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濤)小區綠化一年比一年好,樹上棲息的鳥類也更多,給環境增添了濃濃生機。偶爾,有受傷的小鳥掉落,好心居民會帶回家中飼養照料。殊不知,此舉並不合適。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記者采訪得知:遇到這種情況,不建議自主救助,應盡快聯系專業部門處理。
清晨起來,窗外嘰嘰喳喳,好不熱鬧。正值春暖花開的好時節,各小區的小鳥格外活躍。3月中旬,家住中鐵十二局機關小區的朱女士下樓扔垃圾,見地上躺著一只鳥,翅膀受了傷,一直撲騰卻飛不起來。院裏有野貓,擔心被叼走,她俯身捧起鳥,帶回了家。
她仔細觀察,這只鳥渾身褐色,只有面頰處為白色。上網搜尋,才知它叫白頰噪鶥。小家夥的一只翅膀被刮傷,羽毛掉了不少。她找來紙箱,放了小米、水,讓它在裏面休息。沒想到,才過了半天,鳥的狀態越來越糟,總拉肚子。一家人用了不少辦法,也沒救過來。為這事,她懊悔不已,孩子也傷心好久。
類似情況,不少居民遇到過。怎樣處理最合適?記者特意咨詢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科長寧英海。他介紹,不建議個人施救,一是不了解鳥的習性等,救護會不得法;二是有些鳥類的爪和嘴十分尖利,對於人的手和眼有威脅,貿然救護可能會給自身帶來傷害;三是鳥類普遍膽小,遇到人為幹預,動物的應激反應會加重傷情,難以恢復。
「最好的辦法是撥打「12345」熱線,會根據鳥類具體具體情況,轉交至各對口部門。」他表示,僅自己所在的單位,每年會有百余起「救助受傷鳥」的情況,其中很多是居民打電話求助的。小區受傷的鳥,以喜鵲、珠頸斑鳩等居多,大部份是鳥類互啄、飛行撞到障礙物、刮到鐵絲等原因導致。對於這些小家夥,會安排專業救助,養好傷後,擇機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