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得了,日本的一家公司表示研發出了新型固態電池。
哥們第一反應是, 這怕不是又是什麽假新聞吧 。
要知道,這些年固態電池可以說是車企、手機廠商的終極夢想。
在大家的描繪中,固態電池便宜、安全和超長續航,只要誰先研發出量產的固態電池,誰就能成為新時代的雷電法王。
於是,我們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一些實驗室、研究院或者電池廠商,跳出來說自己攻克了固態電池關鍵節點啥的.
可一問啥時候能用上,答案都是 「 在不久的將來 」 。。。
甚至還出現了,固態電池上車,結果卻是半固態電池,這種白馬是馬的喜劇事件。
所以 TDK 這次是真搞出了個大新聞嗎?
我們簡單研究了下,發現 他們還真搞出了固態電池,但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大型固態電池 。
原來, TDK 開發出的固態電池名叫 CeraCharge ,的確是使用了鋰合金負極和氧化物基這種固態電解質,從而把能量密度提升到了 1000Wh/L 。
作為下一代 CeraCharge 的材料而開發的固態電池單芯
與之對比的,目前市面上一些活在實驗室裏、或者小範圍套用在部份電子產品裏的小型固態電池,它們的能量密度普遍只有 50 Wh/L ,而在電車裏常用的傳統液態電池,能量密度也只有 400 Wh/L 。
所以,就連 TDK 自己都說, CeraCharge 達到了自家最強小型固態電池 能量密度的 100 倍 。
而且,用了固態材料後,電池的安全性還能再上一個檔,重量也能再減輕,甚至充電速度都能變快。
這麽多優點聽著很香,那為啥不能往手機、往車上放呢?
因為 CeraCharge 有一個問題,它用了不少陶瓷材料,這就意味著電池很脆。
所以, TDK 自己也清楚地表示, CeraCharge 更適合在各種藍芽耳機、手表裏面用 ,未來恐怕也很難前進演化到手機或者汽車裏。
不過說實話,光是 能讓手表、小電子產品續航拉滿 ,就已經能改變很多行業格局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身邊好幾個朋友,就因為續航問題,一直沒入 Apple Watch 。
如果 Apple Watch 能換上 TDK 最新的固態電池,都不算體積變小能放更大電池這些因素了,光是按照 100 倍能量密度的提升,用新電池的 Apple Watch 的使用體驗,將會徹底碾壓老款。
再加上沒了續航焦慮,蘋果還能往手表裏塞入更多、更強的功能,我只能說, 搞快點。
不過,這次 TDK 的新型固態電池,實際上還是個期貨,他們計劃從明年開始給客戶提供新電池原型的樣品,然後再大規模生產。
那為什麽 TDK 這次能吸引這麽多關註度呢?
我們又仔細扒了下發現,相比於固態電池的大餅, TDK 這家公司也特有意思 。
你不知道的是, TDK 的兒子時代新能源 ATL ,在巔峰期掌握了全球一半手機電池市場份額。
而 TDK 的孫子,正是如今喘口氣,都能讓新能源車市場抖三抖的寧德時代。
雖然 TDK 在大家眼裏名氣不大,可成立於 1935 年的他著實是個老大哥。
TDK 最早是研究磁性材料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把鐵氧體商業化的公司,如今依舊是全球領先的磁性材料商。
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 TDK 又進一步成長為全球頂級盒式磁帶品牌。
有多頂級呢?
就這麽說吧, 1969 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月,用來記錄登月談話的錄音帶,就是 TDK 家生產的 。
時至今日, TDK 還是全球總銷量第二的磁帶廠家。
不斷發展的 TDK 各種擴張業務、收購公司。
在 1986 年時,他們就在中國香港收購了一家名為香港新科實業有限公司,當時目的主要是用來制造硬碟磁頭。
這次收購在當時的 TDK 看來估計也就是,有錢之後的一次大手一揮罷了。
但大家萬萬沒想到,就是憑借新科實業公司, TDK 先後孵化出寧德新能源和寧德時代 ,他倆很快就成長為了手機電池和電車動力電池兩大巨頭。
外界甚至為此感嘆: 「 比起投資一個市場,不如直接買一個正確的公司 」 。
原因就是這個香港新科實業有限公司有 3 個特殊的人,執行總裁梁少康、研發總監曾毓群、以及曾毓群的直屬上司陳棠華。
這三個人一直在 TDK 搭檔了十幾年,很穩定但也很平靜。
時光到了 1999 年,在這個世紀交接的節點,人類社會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顛覆著,梁少康敏銳地意識到手機等便攜電器將在全世界風靡,他大膽預測:聚合物鋰電池未來一定會大賣。
曾毓群和陳棠華在公司年會上表演節目
經過一番思考和工作,梁少康給母公司 TDK 送出了份計劃: 教練,我不想做磁帶了,我要做鋰電池!
