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小米誤解終結者」:小米競爭全靠價格低?

2024-09-10手機

我在小米SU7上市之前就堅定看好SU7大賣,並預言【Xiaomi SU7:小米手機1代盛況的昨日重現】。我在這篇文章裏面解釋了為什麽SU7會大賣,我再簡單回顧一下。要理解這個問題,就要理解小米手機1代在2011年釋出時的定位和成功原因。小米手機1的價格在當時絕對不低,在小米手機剛上市的年代,「2011年4月中國手機市每場平均價為1707元,國產品牌手機均價為1047元。聯想、中興、紐曼、天語四大品牌產品均價均在1000元以下。」售價1999元的小米手機1,比諾基亞、黑莓、LG、聯想、華為的手機均價都要高,絕對不是便宜手機。後來小米之所以被貼上了低價的標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後續智慧型手機效能越來越強大的情況下,1999元的定價魔咒,限制了小米手機的高端化上限,因為在後幾年,1999元的成本根本做不出來最高端的手機了。小米SU7突破了19.99萬的定價魔咒,在成為20萬以上純電轎車銷冠的基礎上,還保證了15%-20%的毛利率,這個位元斯拉還要高的毛利率水平,保證了後續研發投入的充足性以及汽車業務發展的永續性。

小米手機1能夠大賣,靠的是「越級感」,1999元就能夠買到比當時3000元以上的外國手機更好的效能、體驗,怎麽能不大賣?大家不要忘了,MIUI系統當初可是最好用的基於安卓的系統,很多好用的功能都是MIUI原創的。這些年大家之所以感覺安卓手機之間的差異化不太明顯了,也是因為一個功能你推出來之後,其它廠也可以很快學過去,所以,單論手機作業系統的差異化,MIUI不像當年那麽一枝獨秀了,但是小米的系統還有其它的差異化,這個我以後有機會再講。

所以小米SU7能夠大賣,也是靠的越級感,在20-30萬價位段,「好看、好開、舒適、安全」這幾點都非常突出,遠超同價位段的所有其它車輛,所以才吸引了那麽多客戶下單。到了2024年9月4日,也就是上市後5個月的今天,小米SU7每周的鎖單量還在5k以上,而這已經是排除掉了非常多等不了半年才提車的使用者之後的結果,導致這一切就是因為越級感太強了。其實小米的很多產品都是這個樣子,大賣的那些產品都讓你強烈地超出了你對這個產品力所對應的產品應該定價的心理預期,這種」超預期」有一種讓人占便宜的強烈沖動(而且從SU7提車之後甚至可以加價幾萬出手可以看出,搶到的車主確實是占便宜了),才會讓那麽多人前赴後繼的去下單。

說到這裏,我插一句,有的朋友擔心小米SU7的熱度不能持續,擔心這是一波流。這種想法屬於完全的杞人憂天。首先,之前我看過一個統計數據,在購買SU7的車主裏面,傳統意義的米粉數量只有30%,剩下70%的都不是米粉,所以不存在消耗完米粉購買力就沒有後續購買群體的問題。而且,一般一款車型出來之後,看大定數據就能知道後續的走勢了,大定數據差的車幾乎沒有翻盤可能。而大定數據好,後續交付量多的車,只會越賣越好,因為買車是一個很看重使用者口碑和推薦的事情,畢竟這是很大一筆花銷,所以大部份SU7潛在購車人群是不會在第一時間下單的。SU7交付幾萬輛之後,被全網拿放大鏡找問題都沒找出來,這樣很多人才會放心下單去買。街上的每一輛的SU7都是移動廣告,每一個SU7車主都是推銷員,真正的好車會越賣越好,就是這個道理。

說回剛才的問題,SU7大賣,靠的是使用者超預期和越級感,但同時小米又留足了足夠的毛利率,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麽只有小米能做到這一點?要理解這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雷軍用過整整一本書來闡述,我推薦大家都去認真看看【小米創業思考】(最近聽說某車企高管,之前滿嘴瞧不起小米,也跑去拜讀這本書去了)。我可以簡單就SU7這個事來談談為什麽。

兩個字概括小米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效率」。生產同樣品質的東西(甚至更高品質,因為小米這些年對品控的把控已經到了「變態」的地步,一批供應商的貨只要抽檢出一個有問題,這批貨全部不要,而且還要砍後續訂單),小米成本就是可能做到比其它廠(包括BYD、特斯拉)都低。我談幾方面的原因:

1)技術創新。小米SU7包括後續車型在制造的過程中全面對標行業龍頭特斯拉,只要是特斯拉用的工藝,小米根本不會猶豫,直接就上(這就是所謂的後發優勢),比如一體化大壓鑄,既能加快生產、提升車身剛性、還能降低成本。包括其它很多供應商的最新工藝,只要特斯拉用了,小米一定用。技術創新帶來成本優勢,這個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為什麽友商不跟進呢?很簡單嘛,一個傳統工藝用了那麽多年,牽扯了多少供應商、利益關系,觥籌交錯之間,更換新工藝的提案就被壓下去了嘛。所以,傳統大廠其實在創新方面並沒有優勢,船大難掉頭,他們是很笨重的。

2)人才的競爭。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傳統制造業幹不過小米,這背後本質是人才的競爭。小米作為互聯網企業,從創立一開始,就能吸引到這個社會最優秀的一批人才(除了靠薪酬、還有價值觀認同、以及對財富自由的向往)。公司的競爭,拋開價值觀不談,最後本質是人才的競爭。我多說一句,我為什麽在美國拿到Ph.D.學位之後就毅然回國,就是在人才競爭這一仗上美國敗給國內了,美國這幾十年搞的什麽素質教育,導致他大量缺乏合格的工程師,縱有天才的想法,不也要靠大量的優秀工程師才能落地實作?而現在美國不再那麽歡迎中國工程師,大量依靠印度工程師,競爭的結局已經註定。

