而是要真正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以技術創新來建立新領域壁壘,建立有利競爭 ,而消費者在產品選購上,也應該保持理性不做任一家品牌粉,而是做產品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