然而千裏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 TDK 拒絕了梁少康的計劃。
於是,梁少康決定自己幹,而在走之前,他還努力說服了陳棠華和曾毓群一起組隊。
就這樣, 「 新科三劍客 」 在中國香港成立了一家名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也就是後來的寧德新能源 ) ,英文名則是 ATL (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 。
嚴格來說 ATL 的創業故事,並不像小說裏的主角,總需要經歷各種磨煉才能苦盡甘來,相反, ATL 一路發展都相當順利,並在 2004 年成功擠進果鏈開始為 iPod 供貨。
有了這種合作關系,幾年後 ATL 也順理成章成為了 iPhone 的供應商 。
這樣的成績一下子就奠定了 ATL 的江湖地位,當然也變相說明了 ATL 的產品品質。
有蘋果的背書, ATL 在手機電池行業所向披靡,相繼成為三星、華為和 OPPO 等頭部企業的供應商。
憑著領先的技術和過硬的產品,早在 2012 年,寧德新能源便成為聚合物鋰電池的 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 一度掌控了世界一半的手機電池 。
時至今日, ATL 仍舊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電池供應商之一,所以說 ATL 才是初代 「 寧王 」 。
可能你會說,既然這麽牛逼,為啥怎麽我們平時從來沒聽過這個公司名呢?
那當然是因為人家低調啦,而且他們的產品、技術,你也肯定沒少聽說。
比如當年 oppo 那句深入人心的廣告詞 「 充電五分鐘、通話 2 小時 」 ,最先用到的快充技術,就是寧德新能源家的。
除了市場上走得順順利利, ATL 的公司發展卻有些幽默 。
經過幾年發展, ATL 兜兜轉轉在 2005 年又重歸母公司 TDK 懷抱 ,並逐漸成長成了 TDK 最粗的大腿。
但你不要以為 TDK 和 ATL 的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
既然都講到了 ATL 和曾毓群,大家肯定也能聯想到,這兩年火到爆的 「 二代寧王 」 CATL 寧德時代是不是和 ATL 有關系?
在差評君看來,這兩家公司何止是有關系,你甚至可以說 CATL 壓根就是 ATL 的親兒子 。
其實最早是在 2011 年,為了效仿特斯拉和松下的合作,寶馬找到了 ATL : 你是打算賣一輩子 「 聚能環 」 ,還是想和我一起改變世界?
都說人不會在同一個坑跌倒兩次,但我們親愛的 TDK ,卻如同 12 年前拒絕梁少康的提議一樣,再次對寶馬 say no 。
事後外界分析, TDK 或許受當年【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的限制,由日本 TDK 全資控制的 ATL ,沒有在中國大陸本土生產動力電池的資格。
不過我們也發現了,在寧德時代釋出的,關於【 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並上市之補充法律意見書( 一 ) 】上,白紙黑字地寫著:TDK 對於動力電池發展前景不明朗,做出了保守的決定。。。
不過 TDK 或者說 ATL 雖然沒能親自下場,但它也給了足夠的幫助。
比如大開綠燈, 讓曾毓群帶領了一個團隊從 ATL 獨立 ,成立了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後面的寧德時代 (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簡稱 CATL ) 。
而在早期, ATL 和 CATL 簡直就像一家公司 。
寧德新能源的地址在新港路 1 號,對面的新港路 2 號就是寧德時代。
這兩家公司不僅共用食堂、宿舍和幼稚園,直到 2020 年前,他們還能互用對方的機器打卡上班。
很多員工也經常聚餐,甚至走在新港路上,你都能看到不少 「 A+C 聯姻 」 。
而在股票裏,兩家公司也難舍難分,比如 ATL 在很長一段時間持有 15% 寧德時代的股權,曾毓群本人至今仍持有 ATL 的一部份股權。
哪怕到了 2015 年, ATL 完全退股後, CATL 和 ATL 、 TDK 的故事仍未完全結束。
起碼 TDK 仍然從寧德時代收取技術使用費,曾毓群也在 2017 年才完全卸任 ATL 和 TDK 的職務 。
但就在大家以為 ATL 和 CATL 要各奔東西的時候,到了 2021 年,他倆又共同出資成立了廈門新能和科技有限公司、廈門新能達科技有限公司,準備一起到電瓶車和儲能的賽道裏卷一卷。
這麽盤下來,人才輩出的 TDK ,活脫脫就是電池界的黃埔軍校。
另一方面, TDK 還是電池界的技術先驅,過去幾十年裏無數次將實驗室裏的技術,帶到了大家的手邊。
無論是最早把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成功產業化、還是首先市場化電池快充技術,又或者是最新推出的矽碳電池技術,每次 TDK 在電池行業有動作,往往都能掀起一陣行業變革潮。
如今,他們又開始率先搞出了固態電池,總感覺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只不過,按照 TDK 2025 年才給廠商樣品的計劃,咱們起碼也得到明年才能看到這場大戲了。
至於真正想要在手機、電車上用上固態電池,只能說還得先準備好充電寶,再等等。