3)無可比擬的流量。這個時代,有流量就是王者,流量就是金錢,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小米有多大的流量,友商又有多大的流量?哪怕友商做出來和小米100%完全一樣的產品,為了把這個產品賣出去所投入的宣發成本,每輛車就要加很大一筆。那為什麽車廠裏只有小米有流量(花廠、果廠也有,但是他們一個不自己全力造,一個放棄了;騰訊、字節、阿裏、PDD、百度也有流量,但是他們沒有硬體基因,連手機都造不了,遑論車)?小米的流量來自雷軍,來自小米的高管們,也來自十幾年如一日的感動人心、價格厚道,如果沒有這種對初心的堅持,哪怕「金字招牌」也會倒下,而小米是堅持得最好的。

還有很多小米產品能超預期、越級感的原因,因為篇幅關系,不贅述了。但是既然講到了雷軍,我想再單獨說一說他。很多人說,投公司就是投人,在我看來,投雷軍領銜的公司是萬千公司中最讓人安心的(他家的股票拿二十年我都不擔心)。雷軍從20歲出來創業,到今年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別說跟他同時期的了,就算比他晚出名的那麽多大咖都已經謝幕了,唯有他還奮戰在台前,甚至還在做直播、發小紅書。靠的是什麽?

1)因為他沒有負面啊。三十多年了,雷軍在金山在小米掙的每一分錢都是經得起考驗的,他才能在台前和大家互動啊,不然他還不得遠遠躲起來?

2)極強的學習能力和連續創業成功能力。當年做卓越網、造手機之後自學手機硬體、造車之後又從頭到尾把車相關的知識學了個遍。沒有人天生什麽都會,關鍵是能夠持續學習,終身學習,而且還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

3)審美能力。一輛車好不好看,老板的審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除非老板不管具體的車外形,不然最後在很多方案中拍板的一定是老板。特斯拉、理想、蔚來、小鵬的車都帶有很鮮明的特色,這些都是馬斯克、李想、李斌、何小鵬審美能力的外化。雷軍為了造車,開了300多輛車,什麽好看的車都見過了,而且他還具有高級的審美能力,這個就比很多車企的「事務型」老總強多了。多說一句,喬幫主當年是真強啊,他大學學的是藝術和禪學,他的審美能力絕對也是頂級的,當初喬幫主釋出的每一款蘋果的產品,都像絕美的藝術品,都像未來映入了現實,怎能讓人不心動啊?畢竟,對美好的追求,是人類樸素的情感。相比而言,我沒看到庫克有什麽很強的審美能力,現在的蘋果產品在造型設計上落後就不足為奇了。而小米從創立開始就非常註重設計,小米產品顯然是有非常鮮明設計風格的,小米的設計風格在國際上叫做Mi-Look,感謝雷軍、劉德、李田原還有小米背後那麽多優秀的設計師們。

到這裏,文章已經很長了,我深知,文章越長,閱讀量越少,但是下筆千言,我是真想把小米不只靠低價這個事給說通說透。那最後再說一點吧,先說結論,「車海戰術必敗」。小米對標特斯拉,特斯拉這麽多年只有S3XY+Cybertruck五款車,可謂極度專註,小米也完全學習了這種專註。自研modena平台,上來就決定自研平台的都是有巨大野心的,因為這個平台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是一旦開發成功,同平台可用於開發多類車型。小米的SUV MX11也是基於modena平台打造的。小米第一款車SU7,第二款車MX11,第三款車KL,一年出一款,在同等投入的情況下,就能保證每款車投入的資源是一年出三款車企的三倍,一年出十款車企的十倍。當年恒大造車,許老板一上來就釋出了6款車,如果懂行的人,應該馬上賣掉手裏的恒大汽車股票,因為哪怕許老板再懂車,他也根本不可能支持同時開發好那麽多款車,何況他造車還是靠的十五字箴言。打仗的人都知道,不要分散兵力,要集中優勢火力突破關鍵位置,那其它這些一年釋出那麽多款車的車企不懂這個道理嗎?當然懂。那他們為什麽不也學特斯拉、小米,走精品路線?三個原因:

1)很多大車企,這麽多年各種並購重組,內部盤根錯節,有很多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一個子品牌就代表了一個利益,要是只造一輛車,內部的利益如何協調?

2)他們沒有小米特斯拉的金剛鉆,能攬瓷器活嗎?哪怕只造一款車,他們打敗小米特斯拉的機率無非從千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一,他們有魄力來冒這個險嗎?橫豎都是一個死,不如讓更多的人來承擔失敗的後果。

3)現在的電動車,必須要軟硬體開發能力都很強的公司才能造出來最好的,而除了小米花廠果廠以外的科技公司都有短板,哪怕特斯拉也有作業系統方面的短板(特斯拉車主應該都知道那個車機不是頂級的),更別說其它那些車廠了。然而,最後一張船票被小米拿到了。而花廠不專註、也拿不到造車資質了,果廠更是直接放棄了。黑廠、藍廠更不可能造車,能幫其它家做好車機系統就不錯了。

雷軍說,智慧電動車成為電子消費品之後,二十年後頭部的5家企業CR5會像今天的頭部5家一樣瓜分市場80%的份額。說實話,二十年後頭部的5家車企裏,我只看到一家小米是肯定在裏面的,現在的這麽多車品牌,不管新老勢力,我都沒看到一定能拿到5張門票之一的公司呢。

你還覺得,小米競爭全靠價格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